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①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②。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③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日躔历指》《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日躔表》二卷、《割圆八线表》六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通率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徐光启传》
【注】①屯盐:屯田和盐务。②台官:钦天监属下的五官灵台郎,掌管推算日月食等事。③郭守敬,元代天文学家,主持编制《授时历》,为我国历法史上使用最久的立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B.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C.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D.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小题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儒家提倡孝悌的道德理念。孝,就是要尽心奉养和绝对服从父母,悌,就是敬爱兄长。
B.合纵,是战国时期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等东方国家联合对付西方秦国的外交策略;连横,是战国时期的西方秦国分别离间东方国家合纵联盟的外交策略。
C.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是皇帝当政的时代标志。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中的“崇祯”既是年号,又是崇祯帝的庙号。
D.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推崇的文化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四部经典书籍。五经,指的是《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徐光启爱好广泛,涉猎颇多,不仅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还全面研习了军事、屯田、盐政、水利等各方面的书籍。
B.徐光启有用世之志,在朝廷危难之时,曾多次上疏请求操练军队,以身体力行报效国家,他也因此受到了神宗的赞许和破格提拔。
C.徐光启博学强识,他生前曾向朝廷呈现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去世后,崇祯皇帝要他的家属把遗留的书稿送上,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因而得以刊行公布。
D.徐光启虽怀经邦济世之才,但仕途坎坷,曾先后受到兵部尚书崔景荣、御史丘兆麟等人的弹劾,等到后来逐步掌握大权时却年事已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5 10:2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

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遣校尉数辈要宝左顺门,危言恐之曰:“行逮汝。”张彩、曹元自内出,语宝曰君第劾平江无后患矣"。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寻请终养归,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

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节选自《明史.儒林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B.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C.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D.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朔,古代指农历每月的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B.漕运,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
C.疏,又称“奏议”“奏疏”,是臣僚向君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处是动词,指上奏疏。
D.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是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邵宝重视教育,在许州知州任上,会亲自到学校为众生员讲课;任江西提学副使时,在白鹿书院修建校舍,安置读书人。
B.邵宝极其孝顺,多次请求辞官奉养父母,最后才得到皇上的同意;回家之后,自己有病,左手麻痹不仁,还是早晚奉恃在父母身边。
C.邵宝关心民生,重视农事,采取“积散法”等一系列措施防备饥荒发生;他不主张开采处州银矿原因之一,是怕劳民伤财。
D.邵宝好学不倦,博览群书,每当学有所得就写在竹片上,用宋代理学家程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意思,取名“日格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
(2)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二人默然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继鲁,字道甫,云南右卫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澧州知州。坐事,改国子助教。历户部郎中,监通州仓。历知卫辉、淮安二府。织造中官过淮,继鲁与之忤。诬逮至京,大学士夏言救免。继鲁不谢,言不悦。湖广提学副使,进山西参政。数绳宗籓。暨迁按察使,宗籓百余人拥马发其装,敞衣外无长物,乃载酒谢过。迁陕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擢右副都御史,代杨守谦巡抚山西。继鲁耿介,所至以清节闻,然好刚使气。总督都御史翁万达议撤山西内边兵,并力守大同外边,帝报可。继鲁抗章争言:“紫荆、居庸、山海诸关,东枕溟渤;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西据黄河。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山西守左,大同守右。山西并力守左尚不能支,安能分力以守右?近年寇不敢犯山西者,以三关备严故也。使三关将士远离堡戍,欲其不侵犯难矣。”万达闻之不悦,上言:“继鲁乃以危言相恐,复遗臣书,言往岁更制,宰执几不免。近年撤各路兵,督抚业蒙罪。其诋排如此。乞别调继鲁,否则早罢臣,无误边事。”兵部是继鲁言。帝不从,下廷议。廷臣请如万达言。帝方倚万达,怒继鲁引往事议君上。而夏言亦恶继鲁,遂逮下诏狱。疽发于项,瘐死。继鲁为巡抚仅四月。山西人习其前政,冀有所设施,遽以非罪死,咸为痛惜。宗籓有上书讼其冤者,即前夺视其装者也。穆宗即位,赠兵部左侍郎,赐祭葬,谥清愍。

(节选自《明史·孙继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B.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C.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D.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助教,学官名,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明、清两朝的国子博士形同虚设,因而国子监六堂教导之责实际上是助教担任。
B.织造,明清两朝,官府经营的丝织染业。督管此业的职官亦称织造,因明朝政府以内官直接监督官局织造,故称织造太监。
C.擢,指提升官职。“进”“迁”与之意思相近。此外,“除、授、拜”等指授予官职,而“黜、罢、免、谪、夺”等指免去官职。
D.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如《谏太宗十思疏》。此外,也指古书中比“注”更详细的注解,如《十三经注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继鲁正直不阿,不附权贵。孙继鲁得罪织造中官,遭受诬陷,被逮至京城,后因大学士夏言营救才得以免罪,而他却毫无谢意。
B.孙继鲁为官清廉,身无长物。孙继鲁得罪宗藩,在离职时遭到百余人的围堵。当行装被打开时,众人才发现他没有值钱的东西。
C.孙继鲁直言善辩,身陷囹圄。孙继鲁直言驳斥翁万达的建议,因此遭到翁万达的憎恨并引起皇帝的不满,于是遭逮捕被投诏狱。
D.孙继鲁为政一方,民念其德。孙继鲁担任山西巡抚仅仅四个月,山西百姓希望他能够有所建树,没想到竟惨死狱中,令人痛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西并力守左尚不能支,安能分力以守右?近年寇不敢犯山西者,以三关备严故也。
(2)继鲁乃以危言相恐,复遗臣书,言往岁更制,宰执几不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允绳,字翼少,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行人。久之,擢兵科给事中。
严嵩独相,有诏廷推阁员。允绳偕同官王德、沈束陈慎简辅臣、收录遗佚二事。未几,奉命会英国公张溶、抚宁侯朱岳、定西侯蒋传等简应袭子弟于阅武场。指挥郑玺忽传寇至,溶等皆惧走,允绳独不动,因奏之。褫玺职,夺溶、岳营务,罚传等俸,由是知名。又劾罢兵部尚书赵廷瑞。
居谏垣未几,疏屡上。言提学宪臣宜简行谊,府州县职宜量地烦简为三等,皆报可。俺答入犯,朝议急兵事。允绳请令五军都督府、府军前卫及锦衣卫堂上官,每遇考选军政之岁,各具疏自陈,听科道官拾遗;腾骧四卫及锦衣卫指挥以下,听兵部考察。诏皆从之,著为令。已,又陈御边四事,报可。再迁户科左给事中。谢病归。久之,起故官。
三十四年九月上疏言倭患,因推弊原,谓:“ 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督抚莅任例赂权要名谢礼有所奏请佐以苞苴名候礼。 及俸满营迁,避难求去,犯罪欲弥缝,失事希芘覆,输贿载道,为数不赀。督抚取诸有司,有司取诸小民。有司德色以事上,督抚腼颜以接下上下相蒙,风俗莫振。不肖吏又干没其间,指一科十。孑遗待尽之民必将铤而为盗,陷忧不止海岛间也。”
其冬巡视光禄。光禄丞胡膏伪增物直,允绳与同事御史张巽言劾之。下法司按验。膏窘,言:“玄典隆重,所用品物,不敢徒取充数。允绳憎臣简别太精,斥言醮斋⑴之用,取具可耳,何必精择?其欺谤玄修⑵如此。”帝遂大怒,下允绳及膏诏狱。刑部尚书何螯当允绳仪仗内诉事不实律绞,帝命仍与巽言杖于廷。巽言夺三官。膏调外任。居五年,允绳竟死西市。先是,有马从谦者,以谤醮斋杖死。穆宗即位,赠允绳光禄少卿,予一子官。天启初,谥忠恪。膏寻以贪墨被劾,诛。
注:(1)醮斋:祭祀礼。(2)玄修:修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督抚莅任/例赂权要/名谢礼/有所奏请/佐以苞苴/名候礼
B.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督抚莅任例/赂权要/名谢礼/有所奏请/佐以苞苴/名候礼
C.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督抚莅任/例赂权要/名谢礼/有所奏请/佐以苞苴名/候礼
D.近者督抚命令不行于有司/非官不尊/权不重也/督抚莅任/例赂权要/名谢礼/有所奏请/佐以苞苴/名候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辅臣,“辅”是“辅助、协助”的意思,辅臣,多指官署主官的下属官吏。
B.疏,本意“疏通”,又称“奏疏”“奏议”,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
C.锦衣卫,官署名。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后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
D.西市,明朝时期的刑场名。位于今北京市西四附近,专为处决官吏之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允绳选拔官吏,谨慎忠诚。选拔辅臣以及应袭子弟时,忠于职守,扬名于当时。
B.杨允绳直言敢谏,颇得赏识。担任谏官时,多次上疏,建议都被采纳并写进法令。
C.杨允绳审时度势,见解深刻。他分析倭患产生的原因在于大小官员逐级贿赂权贵。
D.杨允绳刚毅正直,却遭诬陷。他和张巽言弹劾胡膏虚增物品价值,反遭胡膏诬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指挥郑玺忽传寇至,溶等皆惧走,允绳独不动,因奏之。
(2)有司德色以事上,督抚腼颜以接下。上下相蒙,风俗莫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大章,字伯钦,常熟人。大章举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泉州推官,乞改常州教授。父丧除值朝中朋党角立,正士日摧。大章慨然曰:“昔贾彪不入‘顾厨’之目,卒西行以解其难。余向与东林疏可以彪自况也。”乃入都,补国子博士。尚书王纪令署山东司事。司辖辇毂,最难任。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绝无左验者二百余人,所司莫敢谳,多徙官去,囚未死者仅四之一。大章言于纪曰:“以一身易五十人命且甘之,矧一官乎!”即日会谳,系三人,余悉移大理释放。纪大嗟服。佟卜年之狱,纪用大章言拟流卜年,未上而纪斥。侍郎杨东明暑事欲翼之大壁大多力争各拟以流性旨诗责竟论上年辟瘦死狱中

魏忠贤欲借刘一巘株累刘一绿,大章力辨其非,忠贤大恨。熊廷弼、王化贞之下吏也,法司诸属二十八人共谳,多有议宽廷弼者。大章因援“议能”、“议劳”例,言化贞宜诛,廷弼宜论戍。然二人卒坐死。会王纪劾罢徐大化,又疏刺客氏,其党疑纪疏出大章手,恨之。大化令所亲御史杨维垣讦大章妄倡“八议”,鬻大狱,大章疏辩。维垣四疏力攻,言纳廷弼贿四万,且列其需狱数事,反覆诋讦不休。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帝以大章渎辨,稍夺其俸,大章遂引归。

五年起官。历礼部郎中,陕西副使。大化已起大理丞,与维垣为忠贤鹰犬,因假汪文言狱连及大章,逮下镇抚拷掠,坐赃四万。乃移大章刑部狱,由是涟等惨死状外人始闻。大章慨然曰:“吾安可再入此狱!”呼酒与大韶诀,趣和药饮之,不死,投缳而卒。崇祯初,赠太仆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裕愍。

(节选自《明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B.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C.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请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D.侍郎杨东明署事/欲置之大辟/大章力争/卒拟流/忤旨/诘责/竟论卜年辟/瘐死狱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土,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试者被称为进士。
B.东林即东林党是明朝末年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官僚政治集团实为朋党。
C.起官,指被罢免、退职回家居住的官吏或丁忧回籍的官吏被朝廷重新起用。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大章坚持信念,正直无畏。在朝中朋党角力、正直之士备受摧残之时顾大章立志向贾彪学习致力解除危难。
B.顾大章不畏困难秉公论事。顾大章不怕丢官秉公处理没有证据而被抓的人;不怕违背旨意替佟卜年极力争辩。
C.顾大章不畏强权,力抗阉党。顾大章因极力指摘魏忠贤的错误遭到怨恨,被杨维垣上疏弹劾顾大章上疏进行辩解。
D.顾大章义不受辱,舍生取义。当顾大章受诬再次被移交刑部大狱时,宁死亦不受辱,先是喝药酒未死,后自缢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辽阳失,五城及京营巡捕日以逻奸细为事,稍有踪迹,率论死。
②大章危甚,赖座主叶向高保持之,下所司验问,都御史孙玮等白其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理,字伯循,三原人。同里尚书王恕家居,讲学著书。理从之游,得其指授。杨一清督学政,见理与吕柟、康海文,大奇之,曰:“康生之文章,马生、吕生之经学,皆天下士也。”登乡荐,入国学,与柟及林虑马乡,榆次寇天叙,安阳崔铣、张士隆,同县秦伟,日切劘于学,名震都下。高丽使者慕之,录其文以去。连遭艰,不预试。安南使者至,问主事黄清曰:“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正德九年举进士。一清为吏部尚书,即擢理稽勋主事。调文选,请告归。起考功主事,偕郎中张衍瑞等谏南巡。诏跪阙门,予杖夺俸。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故户部郎中庄绎者,正德时首导刘瑾核天下库藏。瑾败,落职。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五年大计外吏,大学士贾咏、吏部尚书廖幻以私憾欲去广东副使魏校、河南副使萧鸣凤、陕西副使唐龙。理力争曰:“三人督学政,名著天下,必欲去三人,请先去理。”乃止。明年大计京官,黜张总、桂萼党吏部郎中彭泽,总、萼竟取旨留之。理擢南京通政参议,请急去。居三年,起光禄卿,未几告归。阅十年,复起南京光禄卿,寻引年致仕。三十四年,陕西地震,理与妻皆死。理学行纯笃,居丧取古礼及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折衷用之,与吕柟并为关中学者所宗。穆宗立,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追谥忠宪。

(节选自《明史·马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B.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C.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D.未几/复告归/教授生徒/从游者众/嘉靖初起/稽勋员外郎与郎中/余宽等伏阙争大礼/下诏狱/再予杖夺俸/屡迁考功郎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遭艰指遭遇父母之丧,也称为“丁忧”,官员遭艰,须辞官回原籍为父母守丧。
B.吏部是中国古代的官署之一,主管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起复是指官吏有丧、守丧尚未期满而重新起用,文中的“复起”就是这个意思。
D.关中,地名,因其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故而得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理师从名师,文章名名声很大。他曾师从同乡尚书王恕及学政杨一清,他的文章得到杨一清的赞誉,也受到高丽使者的追捧。
B.马理因言获罪,而且接连受罚。他连同张衍瑞等人劝阻皇帝南巡,被施以杖刑,夺去俸禄;后又因与人争辩再次被处罚。
C.马理据理力争,敢为官员请命。马理赞誉魏校等三人名声卓著,甚至不惜赌上自己的官位为三人请命,最终保全了这三人。
D.马理学问纯熟,为人行为笃实。他与吕槽同为关中学者宗师;服丧期间将古礼与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的规定折衷使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中马理先生安在,何不仕也?”其为外裔所重如此。
(2)至是奏辨求复,当路者属理,理力持不可,寝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