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 郭浩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停止
C.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①②③B.①⑤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01-30 10:18:4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
注 粥:通“鬻”yù,贩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B.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C.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D.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B.“驷”意为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驷”指战车。
C.“郊”,冬至日在南郊祭天。郊天之礼反映了古人愚昧无知,盲目崇拜的思想局限。
D.“六艺”在文中所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始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治国方术,任职大司寇期间,鲁国上下知礼守序,四方来服,齐人闻风恐惧。
B.黎鉏献策送美女骏马利诱季桓子以离间鲁国君臣,果然奏效,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
C.从文中季桓子的“喟然叹曰”可以看出,季桓子理解了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
D.司马迁高度评价了孔子,虽为布衣,却被后世学者崇拜,其学说被广泛尊为标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2)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仁愿,华州下邦人也。本名仁宣,以音类睿宗讳改焉。少有文武材干,累迁殿中侍御史。时有御史郭霸上表称则天是弥勒佛身,凤阁舍人张嘉福与洛州人王庆之等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皆请仁愿连名署表,仁愿正色拒之,甚为有识所重。万岁通天二年,监察御史孙承景监清边军,战还,书战图以奏。每阵必画承景躬当矢石、先锋御贼之状,则天叹曰:“御史乃能尽诚如此!”擢拜右肃政台中丞,令仁愿叙录承景下立功人。仁愿未发都,先问承景对阵胜负之状。承景身实不行,问之皆不能对,又虚增功状。仁愿廷奏承景周上之罪,于是左迁崇仁令,擢仁愿为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三年,突厥入寇。朔方军管沙吒忠义为所败。诏仁愿摄御史大夫,代忠义统众。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先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神祠,突厥将入寇,必先诣祠祭酹求福,因牧马料兵而后渡河。时突厥默啜尽众西击突骑施娑葛,仁愿请乘虚夺取漠南之地,于河北筑三受降城,首尾相应,以绝其南寇之路。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仁愿固请不已,中宗竟从之。仁愿在朔方,奏用监察御史张敬忠、何鸾、长安尉寇泚、鄂县尉王易从、始平主簿刘体微分判军事,太子文学柳彦昭为管记,义乌尉晁良贞为随机。敬忠等皆以文吏著称,多至大官,时称仁愿有知人之鉴。景龙二年,拜左卫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累封韩国公。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寻加镇军大将军。睿宗即位,以老致仕。开元二年卒,赠太子少傅,傅物二百段,命五品官一人为监护使。
(节选自《旧唐书张仁愿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己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B.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已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C.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己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D.太子少师唐休璟以为两汉/己来皆北守黄河/今于寇境筑城/恐劳人费功/终为贼虏/所有建议/以为不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讳即避讳,帝制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B.五品即九品官阶的第五级。九品是中国古代官吏的等级。曹魏开始定官阶为九品,如相国为第一品,知县为第九品等。从第一品到第九品共九等。
C.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路神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也举行了这种仪式。
D.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的“表”即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仁愿守正不阿,忠于李唐。凤阁舍人张嘉福等人请求将武承嗣立为皇太子,并邀请张仁愿一起签名上表,遭到他严辞拒绝。
B.张仁愿善于明察,坚持原则。监察御史孙承景报告作战情况,受到武则天高度赞扬。张仁愿弹劾孙承景欺君犯上,结果孙承景被贬官。
C.张仁愿知人善任,唯才所宜。朔方任职期间,他奏请任用张敬忠、何鸾、寇流、王易从等人,这些人都著称于世,许多人做到高官。
D.张仁愿作战勇敢,御敌有方。突厥入侵,张仁愿临危受命,大败敌军。并奏请乘机夺取漠南,修筑城堡,后因唐休璟的反对而作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愿至军而贼众已退,乃蹑其后,夜掩大破之。
(2)春还朝,秋复督军备边。中宗赋诗祖饯,赏赐不可胜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

(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D.萧嵩懂得臣子进退之道。他在帝王宠眷未衰减时恳请退休,反而得到皇帝郑重挽留;退休后修园置产,安度晚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
(2)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邵又与卬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日:“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播绅,尤所推许。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簿,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高明妇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并主所生。故邢邵常谓人云:“蓝田生玉,固不虚矣。”主教训诸子,皆禀义方,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动依礼度,亦母氏之训焉。印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发诏褒扬,改其所居里为孝终里。服竞当袭,不忍嗣侯。

天保初,常山王荐卬器干,文宣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为清都尹,辟为邑中正,贝丘县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又感风疾。第五弟搏遇疾临终,谓其兄弟曰大兄起病如此性至总爱持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家人至于祖载,方始告之。印闻而悲痛,一恸便绝,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笃慎固密,不说人短,不伐已长,言论清远,有人伦鉴裁,朝野甚悲惜之。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曰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郊庙诸歌,多卬所制。子㐅嗣,袭爵始平侯。

(节选自《北齐书·列传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B.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C.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D.谓其兄弟曰/大兄旭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儒家的主要经典。
B.交聘:聘,是访问的意思;“交聘”指两国间互相遣使通好往来。
C.食干:指享受干禄,是东魏至北齐时特有的一种任用官员的制度。
D.祖载:指将要埋葬先人时,把灵柩移升到车上行祖祭之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卬好学不倦,富有才干。他博览群书。五经中大多能通晓其义;擅长写文章。深受河间邢邵的赏识;齐国郊庙诸歌大多由他创作。
B.陆卬出身高贵,孝顺守礼。他的母亲是北魏的上庸公主,性格高亢爽朗;他的父亲去世。他守丧尽礼,在父亲的墓旁筑庐居住,背土成坟。
C.陆卬文思敏捷,受人称赞。在皇帝的宴席上赋诗,他总是最先完成;他的诗作虽不能全都达到精巧,但因为敏捷迅速而被人称赞。
D.陆卬为人宽厚,谨言慎行。他在朝为官时,既不说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言谈清明高远,有审察识别人才优劣的才能。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廷深所嗟尚,发诏褒扬,改其所居里为孝终里。
②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

同类题5

阅读以下《史记》片断,回答下面小题。
  ①甲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乙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乙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供,乙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③丙说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在东收地。今以君子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东徙,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④臣常游困于齐而气食铚人,丁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丁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颓欲用臣,丁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丁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小题1】在①甲②乙③丙④丁处各填一个历史人物人名(可只填姓)甲: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
【小题2】对四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漂母的话怒中有揶揄之意,意在激励对方自食自立,建立功业。
B.汉惠帝听完(乙)的一番话,表示十分赞同并决定按乙的治国纲领去治国,平天下。
C.(丙)在孝公面前谈论天下大势,制定战略大计:迫使魏东徙,秦占据黄河、崤山之天险,向东制服诸侯,卒成霸业。
D.春秋时期秦国(丁)是足智多谋的老臣,文中“臣”便是由(丁)引荐到秦作官,帮助秦穆公完成霸业的。
【小题3】对以上划横线的句子、加黑的词语理解正确的有:
A.“哀”是意动用法,“我以……为哀。”
B.“供”通“拱”“垂拱”“垂衣拱手,形容太平无事,可无为而治。”
C.“畔”通“叛”;“乡”通“向”
D.“事”译成“侍奉”“止”译成“使……停留。”
【小题4】根据以下《史记》片断,各自归纳出一个成语。
(1)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入。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战,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成语:___________
(2)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成语:______________
(3)帝(汉高祖)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成语:___________
(4)武安已罢朝,出止东门,召韩御史大夫(韩安国)载,怒曰:“与长子需(安国字)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成语:________
(5)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成语_______。
【小题5】对以下句子中的“谢”字的不同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③阿母谢媒人④谢家来贵门⑤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⑦则与丰酒,哙拜谢⑧张良入谢
A.①/②⑥/⑧④/③/⑤/⑦B.①/②⑥/⑧④/③/⑤/⑦
C.①/②⑧④/③/⑤/⑥/⑦D.①②/⑧④/③/⑤/⑥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