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蒋冕,字敬之,全州人。兄昇,南京户部尚书,以谨厚称。冕举成化二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十三年,太子出阁,兼司经局校书。正德中,累官吏部左侍郎,改掌詹事府,典诰敕,进礼部尚书,仍掌府事。冕清谨有器识,雅负时望。十一年命兼文渊阁大学士,预机务。翌年改武英殿,加太子太傅。近幸冒边功,大行升赏,冕及梁储亦廕锦衣世千户。两人力辞,乃改文荫。帝之以“威武大将军”行边也,冕时病在告,疏谏曰:“陛下自损威重,下同臣子,倘所过诸王以大将军礼见,陛下何辞责之?今宿卫单弱,经行边徼,宁不寒心?请治左右引导者罪。”不报。十四年扈帝南征还,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帝崩,与杨廷和协诛江彬。世宗即位,议定策功,加伯爵,固辞。改廕锦衣世指挥,又辞。乃廕五品文职,仍进一阶。御史张鹏疏评大臣贤否,请罢冕。御史赵永亨诋石珤不可掌铨衡。冕、珤遂求去。朝议不平,诸给事、御史皆言其不可去。帝乃命鸿胪谕留,再下优诏,始起视事。嘉靖三年遣官织造江南,命冕草敕。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帝责其违慢,冕引罪而止。未几,复请罢建庙之议。帝益不悦,遂令驰传归,给月廪、岁夫如制。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久之卒隆庆初复官谥文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久之卒/隆庆初复官
B.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久之卒/隆庆初复官
C.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久之/卒隆庆初复官
D.代廷和为首辅仅两阅月/卒龃龉以去论者/谓有古大臣风/《明伦大典》成/落职闲住/久之/卒隆庆初复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诰敕,古代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诰,训诫或任命封赠的文诰;敕,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B.文荫,指蒋冕因为有功劳而因袭文职。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的功勋而取得入仕的特权叫荫。
C.少傅,一般为大官的加衔,并无实职;太子太傅是辅佐太子的人,有的只是作为赠官加衔的名号。
D.月廪,是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原意是“米仓”,也指“储存的米”“官府发给的粮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冕兄弟皆为高官,为人谨慎。蒋冕的兄长蒋升,任南京户部尚书,以恭谨厚道见称;蒋冕任礼部尚书,清廉谨慎,有度量与见识,深孚众望。
B.蒋冕忠于君主,敢于直谏。皇帝要以“威武大将军”的身份巡行边防,蒋冕在病中上疏劝谏,认为这样做有失身份且很危险,但没有得到答复。
C.蒋冕虽遭弹劾,但皇恩不减。有御史上疏请求罢黜蒋冕,蒋冕便请求辞官,但朝中的官员认为他不能辞官,皇上下旨挽留,蒋冕只得上朝理政。
D.蒋冕坚持正义,不惧皇威。他在朝廷派遣官员到江南监督织造、提议建庙两件事情上,宁可违抗皇上的命令,辞官回家,落职闲住,也毫不妥协。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冕以江南被灾,具疏请止,帝不从,敕亦久不进。
②世宗初,朝政虽新,而上下扞格弥甚,冕守之不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2 11:07: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余,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藁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故其僚佐如李景让、萧置、杜牧,极当时选云。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B.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C.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D.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挽毂,指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对妻子的父亲的简称、丈夫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封建时期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应试者由大臣推荐,考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富有才学,受到器重。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楷法;年轻时受到杜佑的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深谙地方官吏的行事作风,下属官史不敢弄虚作假;断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陸。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子孙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时汉连伐胡,教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至匈奴,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张胜闻之,恐,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有刪改)
【小题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C.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D.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郎,官名,战国时开始设置,有议郎、中郎、侍郎等。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
B.丈人,文中用于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用于在家庭关系中称呼妻子的父亲。
C.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
D.相坐,又叫连坐,指凡犯谋反等大罪者,只有与其有牵连的直系亲属才会被治罪。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明大义,出使匈奴。虽然汉与匈奴的关系-向不好,但当汉武帝派他出使奴当和平使者时,他高兴地以中郎将身份持节前往。
B.苏武个性刚烈,义不受辱。他听到张胜和虞常的阴谋,意识到此事要祸及到国家的荣誉,于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欲要以死殉国。
C.苏武威武不屈,拒绝投降。面对剑斩虞常的紧张局势,面对张胜投降后势单力消的形势,面对卫律手中两次举起的剑,他始终不为所动。
D.苏武不慕富贵,坚持正义。当卫律炫耀自己投降匈奴后的种种富贵时,苏武不屑一顾;当卫律劝说威胁苏武时,苏武大骂其卖国行为。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邢峦,字洪宾,河间郑人也。峦少而好学,负帙寻师,家贫厉节,遂博览书传。有文才干略,美须髯,姿貌甚伟。州郡表贡,为高祖所知赏,常参座席。高祖①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峦宅,遣使谓峦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东望德馆,情有依然。”峦对曰:“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高祖谓司空穆亮、仆射李冲曰:“峦之此言,其意不小。”有司奏策秀孝,诏曰:“秀孝殊问,经权异策。邢峦才清,可令策秀。”

世宗初,峦奏曰:“臣闻昔者明王之以德治天下,莫不重粟帛,轻金宝。故先皇深观古今,去诸奢侈。训朝廷以节俭,示百姓以忧务,日夜孜孜,小大必慎。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于是蕃贡继路,商贾交入,诸所献贸,倍多于常。虽加以节约,犹岁损万计,珍货常有余,国用恒不足。若不裁其分限,便恐无以支岁。自今非为要须者,请皆不受。”世宗从之。

萧衍②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③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峦至汉中,白马以西犹未归顺,峦遣宁远将军杨举等领卒六千讨之。军锋所临,贼皆款附。峦之初至汉中,从容风雅,接豪右以礼,抚细民以惠。岁余之后,颇因百姓去就,诛灭齐民,藉为奴婢者二百余口,兼商贩聚敛,清论鄙之。

延昌三年,暴疾卒,年五十一,上下悼惜之。谥日文定。

(节选自《魏书•邢峦传》)

 

(注)①高祖: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宏。②萧衍:南朝梁武帝,南朝的建立者。③侯道迁: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B.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C.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D.萧衍梁秦二州行事夏侯道迁以汉中内附/诏加峦使持节都督/征梁汉诸军事/假镇西将军/进退征摄/得以便宜从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帙”是包书的套子,一般用布帛制成,古人把一套书叫做“一帙”。“负帙”即背负书籍,谓游学外地,勤奋读书。
B.“行药”又称“行散”,是魏晋南北朝时士大夫服药养生、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的一种健康、优雅的生活方式。
C.“秀才”与“孝廉”并称“秀孝”,是汉以来、隋唐以前荐举人才的两种科目。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D.“蕃”是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或外国的称呼,“蕃贡”即外国或外族朝贡的人。“蕃”后来写作“番”,如“番钱”“番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邢峦少而好学,长而多才,仪表堂堂。州郡上表把他推荐给朝廷,深受高祖的赏识,常在其身边作陪,宠遇过人。
B.邢峦高屋大宅,行事张扬,颇受猜忌。高祖经过邢宅而心生不满,于是派使者前往试探,更加坚信他心怀不轨。
C.邢峦才兼文武,见识超群,功勋卓著。他讽谏世宗以德治国、爱民节用,远赴汉中征讨贼兵,为世宗立下了汗马功劳。
D.邢峦执掌汉中,贪财好货,德行有亏。他籍没良人、经商敛财,皆为社会舆论所鄙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移构中京,方建无穷之业,臣意在与魏升降,宁容不务永年之宅。
②逮景明之初,承升平之业,四疆清晏,远迩来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也。从周少豁达,有智略。初入黄巢军,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七月,从太祖屯兵于西华,破蔡贼王夏寨。太祖临阵马踣,贼众来追甚急,从周扶太祖上马,与贼军格斗,伤面,矢中于肱,身被数枪,奋命以卫太祖。赖张延寿回马转斗,从周与太祖俱免,退军溵水。诸将并削职,惟擢从周、延寿为大校。其从入长葛、灵井,大败蔡贼。

太祖遣郭言募兵于陕州,有黄花子贼据于温谷,从周击破之。又破秦贤之众于荥阳,寻佐朱珍收兵于淄、青间。淄人不受制,复与之战,获其骁将巩约。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朱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从太祖至范县,复与朱瑄战,掳尹万荣等三人,遂平濮州。

乾宁元年三月,军至新太县,朱瑾令都将张约、李胡椒率三千人来拒战,师古遣从周、张存敬掩袭,生擒张约、李胡椒等都将数十人。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朱瑾果出兵攻外壕,我军士突出,掩杀千余人,生擒都将孙汉筠。

天复元年三月,与氏叔琮讨太原,从周以兖、郓之众,自土门路入,与诸军会于晋阳城下,以粮运不给,班师。顷之,从周染疾,会青州将刘鄩陷兖州,太祖命讨之,遂力疾临戎。三年十一月,鄩举城降,以功授检校太傅。太祖以从周抱疾既久,命康怀英代之,授左金吾上将军,以风恙不任朝谒,改右卫上将军致仕。末帝即位,制授潞州节度使,令坐食其俸,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陈留郡王,累食邑至七千户,命近臣赍① 旌节就别墅以赐之。贞明初,卒于家。册赠太尉。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六》,有删改)

(注)赍:(jī)携带。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B.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C.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D.二年十月/围兖州/兖人不出从周/诈扬言并人/郓人来救/即引军趋高吴夜半/却潜归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升官职”的意思,表示升迁官职的还有“迁”“拔”“升”等。
B.乾宁,皇帝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C.致仕,指官员因年老或衰病而被皇帝罢免职务。也称“休致”。
D.食邑又称采邑、采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葛从周率军投降后,屡立战功。太祖临阵落马,从周奋力救护;他随从太祖在长葛、灵井作战,大败蔡州的军队。
B.葛从周几次平定贼乱。黄花子占据温谷,葛从周领兵征讨,一举攻克;濮州兵反叛作乱,葛从周和朱珍大破敌兵。
C.葛从周有才智谋略。包围兖州,葛从周欺骗朱瑾出兵进攻,自己率军士突然出击,杀死一千多人,活捉了都将孙汉筠。
D.葛从周于乱世中却能得以寿终正寝。葛从周有病,太祖让人代替了他的职务,准许他退休。退休后在乡间的一栋别墅里养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入黄巢军,太祖大破巢军于王满渡,从周与霍存、张归霸昆弟相率来降。
(2)会青州以步骑万余人列三寨于金岭,以厄要害,从周与朱珍大歼其众,掳其将杨昭范五人而还。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
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
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
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称他的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B.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C.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D.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
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
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
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迁山阴令,督五县。
②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