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李斯、胡亥、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迺①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二世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赐毅死。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瘳,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务修众庶之和,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脉哉?
(选自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有删改)
(注)①迺:同“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
B.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
C.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
D.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
【小题2】对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以高之敦于事也 管理 |
B.使者以蒙恬属吏 交给 |
C.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 掌权 |
D.二世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 驿站的马车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被封为将军,攻破齐国,拜为内史;秦统一后蒙恬功勋卓然,拜为上卿。 |
B.赵高犯罪当诛,蒙毅坚持依法经办,虽然始皇最终赦免赵高,但从此赵高与蒙毅结下了怨仇。 |
C.全文以概括简练的笔法记述了蒙氏兄弟的事迹,使蒙氏的忠信与赵高的奸诈形成鲜明的对比。 |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蒙恬不但不劝阻秦始皇滥用民力,反而积极修筑长城,这么做其实是有罪的。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