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结,字仪伯,易州定兴人。结生而聪颖,读书数行俱下,终身不忘。尝从太史董朴受经,年二十余,游京师,上执政书,陈时政八事,宰相不能尽用之。时仁宗在潜邸,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大德十一年,以结为典牧太监,近侍以俳优进,结言:“昔唐庄宗好此,卒致祸败,殿下方育德春宫,视听宜谨。”仁宗优纳之。
出为顺德路总管,教民务农兴学、孝亲弟长、戢奸禁暴。属邑巨鹿沙河有唐魏征、宋璟墓,乃祠二公于学,表其言论风旨,以厉多士。改东昌路,境有黄河故道,而会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坏民麦禾。结疏为斗门以泄之,民获耕治之利。至治二年,参议中书省事。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未几,除吏部尚书,荐名士宋本、韩镛等十余人。
泰定元年春,廷试进士,以结充读卷官。迁集贤侍读学士、中奉大夫。是岁,诏结知经筵,扈从上都。结援引古训,证时政之失,冀帝有所感悟。中宫闻之,亦召结等进讲,结以故事辞。
元统元年,中宫命僧尼于慈福殿作佛事,已而殿灾,结言僧尼亵渎,当坐罪。左丞相疾革,家人请释重囚禳之,结极陈其不可。先时,有罪者,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辽东,去家万里,往往道死。结请更其法,移乡者止千里外,改过听还其乡,因著为令。至元元年,诏复入翰林,养疾不能应诏。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卒,年六十有二。
(节选自《元史•列传六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B.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C.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D.时拜住为丞相/结言/为相之道/当正己以正君/正君以正天下/除恶不可犹豫/犹豫恐生它变/服用不可奢僭/奢僭则害及于身/丞相是其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官职名。史官之长,秦称太史令,汉属太常,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B.俳优,古代以乐舞谐戏为业的艺人,其表演以科诨为特色,兼音乐、戏剧、歌舞。
C.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皇帝对会试录取的举人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
D.中宫,秦汉以后王后演变成皇后,则用来称皇后居住的宫室,或称皇后本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结自幼聪颖,过目不忘。他曾跟随太史董朴学习经书。二十多岁时,游学京师时,向宰相尚书陈述了有关时政的八件事务,但未被全部采用。
B.王结借古讽今,直言劝谏。大德十一年担任典牧太监时,曾经劝谏仁宗莫学当年唐庄宗宠幸艺人而招来祸败,宜视听谨慎,仁宗高兴地接受了意见。
C.王结为官注重教化,为民解忧。在学校修魏征、宋璟墓二公祠,表彰他们的言论风度,以此劝勉士人。在东昌路时疏通会通堤河道,使百姓获耕种之利。
D.王结为官公正,为人宽厚。元统元年,僧尼受命在慈福殿做佛事,不久殿中起火,王结说僧尼虽轻慢,但可以免罪;还请求更改关于流放囚犯的法令。
【小题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荐结充宿卫,乃集历代君臣行事善恶可为鉴戒者,日陈于前,仁宗嘉纳焉。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09:1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小时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进行激烈的运动,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把精力转移到凭智力取胜的活动中去,这使我从小养成一种极强烈的争强好胜的性格。
我的父母并没有教过我们下围棋,但我们经常看他们下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看会了。大概是在我9岁时,我和弟弟继波便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下起来。那段时期,我下围棋已经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我10岁的时候,当时文化宫有一个少年围棋训练班,张福田先生在那里当辅导员。张先生是当时的棋坛名手,他在围棋教学上颇有独到之处,不仅是我,北京现在的高手程晓流、谭炎午、吴玉林等,也都多多少少地受过他的教益。
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我在日本参加了一个世界桥牌综合锦标赛的选拔赛,赛后喝酒时,沈君山说起桥牌的事,我一听桥牌就来了劲儿,借着酒兴跟他们猛吹我们是如何如何拿到冠军的。这时我最崇敬的老一辈棋手吴清源先生冷不丁给我来了一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批评我在桥牌上花费的精力太多,势必会影响围棋。我口若悬河,正说在兴头上,一下子就呆了。我当时确实狼狈至极,着实让吴清源先生给教育了一下。
在青少年时期,我从来没敢想过将来自己能成为一位全国冠军,因为我觉得那些冠军们都是才华出众、高不可攀的人物。但自从参加集训队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把夺取全国冠军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对局胜率的提高, 这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7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运会恰好给我提供了机会。
当时舆论界一致认为,冠军将在陈祖德和我之间产生,但一想到要和他进行一番生死搏斗,我就有些心惊胆战。陈祖德曾三次荣获全国冠军,又是第一个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1974 年我就惨败在他的手下。没有和陈祖德比赛过的人,是很难想象他在棋盘上那种咄咄逼人的威势是如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
这和一年前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想到此,我悚然一惊,去年那令人痛苦的一幕还会再次上演吗?我马上鼓励自己:“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一年来的苦练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即使输了也要拼得“壮烈”一些。这样一想,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9月24日,景山公园的围棋比赛大厅里,坐在我对面的陈祖德久久地注视着棋枰,然后轻轻地揿下按钮,使比赛计时钟停止了走动——这是棋手认输的表示。我顿时感到一股狂喜的热流迅速地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由于激动,当我在裁判员递过来的对局记录上签名时,我的手颤抖得怎么也无法把字写工整。离座之际,连腿都发软了。这就是我在争夺全运会冠军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之后我又战胜赵之云、王汝南,以十四连胜的战绩获得了第三届全运会围棋比赛的冠军,这是我获得的诸多冠军中的第一个冠军头衔。获得冠军,当然高兴万分,然而夺取冠军的艰难征途,使我深深感到自己的棋艺未精,只不过是运气好而已。
(选自《聂卫平:围棋人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的围棋发展史上,聂卫平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聂卫平是第一个完全由中国本土培育出来,而在较长时期的比赛中连续地击败了日本最强棋士的第一人。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取得的十一连胜对中国围棋的振兴起了重要作用,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功勋卓著,永载史册。为了艺术,聂卫平宁可放弃一盘棋,也不屑走“俗手”“愚形”,在重额奖金面前,能做到这点,殊为不易。
(《京江晚报》)
②围棋与经商本质相同,对弈过程为博弈,企业之间竞争也是博弈。围棋讲究布局,洪荒之始一子一方天地,企业布局亦然;围棋决胜中盘,企业经营相互角力,棋错一步,满盘皆输;围棋注重官子,企业成败在于大局,也在于细节。
(“聂卫平的微博”)
聂卫平在围棋之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B.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C.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D.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徐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节是中国古代帝王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就会收回。
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
C.受禅,也叫禅让制,是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在南北朝前期,主人视部曲为贱日,但并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毅出身显贵,英武善战。他家世代为将门,他习武擅射,侯景之乱时,随叔父平叛,叔父战死后,他率宗族子弟赴江陵立下功劳。
B.樊毅战功赫赫,多次升迁。凭借功劳,他的官职升迁极为频繁,由威戎将军一直升到护国将军,而爵位也依次由伯升到侯再升到公。
C.樊毅历尽劫难,身经百战。生逢乱世,他南征北战,历尽磨难。太建年间,他战无不胜,攻克广陵楚子城,又先后击退北齐、北周军队。
D.樊毅通晓军事,长于谋略。隋朝军队进逼之时,他分析当时形势,极力主张重兵镇守京日、采石,水陆共同防卫,众将赞同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2)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藏英,涿州范阳人,自言唐相嘉贞之后。唐末,举族为贼孙居道所害。藏英年十七,仅以身免。后逢居道于豳州市,引佩刀刺之,不死,为吏所执。节帅赵德钧壮之,释而不问,以补牙职。藏英后闻居道避地关南,乃求为关南都巡检使。至则微服携铁楇,匿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仆于地,啮其耳啖之,遂禽归。设父母位,陈酒肴,缚居道于前,号泣鞭之,脔其肉,经三日,刳其心以祭。即诣官首服,官为上请而释之。燕、蓟间目为“报仇张孝子”。
契丹用为卢台军使兼榷盐制置使,领坊州刺史。周广顺三年,率内外亲属并所部兵千余人,及煮盐户长幼七千余口,牛马万计,舟数百艘,航海归周。至沧州,刺史李晖以闻。周祖颇疑之,令馆于封禅寺,俄赐袭衣、银带、钱十万、绢百匹、银器、鞍勒马。数月,世宗即位,授德州刺史。未几召归,对便殿,询以备边之策。藏英请于深州李晏口置寨,及诱境上亡命者以隶军,愿为主将,得便宜讨击。世宗悉从之。以为缘边招收都指挥使,赐名马、金带。藏英遂筑城李晏口,累月,募得劲兵数千人。会遣凤翔节度王彦超巡边,为契丹所围,藏英率新募兵驰往击之,转战十余里,契丹解去。改濮州刺史,仍领边任。契丹将高牟翰以精骑数千扰边,藏英逆击于胡卢河北,自,杀伤甚众。值暮收兵,契丹遁去。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世宗降玺书褒美。宋初,迁瀛州团练使,并护关南军。建隆三年,卒于治所,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B.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C.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D.后因领兵巡乐寿/契丹幽州骁将姚内斌侦知藏英兵少/以精骑二千阵于县之北/藏英率麾下击之/自辰及申/士皆殊死战/内斌遂解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原为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唐末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后称帝,国号“契丹”。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宋仍置。
C.旦、晡,古代纪时法,分别指平旦、晡时,对应寅时(3-5点)和申时(15——17点)。
D.玺书,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即书于竹简木椟用绳系并用泥封固,秦朝后指书信。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藏英被燕、蓟一带的人看作是行必果的人。唐朝末年,他的族人被盗贼孙居道杀害,张藏英几次报仇,终于把仇人捉住,在父母灵位前杀掉他来祭奠。
B.张藏英一心归附后周。他率领自己的内外亲属连同所属部下渡海归附后周,后周太祖十分怀疑他,令他住在封禅寺,他毫无惧色,后得到很多想要的赏赐。
C.张藏英考虑问题有远见卓识,能化解危机。世宗采纳他的建议,任命他为缘边招收都指挥使,他招募精兵几千人,救下了被契丹军队包围的巡视边境官员。
D.张藏英兼任边防职务,带领军队作战勇敢。契丹精锐骑兵侵扰边境,张藏英率兵在胡卢河的北面迎击他们,从早晨杀到下午,后契丹军队撤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匿居道舍侧,伺其出击之,仆于地,啮其耳啖之,遂禽归。
(2)藏英请于深州李晏口置寨,及诱境上亡命者以隶军,愿为主将,得便宜讨击。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饿者尽死矣。”竞发之。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为度支判官。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惟辅曰:“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含,治行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域,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延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B.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C.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D.师孟曰/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惟辅愧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所,古代一般指地方政府驻地。包括省治、府治、州治、县治等。朝廷在设置具体的地方政府驻地时往往会有地理位置、经济、军事等多种考量。
B.日昃,是早晨的意思,“昃”意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文中说程师孟和对方据理力争,从早晨一直到傍晚,不肯让步。
C.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文中说洪、福、广、越四州为纪念程师孟的功绩而为他立了祠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师孟为政讲究灵活变通。在渝州任职时,恰逢凶年歉收,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反顾。
B.程师孟注重民生工程的建设。说服山西百姓出钱开渠筑堤,并将治水经验编辑成书向州县颁发推广,在洪州修筑江堤、疏通沟渠,消除水灾祸患。
C.程师孟面对困难敢于迎难而上。广州城被贼寇毁坏,老百姓们恐怖逃窜,有人说这里土质疏松恶劣,无法筑城。程师孟用六年时间建造了西城,加强了广州的守备。
D.程师孟处理外交事务不卑不亢,坚守气节。在去祝贺契丹主诞辰时,面对契丹方面安排座次的傲慢刁难态度,程师盂据理力争,坚决不入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2)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得豪恶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己,所部肃然。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继勋,大名元城人。周祖领镇,选隶帐下。广顺初,补禁军列校,累迁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使。显德初,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岁余,改领曹州。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召归,出为河阳三城节度。议者以为失责帅之义。及再幸寿春回,左授继勋右武卫大将军,又以其掌书记陈南金裨赞无状,并黜之。显德四年冬,复从世宗南征,及次迎銮,即命继勋帅黑龙船三十艘于江口滩,败吴兵数百,获战船二艘,以功迁左领军卫上将军。宋初,加检校太尉。太祖平泽、潞,继勋朝于行在,即以为昭义军节度。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建隆二年冬,又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级,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弟延勋来献。乾德二年,诏与康延沼、尹训率步骑万余攻辽州,太原将郝贵超领兵来援,战于城下,继勋大败之。州将杜延韬危蹙,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籍部下兵三千送款于继勋。即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入奏,诏褒之。未几,并人诱契丹步骑六万人来取辽州,复遣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领六万众赴之,大破契丹及太原军于城下。开宝二年,太祖亲征河东,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驾至城下,分军四面,继勋栅其南。三年春,移镇大名。太平兴国初,加兼侍中。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是秋,上表乞骸骨,拜太子太师致仕,朝会许缀中书门下班。寻卒,年六十二,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李继勋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B.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C.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D.世宗亲征淮上/令继勋领兵屯寿州城南/进洞屋云梯/以攻其城/继勋怠于守御/为其所败/死者数万/梯屋悉皆被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B.阙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有装饰、瞭望等作用,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如“朝天阙”。
C.显德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古代朝廷敕令国史馆表彰功臣或其先人的事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继勋被周太祖发现并重用。周太祖领兵时,把他选用在军中,后来频繁升任官职并兼任官职。
B.李继勋在周世宗时仕途坎坷。在寿州被打败,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后又贬为右武卫大将军;南征有功,升迁为左领军卫上将军。
C.乾德二年,皇帝下诏命令李继勋等人率军进攻辽州,他们与救援守军的太原将领郝贵超在城下交战,李继勋大败敌军,迫使辽州将领杜延韬送了很多钱财给他。
D.太平兴国初年秋天,李继勋上表请求退休,皇帝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列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2)俄以疾求归洛阳,许之,赐钱千万、白金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