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侍中。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
子延明,袭。世宗时,授太中大夫。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至肃宗初,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
延明既博极群书,兼有文藻,鸠集图籍万有余卷。性清俭,不营产业。与中山王熙及弟临淮王或等,并以才学令望有名于世。虽风流造次不及熙、或,而稽古淳笃过之。寻迁侍中。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
及元法僧反,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元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迁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庄帝时,兼尚书令、大司马。及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死于江南。庄帝末,丧还。出帝初,赠太保,王如故,谥日文宣。所著诗赋赞颂铭诔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
(节选自《魏书·文成五王列传第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B.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C.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D.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延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在地方和朝廷都担任过官职,因为政绩显著,得到朝廷的赏识,不断升迁。
B.元延明博览群书,通古知今,很有才华,但他本性清俭,喜好金石,不喜钻营,才华一直未被赏识。
C.元延明既能著书立说,一生留下多种著作,又善于治理地方,在徐州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的赞誉。
D.元延明很有军事才能,曾经讨伐过反贼元法僧,招降敌将,收复失地,并接受元颢委任率军守河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
(2)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8 04:0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日:“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溱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竞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书未到,即欲视事视事:就职理事
B.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俄:不久
C.累迁洛州司马累迁:多次升迁
D.阴阳不相夺伦夺伦:相互争夺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傲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B.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C.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D.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
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
D.“左迁”是指降低官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成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老百姓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与来俊臣、侯思止的方式不同。
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布教施令“有亏礼典”上天发出的预警。
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
(2)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察罕,西域人也。魁伟颖悟,博览强记,通诸国字书。奥鲁赤辟为理问,政事悉委裁决,且令诸子受学焉。从镇南王征安南,师泸江。安南世子遣其叔父诣军门自陈无罪,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从奥鲁赤移治江西。宁都民言:“某乡石上云气五色,有物焉,视之玉玺也。不以兵取,恐为居人所有。”众惑之。察罕曰:“妄也,是必构害仇家者。”核问之,果然。成宗大德四年,御史台奏佥湖南宪司事,中书省奏为武昌路治中,丞相哈刺哈孙曰:“察罕廉洁,固宜居风宪,然武昌大郡,非斯人不可治。”除武昌。广西妖贼高仙道以左道惑众,平民诖误者以数千计。既败,湖广行省命察罕与宪司杂治之,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众难之,察罕曰:“吾独其责,诸君无累也。”以治最闻,擢河南省郎中。武宗崩,仁宗哀恸不已。察罕再拜启曰:“庶民修短,尚云有数,圣人天命,夫岂偶然。天下重器悬于殿下,纵自苦,如宗庙太后何?”仁宗辍泣曰:“曩者大丧,必命浮屠,何益?吾欲发府库以赈鳏寡孤独,若何?”曰:“发政施仁,文王所以为圣。殿下行之幸甚。”拜中书参知政事,但总持纲维,不屑细务,识者谓得大臣体。初,察罕生于河中,其夜天气清肃,月白如昼。相者贺曰:“是儿必贵。”察罕天性孝友,田宅之在河中者,悉分与诸昆弟。昆弟贫来者,复分与田宅奴婢。纵奴为民者甚众。故人多称长者。既致仕,优游八年,以寿终。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泸江   次:驻扎
B.除武昌   竟:竟然
C.吾独其责 当:承担
D.昆弟贫来者 归:投奔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问,元代各行中书省所属有理问所理问与副理问,明、清承宣布政使司沿置。
B.浮屠,亦作浮图,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又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的是佛教徒。
C.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唐代始设此职,此后演变为常设官职,相当于副宰相。
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察罕天资聪颖,博闻强志。奥鲁赤把政事全交给他裁决,并让自己的孩子拜他为师。
B.察罕善于辞令,明于事理。他怒斥安南王子,使其哑口无言;他劝仁宗以国事为重。
C.察罕明察秋毫,断案公允。他在江西及时识破谣言,在广西区别处置妖术惑众之人。
D.察罕善良友爱,德行深厚。他把田宅分给兄弟,接济贫苦兄弟,并释放奴婢为平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王命察罕数其罪而责之,使者辞屈,世子举众逃去。
⑵鞫得其情,议诛首恶数人,余悉纵遣,且焚其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遣兵攻之 寻:不久
B.潮犹加捶挞 挞:鞭打
C.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 表:表彰
D.三十年间,一境晏然 晏:安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与王潮征战、升职受封有关的一组是(  )
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 ②平狼山贼帅薛蕴  ③遣审知将兵攻之
④为福建管内观察使  ⑤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  ⑥累加中书令,封闽王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B.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C.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D.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绪贪暴多猜忌,所到之处狂取豪夺,还将才能超过他的部将都杀掉,于是当时担任军正的王潮与众英豪一起杀了王绪。
B.泉州刺史廖彦若贪婪残暴,军民深受其苦,听说王潮治理严整,当地的老人们就捧着酒肉,拦路请求他留下。
C.王潮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之后,又派王审知领兵攻打福建观察使陈岩的女婿范晖,最终范晖因弹尽粮绝投降。
D.王审知每年朝贡,都要航海到登莱靠岸,往返都要冒很大的风险。庄宗即位后,诏令加封他功臣,晋升爵位并增加封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 为事:为职业。B.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D.问其遗老 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沛公从百余骑项伯面见项羽 ②寿毕,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B.①暴师霸上,待大王 ②焉用亡郑陪邻
C.①群臣绛、灌等敢入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
D.①高帝笑起 ②泉涓涓始流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
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⑤哙乃排闼直入。 ⑥哙等见上流涕。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B.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物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B.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C.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D.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也称表字。文中的“伯颍”的“伯”是长子之意。
B.迁,本意是指迁指移动,搬换,转变,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左迁就是降职。
C.洪武,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也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D.山东,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指崤山以东地区,一种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文中所指崤山以东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敕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察觉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