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种皓字景伯,洛阳人。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皓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汉)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皓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皓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皓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皓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冀由是衔怒于皓。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皓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皓、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皓、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祥。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皓、承以首举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上乃赦皓、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皓为凉州刺史,甚得人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后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坐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皓为度辽将军。皓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诚心怀抚,由是羌胡、乌孙等皆来顺服。皓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后汉书﹒卷五十六》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皓素慷慨,好立功立事慷慨:大方、爽快
B.而二府畏懦,不敢案之案:查办
C.吏人诣阙请留之诣:到……去
D.会匈奴寇并凉二州寇:侵略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够表现种皓“好立功立事”的一项是(3分)()
①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②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③皓乃手剑当车,曰:“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
④化行羌胡,禁止侵掠   ⑤先宣恩信,诱降诸胡    ⑥去烽燧,除候望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种皓为人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为国家命运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深得太傅杜乔的钦佩。
B.种皓担任刺史敢做敢为,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及时奏报朝廷,后来太守伺机报复种皓,种皓被免官。
C.种皓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民不愿他离开,他因此得到太后的嘉许。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到汉阳地界。
D.种皓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到任后先礼后兵。边境地方的百姓因为种皓而感念朝廷,诚心顺服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4】(小题4)将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②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29 10:13: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含,字世容,陇西狄道人也。侨居始平。少有才干,两郡并举孝廉。安定皇甫商州里年少,恃豪族,欲与结交,含距而不纳,商恨焉。遂讽州以短召含为门亭长。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司徒选含领始平中正。秦王柬,含依台仪,葬讫除丧。尚书赵浚有内宠,疾含不事己,遂奏含不应除丧。本州大中正傅祗以名义贬含。中丞傅咸上表理含曰:“秦王之薨,悲恸感人,百僚会丧,皆所目见。而今以含俯就王制,谓之背戚居荣,夺其中正。天王之朝,既葬不除,藩国之丧,既葬而除。藩国欲同不除,乃当责引尊准卑,非所宜言耳。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帝不从,含遂被贬,退割为五品。后为始平令。及赵王伦篡位,或谓孙秀曰:“李含有文武大才,无以资人。”秀以为东武阳令。河间王颙表请含为征西司马,甚见信任。顷之,转为长史。颙诛夏侯奭,送齐王冏使与赵王伦,遣张方率众赴伦,皆含谋也。后颙闻二王兵盛,乃加含龙骧将军。初,梁州史皇甫商为赵王伦所任,伦败,去职诣颙,颙慰抚之甚厚。含谏颙曰:“商,伦之信臣,惧罪至此,不宜数与相见。”商知而恨之。初,含之本谋欲并去乂、冏,使权归于颙,含因得肆其宿志。既长沙胜齐,颙、颖犹各守藩,志望未允。颙表含为河南尹。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商说乂曰:“河间之奏,皆李含所交构也。若不早图,祸将至矣。且河间前举,由含之谋。”乂乃杀含。

(节选自《晋书•李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B.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C.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D.今天朝告于上/欲令藩国服于下/此为藩国之义隆/而天朝之礼薄也/又云诸王公皆终/丧礼宁尽乃叙/明以丧制宜隆/务在敦重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一种科目,《陈情表》中“察臣孝廉”即是此意。
B.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中一种上行文书的名称,常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
D.刺,有检核问事的意思。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含少有才干,得到举荐任用。李含在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华,先受到陇西、始平两郡的推荐,后又得到郭奕的提拔重用。
B.李含依礼服丧,遭到诋毁被贬。秦王司马柬去世,李含按制度服丧除丧,却遭到存有私心的赵浚、傅祗等人的中伤诋毁,后被贬官。
C.李含富有谋略,深受上司信任。司马颙杀夏侯奭,派张方投赴司马伦等计策,都出自李含;被司马颙视为心腹,先后被封征西司马、龙骧将军。
D.李含志愿未遂,最终惨遭杀害。李含辅佐司马颙想使其掌管执政大权,但最终愿望还没实现,后在皇甫商的挑唆下,被司马乂所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州刺史郭奕素闻其贤,下车擢含为别驾,遂处群僚之右。
(2)时商复被乂任遇,商兄重时为秦州刺史,含疾商滋甚,复与重构隙。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
B.户,代表家庭。封户,就是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农户分封给有功之士或宗亲。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胸有韬略。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立下汗马功劳。
C.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D.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③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梦龙,字君启,会稽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张差狱起,引凡向宫殿射箭、放弹、投砖石等律当以斩。狱具,提牢主事王之寀奏差口词甚悉,乞敕会问。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日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梦龙曰:“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乃偕见问达。时郎中胡士相等不欲再鞫,趣问达具疏请旨,以疏入必留中,其事可遂寝。梦龙得其情,止勿复请。曰:“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问达以为然。明日,会讯,众咸嗫嚅。梦龙呼刑具三,无应者,击案大呼,始具。问:“汝何由识路?”差言:“我蓟州人,非有导者,安得入?”于是士相立推坐起曰:“此不可问矣。”遂罢讯。梦龙必欲得内竖名。越数日,问达再令十三司会审,差供逆谋及庞保、刘成名,一无所隐。士相主笔,踌躇不敢下,梦龙咈然曰:“陆员外不肯匿,谁敢匿?”狱乃具。帝于是毙保、成于内,而弃差市。
天启四年,贵州贼未靖,总督蔡复一荐梦龙知兵,改右参政,监军讨贼。安邦彦犯普定,梦龙偕总兵黄钺以三千人御之。晓行大雾中,直前薄贼,贼大败。寻改湖广监军,迁广东按察使。上官建忠贤祠,列梦龙名,亟遣使铲去之。梦龙慷慨好谈兵,以廓清群盗自负。闰八月,贼陷隆德,杀知县费彦芳。梦龙率游击贺奇勋、都司石崇德御之,抵老虎沟。贼初不满千,已而大至。
梦龙所将止三百余人,被围数重,贼矢石如雨,突围不得出。二将抱梦龙泣,梦龙挥之曰:“何作
此妇孺态!”大呼奋击,手馘数人,与二将俱战死。事闻,赠太仆卿,追谥忠烈。
(节选自《明史·陆梦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B.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C.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D.时梦龙以典试广东杜门/主事邢台傅梅过之曰/人情庇奸/而甘心储皇/吾虽恤刑山右/当上疏极论/君能共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分为三甲,均赐进士及第。
B.刑部:明清两代,作为主管全国刑法的机构,与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C.弃市: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文中“弃差市”就是处死张差并暴尸街头。
D.闰月:是阴历中为使历年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增设的月。文中“闰八月”是指一年中的第二个八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梦龙不负厚遇,知恩图报。他因张问达对自己有厚遇,就与任主事的傅梅一起去见张问达,从而阻止了上疏极论张差案情之举。
B.陆梦龙办案果断,不留悬疑。在审讯张差案时,他排除重重阻力,执意查出幕后主使的名字,致使皇帝最终将两名内侍绳之以法。
C.陆梦龙熟悉军事,平叛有勇有谋。他到贵州平定地方叛乱,亲自带兵,趁着大雾弥漫叛军不及防备而发起突然袭击,最终取得胜利。
D.陆梦龙临危不惧,慷慨为国赴难。他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被重重包围,奋力突围却没有成功,于是只得全力厮杀,直至战死沙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公遇我厚,遽上疏,若张公何?当力争之耳。
(2)堂堂法司,捕一编氓,何须天子诏耶?差所供,必当讯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都儿,钦察氏。父秃孙,隶蒙古军籍。中统三年,从丞相伯颜讨李璮叛,以功授百户。至元十年,告老,以昔都儿代之。

十一年,昔都儿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申、裕、钧、许等州,累功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赐银符,将其父军。十四年,从诸王伯木儿追击折儿凹台、岳不忽儿等于黑城哈剌火林之地,平之。十七年,赐金符,升武略将军、侍卫军百户。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

二十四年,赐虎符,进宣武将军、汉洞右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是年秋七月,领洞军从镇南王征交趾。冬十月,至其境,驻兵万劫,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四月,战于韩村堡,擒其将黄泽。是夜二鼓,交人突至,谋劫营,官军坚壁以待,敌失计,诘旦,鸣鼓出营,交人却,追杀甚众。还营,立木栅,增逻卒,交人不敢犯。五月,镇南王引兵还,以昔都儿为前军,行次陷泥关,战数十合,交人却,遂还迎镇南王于女儿关。交人四万余截其要道,时我军乏食,且疲于战,将佐相顾失色,昔都儿率勇士奋戈冲击之,交人却二十余里,遂得全师而还。镇南王闵其劳,命枢密臣奏升其秩。

二十六年,赐虎符,授广威将军、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二年卒。子也先帖木儿袭。

(节选自《元史•昔都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B.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C.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D.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三年,属于年号纪年,中统是元朝的第一个年号。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虎符是中国古代铁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都是一样的。
D.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都儿的父亲秃孙,有蒙古军籍,曾跟从丞相伯颜讨伐反叛的李璮,因战功授予百户之职,告老还乡后,昔都儿代替他,从此昔都儿走上了军旅生涯。
B.昔都儿因多次战功授爵,朝廷先赐予他银符,后又赐予金符,最后赐予他虎符,并让他独率洞军去征伐交趾,因立功而加官晋爵。
C.昔都儿辗转各地作战,先是跟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等州,后随从伯木儿平定折儿凹台、岳不忽儿,后出征讨伐交趾,皆有战功。
D.昔都儿作战勇猛,在四万多交趾军队阻截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他率领勇士奋力攻击敌人,迫使交趾军队退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
(2)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旨。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逮捕B.权昭曰 感谢
C.非所以优之也   用来D.曾以直言旨    违背
【小题2】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的分野。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为相。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