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乌重胤,潞州牙将也。元和中,王承宗叛,王师加讨。潞帅卢从史虽出军,而密与贼通。时神策行营吐突承璀与从史军相近,承璀与重胤谋,缚从史于帐下。是日,重胤戒严,潞军无敢动者。宪宗赏其功,授潞府左司马,迁怀州刺史,兼充河阳三城节度使。会讨淮、蔡,用重胤压境,仍割汝州隶河阳。自王师讨淮西三年,重胤与李光颜掎角相应,大小百余战,以至元济诛。就加检校尚书右仆射,转司空。蔡将有李端者,过溵河降重胤。其妻为贼束缚于树,脔食至死,将绝,犹呼其夫曰:”善事乌仆射”。其得人心如此。
 元和十三年,代郑权为横海军节度使。既至镇,上言曰:”臣以河朔能拒朝命者,其大略可见。盖刺史失其职,反使镇将领兵事。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所以河朔六十年能拒朝命者,只以夺刺史、县令之职,自作威福故也。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又景州本是弓高县,请却废为县,归化县本是草市,请废县依旧属德州。”诏并从之。由是法制修立,各归名分。
 及屯军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贼方凭凌,未可轻进,观望累月。穆宗急于诛叛,遂以杜叔良代之,以重胤检校司徒,兼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召至京师,复以本官为天平军节度、郓曹濮等州观察等使。李同捷据沧州,请袭父位,朝廷不从。议者虑狡童拒命,欲以重臣代。乃移镇兗海,加太子太师、平章事,俾兼领沧景节度,仍旧割齐州隶之,盖望不劳师而底定。制出旬日,重胤卒,赠太尉。

重胤出自行间,及为长帅,赤心奉上。能与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尝矜伐。而善待宾寮,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身殁之日,军士二十余人,皆割股肉以为祭酹,虽古之名将,无以加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 \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B.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C.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D.若刺史各得\职分又有\镇兵则节将\虽有禄山\思明之奸\岂能据一州\为叛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牙将”即牙门将,负责在防御工事“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
B.“迁”,意思是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但有时候也表示降职远调,如《岳阳楼记》中的“迁客骚人”和《琵琶行》中的“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威权甚重,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D.“河朔”,地区名,古代泛指黄河以北地区,“朔”在古代又可以表示时间概念,朔日是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而晦日是农历每个月的三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重胤足智多谋,当朝廷征讨叛军王承宗时,潞州节帅卢从史却暗自勾结叛军,乌重胤与吐突承璀谋划,在军营中活捉了卢从史。
B.乌重胤洞悉形势,向皇帝进言,分析河朔抗拒朝廷命令的原因,直陈恢复州刺史的职权,将各州的士卒交由刺史管辖。
C.乌重胤谨言慎行,他认为朝廷处置贼兵方法失当,虽然贼兵迫近,不宜操之过急,仍需进行观望几月,向穆宗献言献策。
D.乌重胤为人谦和,身居高官却能与士卒同甘共苦,立下赫赫战功之后,从不自我夸耀,对待宾客僚属,均礼节周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应在州兵,并令刺史收管。
(2)及屯军深州,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贼方凭凌,未可轻进,观望累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7 05:30: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羲之传
王羲之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成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性好鹅/会稍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B.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汉隶在东汉时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求唐楷”之称。
C.太尉,是三公之一。三公是国家最高官职,即承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政、监察。
D.《道德经》,是春秋时期庄子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焦在会稻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小题4】把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
稍迁建平太守。时王濬将伐吴,造船于蜀,彦觉之,请增兵为备,皓不从,彦乃辄为铁锁,横断江路。及师临境,缘江诸城皆望风降附,或见攻而拔,唯彦坚守,大众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礼之。
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
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乃彦为顺阳内史,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皆畏惧。畅不能诬,乃更荐之,冀其去职。迁员外散骑常侍。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
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于是机等意始解,毁言渐息矣。
(节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B.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C.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D.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指吴国,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割据政权,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C.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D.孝廉,三公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祭祀和供奉其祖宗牌位之事的官职,属正三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彦出身贫寒低微,兼有文武之力。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后来陆抗提拔重用了他。
B.吾彦做建平郡太守时,王濬准备攻打吴国,在蜀地建造战船,吾彦觉察到了这件事,请求增派兵力加强防备,孙皓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以致多城失守。
C.吾彦清身率下,威刑严肃,众人都畏惧他。顺阳王畅也不想埋没人才,就举荐他升迁为员外散骑常侍。
D.因为吾彦曾在晋武帝面前指出陆抗的不足,陆抗之子陆机陆云就经常诋毁吾彦,后来经长沙孝廉尹虞的劝说,陆机兄弟对吾彦的恨意才稍减一点,诽谤的话逐渐停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迁雁门太守,时顺阳王畅骄纵,前后内史皆诬之以罪。
(2)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叶嘉传
叶嘉①,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 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 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 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 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③传:传车,驿站的车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倾慕
D.颜色不变 颜色:脸色
【小题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 试哉 ②必槌提顿挫之 
③嘉 谓也 ④上 不见嘉月余
A. 其   以  之   乃    B. 其    乃   之    以
C. 以   乃  以   以 C.以    其   乃    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是( )
A.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B.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C.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D.赞曰/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天下叶氏虽多/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小题4】下列语句,全都直接表现叶嘉美德的一组是( )
①养高不仕,好游名山   ②容貌如铁,资质刚劲   ③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④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⑤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⑥劳于万机,神茶思困
A.①③B.③④C.④⑥D.③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于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树立气节操守。因品行出众为陆羽所重,后被皇上征召入朝, 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本文表面写人,实际写茶叶。通篇无一“茶”字,却又无处无茶,从茶的历史到茶的采摘、制作、品质、功效,其中蕴含着丰厚的茶文化内涵。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 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小题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3)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兵   习:熟悉,精通
B.以即墨燕 距:通“拒”,抵抗
C.坚守,唯恐见    得:得到
D.而城中鼓噪之    从:跟随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B.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C.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D.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凭借安平一战中表现出的智慧谋略,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祖先,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田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国人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燕将,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你们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离开不受阻。”燕将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