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补唐书张议潮传  
罗振玉
天宝末,安禄山犯阙。肃宗在灵武,尽诏西河戍卒,收复两京。吐蕃乘虚,凉陇诸州次第陷没,惟沙州至大历中尚固守。
张议潮者,沙州人。少习文史,长通韬略。虽生长虏中,而心系本朝。阴结豪俊,密谋归唐,苦未有当。逮会昌二年吐蕃赞普死,无子,立妃綝兄尚延力子乞离胡,国人以为不当立,多叛去,国内大乱。别将尚恐热亦叛,自尊为宰相,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构兵,连年不决。大中二年,议潮乘隙率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定沙州。摄州事,复缮甲兵,耕且战。遣押衙高进达等十辈,首操梃内表,其中东北走天德城,因防御使周丕请命于朝。
大中四年,尚恐热大略鄯、廓、瓜、肃、伊、西等州,所过捕戮,积尸狼藉,麾下内怨,首欲图之。议潮乘隙,以次第收复张掖、酒泉,攻城野战,不逾星岁,克获两州。五年八月,遣兄议潭及州人李明达、李明振、押衙吴安正等二十九人入朝告捷,并献瓜、沙、伊、肃、鄯、甘、河、西、兰、岷、廓十一州图籍。
大中十年六月,议潮以兵逐回鹘、吐浑至纳职城。其年,唐册立回鹘使、御史中丞王端章、部押衙陈元弘行至雪山,为回鹘兵所劫。元弘来告。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急告回鹘兵至伊州议潮皆次第平之民称其功德为变文以颂之。此时议潮盖以累加勋散,至尚书仆射。自西河归朝廷,边陲无事者历五朝,垂六十年,张氏世守之,终唐之世云。
咸通二年九月,议潮自将蕃汉兵七千人,收复凉州,遣使入告,情辞恳直,帝用嘉之。明年,置凉州节度使,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发郓州兵二千五百人戍之。七年,遣使贡方物。十月,奏差回鹘首领仆固俊与尚恐热大战,擒斩之,传首京师。吐蕃遂衰绝。于是河陇肃清,朝廷无西顾之忧。议潮乃请入觐。明年八月入朝,诏拜右神武统军,赐田宅京师,命其从子淮深代守归义。十三年八月卒于长安赐第,年七十四,赠太保。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急告回鹘兵/至伊州/议潮皆次第平之/民称/其功德为变/文以颂之
B.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急告回鹘兵至伊州/议潮皆次第平之/民称其功德/为变文以颂之
C.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急/告回鹘兵至伊州/议潮皆次第平之/民称其功德/为变文以颂之
D.十一年八月五日/伊州刺史王和清急告回鹘兵/至伊州/议潮皆次第平之/民称其功/德为变文以颂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阙,“阙”是皇宫门前的楼,代指宫殿。“犯阙”指举兵进犯朝廷。
B.两京,两个首都。很多朝代都有两个都城,唐代的两京是长安和洛阳。
C.册立,指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这里是唐王正式封立回鹘的首领。
D.方物,这里指本地的土特产品,是张议潮派遣使者向唐王进献的贡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议潮生于乱世,从小志向远大。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取了西河诸州,张议潮就生长于吐蕃的统治之中,但他却一心想要回归唐朝。
B.张议潮文武兼长,很有智慧谋略。他从小学习文学历史,长大后又通晓兵法,暗中结交豪俊并挑动吐蕃内变,终于趁机光复了沙州。
C.张议潮忠勇过人,一生屡立战功。他长期与吐蕃、回鹘作战,收复了许多州县,并派选使者突破阻碍与朝廷取得联系,恢复了行政。
D.张议潮抗击侵略,受到朝廷嘉奖。在平定吐蕃之后,他请求入朝觐见,皇帝封他为右神武统军,并赏赐他京城的田宅,追赠他太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议潮乘隙率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定沙州。
(2)议潮乘隙,以次第收复张掖、酒泉,攻城野战,不逾星岁,克获两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0 11:09: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慈,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而为牧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出屯都昌,为贼管玄所围;慈从辽东还,母谓慈曰:“孔北海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融欲告急平原相刘备。融曰:“今贼围甚密,众人皆言不可,卿意虽壮,无乃实难乎?”慈对曰:“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耶?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融乃然之。于是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于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遂到平原,说备日:“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以君有仁义之名,故使慈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备即遣精兵三千人随慈。贼解围散走。融得济。扬州刺史刘繇与慈同郡,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慈亦得策兜鍪。慈当与繇俱奔豫章。亡入山中。是时,策已平定宣城以东,惟泾以西六县未服。慈因进住泾县。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果如期而反。建安十一年,卒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B.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C.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D.慈单步径至/都昌时围尚未密/夜伺间隙/得入见融/因求兵出斫贼/融不听/欲待/外救未有至者/而围日逼/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古人幼时取字,成人后命名。称别人字是出于礼貌,自称名是表示谦逊。
B.州、郡均为古代行政区,州,基本袭九州之分,郡在后代数量变化较大。
C.拜,授予官职,文中指授予太史慈折冲中郎将之职。拜和除、授含义基本相同。
D.建安,年号。年号是帝玉正统的标志,遵从奉行王朝的年号和立法,叫“奉正朔”。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慈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太史慈避难期间,孔融多次派人关照他的母亲,孔融有难,他应母亲要求不顾危险前去救难。
B.太史慈勇气超人,很有谋略,孔融被人围困,太史慈用计麻痹故人杀出重围,到刘备处请得三千援兵,成功解除了孔融之困。
C.太史慈武艺高强,临危不惧,太史慈受命侦察敌情,遇到了孙策,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奋然与其交战,后来受到孙策的重用。
D.太史慈忠心耿耿,信守承诺,刘繇死后留下一万多人马,太史慈主动请求前去安抚,众人认为他必定不回,但他最终如期而返。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第二条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使慈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托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2)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

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遂自将步骑二万余人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吾共诸君踰越险阻,转战千里,所在斩获,遂深入敌地,至其城下。而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可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皆曰“诺”。于是飨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有诏悼愍,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鬲县五姓共守长   逐:跟随
B.而使人城中 谢:告诉
C.公转营之   迫:靠近
D.兵败,走入  壁:营垒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蓟: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历史上其称谓和辖制区域曾有多次变化,如燕都、蓟城、涿郡、幽州等,但皆以北方地区战略要地而闻名于世。
B.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主管地方治安警卫,缉捕盗贼,调处民间争讼等。刘邦、刘备都曾担任过亭长。
C.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
D.《后汉书》:该书由南朝宋范晔所撰,它撷取众家之长,有条不紊地叙述了东汉一朝的兴亡大势。作为“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3)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小题4】在多年的戎马征战生涯中,吴汉常常能反败为胜、转危为安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介,字子方,江陵人。知莫州任丘县,当辽使往来道,驿吏以诛索破家为苦。介坐驿门,令曰:“非法所应给,一切勿与。稍毁吾什器者,必执之。”皆帖伏以去。沿边塘水岁溢,害民田,中人杨怀敏主之,欲割邑西十一村地猪涨潦,介筑堤阑之,民以为利。通判德州,转运使崔峄取库绢配民而重其估。介留牒不下,且移安抚司责数之。峄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转殿中侍御史。介劾宰相文彦博守蜀日造间金奇锦,缘阉侍通宫掖,以得执政,请罢之而相富弼。又言谏官吴奎表里观望,语甚切直。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旦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帝急召执政示之曰:“介论事是其职。至谓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进用冢司,岂应得预?”时彦博在前,介责之曰:“彦博宜自省,即有之,不可隐。”彦博拜谢不已,帝怒益甚。贬春州别驾,王举正言以为太重,帝旋悟,明日取其疏入,改置英州,而罢彦博相,吴奎亦出。又虑介或道死,有杀直臣名,命中使护之。梅尧臣、李师中皆赋诗激美,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介嫌于右宰相,请外,以知荆南。神宗立,以三司使召。先时,宰相省阅所进文书于待漏舍,同列不得闻。介谓曾公亮曰:“身在政府而文书弗与知,上或有所问,何辞以对?”乃与同视,后逐为常。帝欲用王安石,公亮因荐之,介言其难大任。安石既执政,介自是数与安石争论。安石强辩,而帝主其说。介不胜愤,疽发于背,薨,年六十。

(选自《宋史·唐介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B.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C.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D.帝怒/却其奏不视/且言将远窜/介徐读毕/曰/臣忠愤/所激鼎镬不避/何辞于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驿,文中指驿站,古代传递文书人员中途休息换马的处所。
B.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因其出自宫中,所以称作“中使”。
C.请外,请求“外放”或“放外任”,即京官到地方任职。
D.神宗,庙号。庙号是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介义正词严。唐介任县令时,针对辽使勒索驿吏的现实,下令说:“不是法令规定应该供给,一概不给。稍微损毁我方器物的,一定追捕他。”
B.唐介为民谋利。边界上塘水漫溢侵害农田,唐介筑堤拦水,百姓因此得利;转运使崔峄将库绢提高价格分配给百姓,唐介扣住公文没有下达。
C.唐介刚直敢言。唐介弹劾宰相文彦博通过宦官侍从结交后宫,因此才得到执政的职位,请求皇上罢黜文彦博宰相之职。
D.唐介遭受排挤。皇帝想要任用王安石,遭到唐介的反对,王安石执掌政事后,得到皇帝的支持,对唐介打击报复,唐介含愤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峰怒,数驰檄按诘,介不为动。既而果不能行。
(2)由是直声动天下,士大夫称真御史,必曰唐子方而不敢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自是每战以胜归。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阯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未,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入,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既至桂,种酋皆来谒。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故李乾德动息必知之。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
(选自《宋史·萧注传》,有删改)
【注】①交阯:古地名,主要指越南北部。②李乾德:交阯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B.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C.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D.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酒”指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
B.“朝贡”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主,敬献礼物。
C.“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主陈述对政事的意见。
D.“觐”指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用来泛指朝见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注智勇双全。广州被围困数月,他只身逃出,并招募海边二千名勇士,趁着飓风火烧敌军船只,打败敌军,从此每战都得胜而回。
B.萧注运筹帷幄。他任职邕州期间,一面利诱广源各洞蛮人,一面秘密整治军队和装备,并上奏章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请求朝廷除患。
C.萧注安边有策。他接管邕州事务,对蛮人施行恩惠,结以信义;担任桂州知州,接待酋长,问候老幼,既得其欢心,又暗知边情。
D.萧注审时度势。他曾经积极主张攻取交阯,认为它会成为忧患,但看到交阯实力日渐强盛,便不再主张征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
(2)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徽之,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平,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习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宋史·杨徽之》,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B.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C.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D.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或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泛指跟帝王行止有关的事情。
C.通判:宋太祖创设的官职,主要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同时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拥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D.太宗:谥号名,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后世亦用以称父殁后在宗庙所立之木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徽之自幼学习刻苦。他跟从善写赋的江文蔚、会写诗的江为游历,逐渐与他们齐名。后又到庐山自修学业,期间,到汴、洛地区后,深得窦仪、王朴的礼遇。
B.杨徽之深得皇帝赏识。太宗曾经向他索要诗集,看后大加赞赏,并把自己写的诗直接赐予他。杨徽之生病时,太宗派医生去诊疗,并赐钱抚慰。
C.杨徽之处事常无心机。他并不是有意把董俨的话告诉刘昌言,借此搬弄是非。但还是得罪了张洎,自己因此受到牵连,被调出京城任职。
D.杨徽之品性淳朴耿直。他崇尚务实进取,肯定温仲舒、寇准的晋级途径;他极少与时俗合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刘昌言拔自下位,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
(2)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