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弼,其先定远人,后徙临淮。善用双刀,号”双刀王”,初结乡里,依三台山树栅自保。逾年,帅所部来归。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擢元帅。下兰溪、金华、诸暨。援池州,复太平,下龙兴、吉安。大战鄱阳,邀击陈友谅于泾江口。从平武昌,还克庐州。拔安丰,破襄阳、安陆。取淮东,克旧馆,降士诚将朱暹,遂取湖州。迁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
进围平江,弼军盘门。士诚亲帅锐士突围,出西门搏战,将奔常遇春军。遇春分兵北濠,截其后,而别遣兵与战。士诚军殊死斗。遇春拊弼臂曰:“军中皆称尔健将,能为我取此乎?”弼应曰:“诺。”驰骑,挥双刀奋击。敌小却。遇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士诚马逸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自是不敢复出。吴平,赏赉甚厚。
从大军征中原,下山东,略定河南北,遂取元都。克山西,走扩廓。自河中渡河,克陕西,进征察罕脑儿,师还。洪武三年,授大都督府佥事,世袭指挥使。十一年副西平侯沐英征西番,降朵甘诸酋及洮州十八族,杀获甚众。论功,封定远侯,食禄二千石。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至大理,土酋段世扼龙尾关。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与沐英兵夹击之,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加禄五百石,予世券。二十年,以副将军从冯胜北伐,降纳哈出。明年复以副将军从蓝玉出塞。深入不见敌,玉欲引还。弼持不可,玉从之。进至捕鱼儿海,以弼为前锋,直薄敌营。走元嗣主脱古思帖木儿,尽获其辎重,语在玉传。二十三年奉诏还乡。二十五年从冯胜、傅友德练军山西、河南。明年同召还,先后赐死。爵除。
(节选自《明史·王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B.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C.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土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D.太祖知其才/使备宿卫/破张士诚兵/于湖州取池州石埭/攻婺源州/斩守将/铁木儿不花拔其城/获甲三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古人常将“中国”“中州”用作中原的同义语。
B.洪武,年号,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古人将它与“干支纪年法”并行纪年。
C.世袭,指帝位、爵位等专权世代相传,“世袭指挥使”指世代可继续担任指挥使。
D.世券,又称铁券,世代享受某些特权的凭证,帝王常将它赐给身边宠爱的妃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弼武艺高强,善于打仗。他擅长使用双刀,有“双刀王”之称,太祖提拔他任元帅,先后攻下兰溪、金华、诸暨、太平、龙兴、吉安。
B.王弼战功赫赫,屡受赏赐。他在围攻平江时立下战功,后来得到了丰厚奖赏;在随沐英、傅友德等讨伐西番、云南后,他被封为定远侯,食禄二千石。
C.王弼屡辅主将,平定边疆。他以副将军身份跟从冯胜北伐,收降纳哈出;又以副将军身份跟从蓝玉出塞,担任前锋,赶走了脱古思帖木儿。
D.王弼奉诏返乡,赐死削爵。他奉诏还乡后,跟随冯胜,傅友德到山西、河南选练士兵,皇帝将三人同时召还京城,将他们赐死并剥夺了爵位。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通春帅众乘之,吴兵大败,人马溺死沙盆潭者甚众。
(2)弼以兵由洱水趋上关,拔其城,擒段世,鹤庆、丽江诸郡以次悉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04 11:0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二十六年,成进士。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神宗即位,居正为首辅。居正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黔国公沐朝弼数犯法,当逮,朝议难之。居正擢用其子,驰使缚之,不敢动。既至,请贷其死,锢之南京。漕河通,居正以岁赋逾春发,水横溢,非决则涸,乃采漕臣议,督艘卒以孟冬月兑运,及岁初毕发,少罹水患。行之久,太仓粟充盈。又为考成法以责吏治。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居正喜建竖,能以智数驭下。俺答款塞,久不为害。独小王子部众十余万,以不获通互市,数入寇。居正用李成梁镇辽,戚继光镇蓟门。成梁力战却敌,功多至封伯,而继光守备甚设。居正皆右之,边境晏然。然持法严。公卿群吏不得乘传,与商旅无别。郎署以缺少,需次者辄不得补。时承平久,群盗猬起,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帝御文华殿,居正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卒,赠上柱国,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注)①俺答:明朝蒙古土默特部首领;②瘐死:囚犯在狱中病死;③撙节:抑制,节制;④蠲贷:免除租税、借放钱粮。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B.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C.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D.初/部院覆奏行抚/按勘者尝稽不报/居正令以大小缓急为限/误者抵罪自是/一切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辅即”内阁首辅”,是明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主持内阁大政,拥有相对特殊的职权和地位。
B.孟冬月指的是农历十一月,中国古代常以伯、仲、季来定次序,孟相当于仲,这里指冬天的第二个月。
C.互市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此处指明朝与北方少数民族间的贸易往来。
D.六宫本指古代皇后的寝宫,后以六宫代指皇后,唐代不再专指皇后,而是泛指后妃,明清演变为东西六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居正做事果敢,同时讲究计谋。黔国公多次犯法,张居正提拔了他的儿子,并派他前去将黔国公逮捕归案。
B.张居正改革陈规,方法行之有效。他采纳漕臣建议,规定每年十月漕运,第二年年初完成,避开春季水患,结果使国家粮仓充盈。
C.张居正加强吏治,执法严格有力。他制定法律考核官吏,规定公卿群吏不得乘坐驿车,对隐瞒盗情的官吏严惩。
D.张居正主张节制,要求皇上垂范。他根据户部的账目陈述意见,让皇上知道入不敷出的情况,请求皇上时刻注意节约用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承平久,群盗猬起,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
(2)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尝入土豪赤塘王总管营,自拔来归,授百户。从败元将贾鲁兵,克泗、滁,进万户。从渡江,拔蛮子海牙水寨,破陈埜先兵,从取集庆、镇江。败元将谢国玺于宁国,选充先锋。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又从战龙江,克安庆,与汉人相持,八战,皆大捷,遂入江州。从徐达攻庐州,皆有功。

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太祖壮之,授花枪上千户。

复从大军克荆、澧、衡、潭,擢宝庆卫指挥佥事,迁指挥使,命镇益阳。从平章杨璟征湖南、广西未下郡县。由祁阳进围永州,与守兵战于东乡桥,生得千、万户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战南门,生得万户二人。夜四鼓,自北门八角亭先登,功最,命为左副总兵。剿平左江上思蛮。调征蜀,克龙伏隘、天门山及温汤关,予世袭指挥使,仍镇益阳。武冈、靖州、五开诸苗蛮先后作乱,悉捕诛首乱而抚其余众,迁都督佥事。

十四年从征云南,由永宁趋乌撒,进克可渡河。与副将军沐英会师攻大理,敌悉众扼上、下关。定远侯王弼自洱水东趋上关,(郭)英帅大军趋下关,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英士卒望见,皆踊跃大呼,敌众惊扰。英遂斩关入。海亦麾山上军驰下,前后夹攻,敌悉溃走。

十七年,论功封东川,禄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参将从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将军讨平澧州九溪诸蛮寇。师还,乞归乡里,厚赉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

(节选自《明史·胡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B.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C.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D.从大军围湖州/堕其东南门/月城从攻宜兴/下婺州/鏖战绍兴/生得贼/四百余人进都先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户,官名。明清为低级军官。明时此职务为卫所军中职务,掌军户一百。胡海从百户做起,做到万户,是升官。
B.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祁阳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阳就在祁山的北面。
C.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等级从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当中胡海就曾被封为“东川侯”。
D.乞归,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宋朝陆游诗《答胡吉州启》云:“伏以累疏乞归,既拜赐骸之命。”就是请求辞职回乡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海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自从王总管被攻克以后就归顺了贾鲁,并且当了百户的官,跟从了后来打了败仗的贾鲁的军队。
B.在攻打靖江的时候,他在南门战斗生擒了两个万户;晚上四更时分又从北门八角亭登城破敌。
C.对于武冈等苗蛮作乱,胡海采用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叛乱的首领,全部捕杀了;其随从则采取了安抚政策。
D.在敌人全都据守上、下关的时候,明军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关,郭英带领胡海攻打下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海骁勇,屡战屡伤,手足胸腹间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从之者无不激励自效。
(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门。间道渡河,绕点苍山后,攀大树缘崖而上,立旗帜。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有年累疏称疾乞罢。帝慰留,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赠太子太保,谥恭介。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膴仕(注),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幕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选自《明史·陈有年传》,有删改)

(注)膴仕:高官厚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希忠无勋,岂当滥宠     伐:夸耀
B.左侍郎刘光济部事 署:代理
C.有年诏旨请 引:援引
D.帝慰留,食物、羊酒 赉:赏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B.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C.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D.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有年遵从法令,不畏权要。在朱希孝为兄请赠王号一事上,他不屈从张居正的意见,依据法令规定,坚持自己的意见,最终将原奏章呈给皇帝。
B.陈有年恪尽职守,考核公允。担任考功等职时,拒绝请托,公布的官员任命名单,获得一致认可;考核京官时,贬黜官员的意见十分得当。
C.陈有年关心民生,为民请命。江西歉收时,身为巡抚的他,为了让江西百姓自救,顺应民意,开放边境,允许粮食流通,触怒皇帝被罢职。
D.陈有年为人耿介,清廉自守。第二次改任吏部时,因吏部尚书等官员是其同乡,他极力回避;父子两人均为高官,但陈有年却无住所安置妻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
(2)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永城人。始为太子妃,操至谨,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后欢。太子数 为汉、赵二王所间,体肥硕不能骑射,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仁宗立,册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
宣德初,军国大议多禀听裁决。是时海内宁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贡献,虽微 物必先上皇太后。-亨慈孝闻天下。四年谒长、献二陵,帝亲燊韃骑导。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 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及还,过农家,召老 妇问生业,赐钞币。有献蔬食酒浆者,取以赐帝,曰:“此田家味也。”他日,帝谓杨士奇曰: “皇太后谒陵还,道汝辈行事甚习。言张辅,武臣也,达大义。蹇义重厚小心,第寡断。汝克 正,言无避忤,先帝或数不乐,然终从汝,以不败事。又有三事,时悔不从也。”太后遇外家 严,弟升至淳谨,然不许预议国事。   、
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 “此新天子也。”群臣呼万岁,浮言乃息。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 太后曰:“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 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正统七年十月崩。当大渐,召士奇、缚入,命中官问国家尚有何大事未办者。士奇举三事 一谓建庶人虽亡,当修实录。一谓太宗诏有收方孝孺遗书者死,宜弛其禁。其三未及奏上,而 太皇太后已崩。遗诏勉大臣佐帝惇行仁政,语甚谆笃。上尊谥曰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 皇后,合葬献陵,拊冬序。
(选自《明史•仁宗诚孝张皇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B.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C.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 皇帝宜重念
D.至河桥下/马扶辇/畿民夹道拜观/陵旁老稚皆山呼拜迎/太后顾曰/百姓戴君/以能安之耳/皇帝宜重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宫,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又为 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西汉时期,两宫是指东宫、西宫;东汉时期,两 宫是指南宫、北宫。本文中“两宫”具体是指成祖及仁孝皇后。
B.妇道,旧时对成年女子的通称,亦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为妇之道,传统意义指 贞节、孝敬、卑顺、勤谨。在封建时代,则为“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与“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C.“崩”专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人们对“死”往往讳莫如深,为避讳起见,取了诸 多别称。古代人对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 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 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 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诚孝皇后颇有妇道。作太子妃,严守妇道,深得成祖及仁孝皇后喜欢;贵为太后,严
格管束娘家人,不使他们干预朝政;获得临朝听政的机会,却安于内宫。   z
B.诚孝皇后颇有谋断。宣德初年,军国大事多听从她的裁决;宣宗驾崩时,宫中讹传将 立襄王为皇帝,她当机立断进行了处理,流言才得以平息。
C.诚孝皇后爱民惜民。劝勉皇帝要使百姓安居乐业;召来农家老妇询问生活及农活方面 的事,赐与钱币;留遗诏勉励大臣辅助皇帝实行仁政。
D.诚孝皇后善于识人。对杨士奇、张辅等人的办事能力非常熟悉。她认为,杨士奇直言 不讳,先帝有时很不高兴,但最终还是听从他的建议,得以无错无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成祖恚,至减太子宫膳,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2)时时勖帝向学,委任股肱,以故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洪武三年,封燕王。王貌奇伟,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诚任人。二十三年,同晋王讨乃儿不花。晋王怯不敢进,王倍道趋迤都山,获其全部而还,太祖大喜,是后屡帅诸将出征,并令王节制沿边士马,王威名大振。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留国中,毋得至京师。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惮燕王强,未发,乃先废周王橚,欲以牵引燕。于是告讦四起,湘、代、齐、岷皆以罪废。王内自危,佯狂称疾。泰、子澄密劝帝除王,帝未决。建文元年夏六月,燕山百户倪谅告变,逮官校于谅、周铎等伏诛。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都指挥使谢贵、布政使张昺以兵守王宫。秋七月癸酉,匿壮士端礼门,绐贵、昺入,杀之,遂夺九门。上书天子指泰、子澄为奸臣,并援《祖训》“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书既发,遂举兵。自署官属,称其师曰“靖难”。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克遵化,降永平。二旬众至数万。八月,天子以耿炳文为大将军,帅师致讨。己酉,师至真定,前锋抵雄县。壬子,王夜渡白沟河,围雄,拔其城,屠之。甲寅,都指挥潘忠、杨松自郑州来援,伏兵擒之,遂据郑州,还驻白沟。九月戊辰,江阴侯吴高以辽东兵围永平。戊寅,景隆合兵五十万,进营河间。王语诸将曰:“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制其师。吴高怯不任战,我至必走,然后还击景隆,必成擒矣。”丙戌,燕师援永平。壬辰,吴高闻王至,果走,追击败之。遂北趋大宁。

(节选自《明史·明成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B.王自北平人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C.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D.王自北平入奔丧/闻诏乃止/时诸王以尊属拥重兵/多不法/帝纳齐泰/黄子澄谋/欲因事以次削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或称死去的君主、尊长的名字时,在名字前称讳,表示尊敬。
B.崩:君主时代称君主的死为崩,类似称君主死亡的词还有驾崩、崩殂、不禄等。
C.国,旧时可以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文中的“国”指的是各自的封国封地。
D.壬子,古代采用天干和地支进行组合来记录年月日,文中的“壬子”用来纪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勇猛有谋略。洪武二十三年,在讨伐乃儿不花的战役中大获金胜,明太祖十分高兴。此后,朱棣经常率军出征,并受令指挥管辖沿边兵马,使他威名大振。
B.建文帝即位后,针对众藩王中许多人不守法纪的情况,采纳谋臣的建议,希望大量削藩,但因害怕燕王强大,没敢动手,于是先废除周王朱橚,想以此牵制燕王。
C.建文帝大量削藩,湘王、代王、齐王、岷王先后因罪被废除,燕王内心感到危险;加上燕山百户倪谅宣告政变,部下于谅、周铎被杀,燕王更是病重了。
D.朱棣设计杀掉谢贵、张昺,上书指斥齐泰、黄子澄是奸臣,并援引《祖训》,发动军队,自设官吏,组成“靖难”军,接连攻克居庸关、怀来等地,二十日内拥兵数万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诏让王,并遣中官逮王府僚,王遂称疾笃。
(2)景隆色厉而中馁,闻我在必不敢遽来,不若往援永平以制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