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 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 公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B.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C.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D.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指中国古代男子在二十岁行冠礼后,由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在本名之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因会稽山得名,文化积淀深厚。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致仕”,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为官有能。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名声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B.曾公亮通晓典章。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请求派有勇有谋的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
(2)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6 06:03: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楼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其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B.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C.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死。”
D.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C.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
(2)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端拱初,出为单州防御使,改贝州部署。二年,召还。故事廉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药之赐,至是特赐琼焉。三月,授踪付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范延召辈始加观察使,不得与琼比。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未几,以久疾求解兵柄,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三年冬,疾甚,上欲亲临问之,宰相不可,乃止。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高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B.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C.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D.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邑,即京城,与京师、京都同义。文中京邑指宋朝国都开封,张衡《东京赋》中“京邑翼翼”,指东汉都城洛阳。
B.擢,指选拔或提升官职,类似的升、陟等表示官员升职,谪、迁等表示降职,调、徙等指调动官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廉察,文中指官职。廉,与“察”同义,即考察、视察。唐以后也用于对观察使之类职务的简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琼尽心为主,得到太祖赏识。宋太宗任京兆尹时,侍宴酒醉,高琼为之执住缰绳马镫,太宗才得以乘马,太祖因此对他很是赏识。
B.高琼勇敢擅射,榆林一箭擒贼。在许州任职时,得知贼人谋划劫迫之事,便护送臧丙还城,并亲率士卒追捕,直至榆林村,紧急之际,一箭击毙贼首。
C.高琼担任要职,为人谦逊有礼。高琼回京,加官受赏,异于众人,按照旧制,他的官职应在潘美之上,但因潘美是老臣,他便上书位其下。
D.高琼通晓军务,进言屡被采纳。宋军北伐之时,高琼力劝皇帝亲临遭渊,鼓舞士气,后又向皇帝进言激劝兵士的道理,意见都被采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巎巎(náo),字子山,康里氏。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巎巎幼肄业国学,博通群书,长袭宿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始授承直郎、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视珠犀,不少留目。寻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顺帝践祚,剪除权奸,思更治化。巎巎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习授,欲宠以师礼,巎巎力辞不可。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巎巎进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问何谓一事。对曰:“独不能为君尔。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或遇天变民灾,必忧见于色,乘间则进言于帝曰:“天心仁,爱人君,故以变示儆。譬如慈父于子,爱则教之戒之。子能起敬起孝,则父怒必释。人君侧身修行,则天意必回。”帝察其真诚,虚己以听。 
于时政得失有当匡救者,巎巎未尝缄默。大臣议罢先朝所置奎章阁学士院及艺文监诸属官。巎巎进曰:“民有千金之产,犹设家塾,延馆客,岂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学房乃不能容耶?”帝闻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存设如初,就命巎巎董治。 
巎巎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复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至京七日,感热疾卒,实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家贫,几无以为殓。帝闻,为震悼,赐赙银五锭。其所负官中营运钱,台臣奏以罚布为之代偿。谥文忠。
(选自《元史·巎巎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B.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C.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D.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宴众伎毕陈/巎巎视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在古代是指国立学校,如太学、国子监。现在泛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
B.徽宗是庙号,而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特起或追加的名号。
C.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
D.辛卯为干支之一。把十二天干和十地支按顺序相配循环记录就是干支记日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巎巎出身世家,气质非凡。他自幼博览群书,长大后凭借祖上荫功进入仕途。
B.巎巎忠心事主,心怀天下。如果遇到天灾时百姓受苦,他就会趁机劝谏皇帝大行仁政。
C.巎巎劝谏有方,性格刚正。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直言劝谏,深受皇帝的信任。
D.巎巎轻视钱财,清正廉洁。任礼部尚书时,视钱财如草芥。死后连入殓的钱都没有。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辱国破,皆由不能为君所致。人君贵能为君,它非所尚也。
(2)巎巎雅爱儒士,以故四方士大夫宗之,萃于其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诫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小题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是明朝君主朱由检的年号。因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所以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B.巡抚是官职名称,明朝初年指京官巡察地方。清朝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畿辅是指京都附近的地方,在清代是直隶省的别称。畿,京畿;辅,三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辰未是中国古代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辰时对应现代纪时的07:00-09:00,未时对应现代纪时的13:00-15:00。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体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②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③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④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⑤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⑥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主背亲
(2)汉节牧羊
(3)自陈道
(4)汉使曰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此时降武 君我降
B.空身膏草野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与君兄弟   匈奴以
D.幽武,置大窖中 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女)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2)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小题4】结尾“须发尽白”四字写出了苏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