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御龙直指挥使。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端拱初,出为单州防御使,改贝州部署。二年,召还。故事廉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药之赐,至是特赐琼焉。三月,授踪付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范延召辈始加观察使,不得与琼比。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未几,以久疾求解兵柄,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三年冬,疾甚,上欲亲临问之,宰相不可,乃止。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高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B.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C.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D.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邑,即京城,与京师、京都同义。文中京邑指宋朝国都开封,张衡《东京赋》中“京邑翼翼”,指东汉都城洛阳。
B.擢,指选拔或提升官职,类似的升、陟等表示官员升职,谪、迁等表示降职,调、徙等指调动官职。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廉察,文中指官职。廉,与“察”同义,即考察、视察。唐以后也用于对观察使之类职务的简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琼尽心为主,得到太祖赏识。宋太宗任京兆尹时,侍宴酒醉,高琼为之执住缰绳马镫,太宗才得以乘马,太祖因此对他很是赏识。
B.高琼勇敢擅射,榆林一箭擒贼。在许州任职时,得知贼人谋划劫迫之事,便护送臧丙还城,并亲率士卒追捕,直至榆林村,紧急之际,一箭击毙贼首。
C.高琼担任要职,为人谦逊有礼。高琼回京,加官受赏,异于众人,按照旧制,他的官职应在潘美之上,但因潘美是老臣,他便上书位其下。
D.高琼通晓军务,进言屡被采纳。宋军北伐之时,高琼力劝皇帝亲临遭渊,鼓舞士气,后又向皇帝进言激劝兵士的道理,意见都被采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16 04:2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母刘,梦天大雷电,光烛其身,翌日而泽生。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假宗正少卿,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金人破真定,引兵南取庆源,自李固渡渡河,恐泽兵其后,遣数千骑直扣磁州城。泽擐甲登城,令壮士以神臂弓射走之,开门纵击,斩首数百级。所获羊马金帛,悉以赏军士。……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

泽质直好义,亲故贫者多依以为活,而自奉甚薄。常曰:“君父侧身尝胆,臣子乃安居美食邪!”始,泽诏集群盗,聚兵储粮,结诸路义兵,连燕、赵豪杰,自谓渡河克复可指日冀。有志弗就,识者之。

――《宋史》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命磁州  (2)官两河者托故不行  (3)恐泽兵其后  (4)识者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泽语亲曰;/ 若属皆且为
B.问之,泽曰;/ 三行五行
C.忧愤成疾,疽发背;/ 多南亩之农夫
D.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无他,手熟尔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光烛其身,翌日而泽生
(2)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小题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唐朝诗人___的诗句,宗泽临终前吟诵这句诗心脏连呼“过河”,表现出_____的心理。
【小题5】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通过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反映历史事件。请以本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宗泽的生平和当时的历史结合起来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高若讷荐为殿中侍御史。

张贵妃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佑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恟恟。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着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卷三百零二 列传第六十一,有删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B.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C.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D.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代用来指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的死,以及封王的贵族的死。
B.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在本文中和“宗室”通用,指皇族子弟。
C.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籍在我国古代有登记在册的意思。“占籍”在本文意思是指上报户口,人籍定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礼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有任命同姓家人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够学习古人的做法。
C.吕景初忠君爱国。他认为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而国家尚未立皇子,为了保证国家稳定,还是要将狄青调离京城。
D.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颁布限田令,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维护国家利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为之延誉  延誉:传播美名
B.不先王之政故也    法:效法
C.乞不进用  次:次序
D.朝廷每欲以美官    畀:给予
【小题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孰能讥之乎
B.期合当世之变/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C.收天下之财供天下之费/举匏樽相属
D.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人之力而敝之
【小题3】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安石才干及胆识的一组是( )
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②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③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
④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
⑤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⑥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解说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并且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曾受到欧阳修的赞誉。
B.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
C.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由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2)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阯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稼穑是我国对农事的总称,多以春耕为穑,秋收为稼,即播种与收获,泛指农业劳动。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觑边”“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行为,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地区。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现指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的学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B.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上,他反对诛种谔、返故地归降人,认为双方可交换人员,各守纪律,以保边疆安宁。
D.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
(2)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