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1950年和2010年的地图
材料二 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
1978年
2005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1)鲁尔工业区是在当地丰富的 资源基础上发展起的。
(2)20世纪60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5-03-18 10:50: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德国北部气候冷湿,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读“德国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德国北部的地理条件,推测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小题2】鲁尔区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①水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煤炭资源丰富
④市场广阔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同类题2
读某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类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城市②的钢铁工业发达,其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近几十年来,图示地区的许多人口为什么向外迁移?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又在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内,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等九个国家,鲁尔区是其典型的传统工业区。
材料二 辽中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工业区,是我国重工业、基础工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最集中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但水资源更加短缺。
材料三 德国鲁尔区工业区和辽中南工业区图。
(1)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和德国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条件的异同点。
(2)针对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既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又使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3)列举德国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同类题4
读材料和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钢铁工业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国家发改委2005年2月18日正式做出批复:首钢高污染的钢铁冶炼项目搬迁出北京,总部仍然留在北京石景山。
曹妃甸距北京约225千米,港址水深岸陡,不冻不淤。由曹妃甸向渤海海峡延伸,有一条水深达27米的天然水道通向黄海。利用岛屿与陆地之间的浅海和滩涂,通过填海造陆,建设一个面积310平方千米的工业区。曹妃甸岛将建成拥有21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大码头、大钢铁、大电厂、大石化的综合性工业区。
(1)首钢搬迁对北京城市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2)简述在曹妃甸建设首钢新址的优越区位条件。
(3)京唐港区的焦化厂与曹妃甸的钢铁厂形成了一个工业地域,这种工业集聚的原因是?
同类题5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前半叶,甲、乙两城市制造业兴旺发达,但是20世纪中后期,甲、乙两城市工厂大量倒闭,遗弃的工厂设备锈迹斑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锈带”。其形成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工业结构单一
③交通闭塞 ④劳动力不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2】炼铝工业沿着河流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运便捷
B.就近获得水源
C.市场广阔
D.能源资源丰富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