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拜,指授予官职。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左迁,指贬官、降职。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5 10:0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元祯,字廷祥,南昌人。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命名元徵。巡抚韩雍器之日“人瑞也”,乃易元祯。举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宪宗嗣位,疏请行三年丧,不省。其年五月,疏陈三事:“一,勤讲学。讲官,令大臣公举刚明正大之人,不拘官职大小。一,公听政。天下章奏,命诸臣详议面陈可否,陛下亲临决其是非。暇则召五品以下官,随意问以时事得失利病,令下情得以毕达。一,广用贤。中外群臣,有刚正敢言者,举为台谏,不必论其言貌、官职、出身。”疏入,以言多窒碍难行,寝之。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讲求性命之学。阅二十年,中外交荐,皆不赴。弘治初,召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上言:“人君不以行王道为心,非大有为之主也。陛下毓德青宫,已负大有为之望。迩者颇崇异端,嬖近习,以蛊此心;殖货利,耽玩好,以荒此心;开幸门,塞言路,以昧此心,则不能大有为矣。愿定圣志,一圣学,广圣智。”疏反复累万言,帝颇纳之。《实录》成,迁南京侍讲学士,以养母归。久之,召为《会典》副总裁。至则进学士,充经筵日讲官,帝甚倾向。元祯体清癯,长不逾中人,帝特设低几听之。数月,以母忧去。服阕,迁南京太常卿。已,修《通鉴纂要》,复召为副总裁。以故官兼学士,改掌詹事府。帝晚年德益进。元祯因请讲筵增讲《太极图》《通书》诸书。帝亟取观之,喜日:“天生斯人,以开朕也。”欲大用之,未几晏驾。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入东阁,专典诰敕。元祯素有盛誉。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元祯七疏乞休,刘健力保持之。健去,元祯亦卒。天启初,追谥文裕。
(节选自《明史·张元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B.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C.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D.林居久晚/乃复出/馆阁诸人悉/后辈见元祯言论意态/以为迂阔多/姗笑之/又名位相轧/遂腾谤议/言官交章劾元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吉士,又可以称为庶常,通常由科举考试中有潜质的进士担任,是皇帝的近臣。
B.学士,即文学侍从之臣,既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又是一种荣誉称号。
C.母忧,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母亲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追谥,古代帝王、大臣、百姓等死后,据其平生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炀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元祯直言劝谏,恪尽臣子之责。他劝谏宪宗广用贤才,从朝廷内外大臣中选拔刚正不阿、又敢于直言的人担任台谏,而不必考虑其官职、出身等。
B.张元祯奉行孝道,为人臣为人子。宪宗即位,他就上疏请求服三年丧。他编纂完成《宪宗实录》后,升任南京侍讲学士,因母亲年老需要赡养而回家。
C.张元祯推崇王道,主张广增圣智。他劝谏孝宗不要推崇异端、宠幸身边亲信,不要耽乐于玩好,不要堵塞言路,希望孝宗坚定圣志,进言多被采纳。
D.张元祯担任讲官,颇受皇帝信赖。他担任御前讲官,因体貌清癯,身材矮小,孝宗特为他准备矮小的桌椅。他推荐书目,皇帝立刻找来阅读。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预修《英宗实录》,与执政议不合,引疾家居,讲求性命之学。
(2)武宗立,擢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人东阁,专典诰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昌者,沛人也。秦时为泗水卒史。及高祖起沛,击破泗水守监,于是周昌自卒史从沛公,沛公以周昌为职志。从入关,破秦。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尝从击破项籍.以六年中封周昌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昌尝燕时入奏事,高祖方拥戚姬,昌还走。高祖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于是上笑之,然尤周昌。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能得。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赵尧侍高祖,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高祖曰:“然。吾念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独昌可。”高祖曰:“善。”于是徙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吕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昌既征,吕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节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
注释:①燕时:“燕”通“宴”,安闲,燕时指休息的时候。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走 还:转身 
B.然尤周昌   惮:怕   
C.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    万岁:对君王的敬称
D.陛下独宜为赵王贵强相 置:安排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吾还也
B.陛下独宜赵王置贵强相    谁为大王此计者
C.上欣然笑 臣与将军戮力攻秦
D.周昌谢病不朝见 不如善遇之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周昌直言不讳、敢于据理力争的一组是(   )
①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而周昌廷争之强
③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④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
⑤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
A.①②③ 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昌虽口吃,但为人耿直,敢于直谏,终使高祖放弃了“改立太子”的打算。
B.汉高祖刘邦是一个不拘小节、以社稷为重、处处为国着想的君王。
C.周昌坚决反对立赵王为太子,高祖死后.他却极力维护赵王安全。
D.赵王如意被吕后执意召至长安,饮药而死,最终解除了吕后心头之患。
【小题5】翻译。
(1)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2)吾念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
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
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文忠。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B.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C.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D.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
B.徭役,指古代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
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
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庙号是皇帝于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汉武帝是庙号而非谥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智耀家族世代为西夏服务,为西夏望族,本人也考中了西夏的进士。西夏灭亡后,他隐居于贺兰山。后来,元太宗召见了他,并对他很赏识,打算任用他他却很干脆地拒绝了。
B.皇子阔端非常赏识高智耀,想要上奏朝廷给予官职,高智耀却拒绝了。等到阔端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宽待儒生,免除了儒生的徭役。
C.元世祖很早就了解高智耀的才华,即位后召见了他,专门铸了一枚印让其有权力来免除儒生徭役;后来高智耀被世祖命为翰林学士,到各个郡县去巡视,最终使得好几千名儒生脱离了奴仆的身份。
D.西北其他的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世祖就让高智耀出使西北来解答他们的疑问,不想高智耀行至上京时竟然病逝了。世祖非常伤心,对他追赠官职和封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
(2)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③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④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⑤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疕疡:疮。④蚩(chī):傻,无知。⑤翦翦:小气的样子。

【小题1】本文作者是柳宗元,字_____,本学期学过他的一篇文章,题目是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
B.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C.清,蚩妄人也。
D.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小题4】柳宗元高度赞扬宋清的经营思想与获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请结合文章说说,宋清成功的秘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