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屈突通仕隋为虎贲郎将。(隋)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时为语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唐高祖李渊)起,代王遗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 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 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刘文静遗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 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 “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 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 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臣老矣,不足当重任。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 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 之。”
赞曰:屈突通尽节于隋,而为唐忠臣。
(《新唐书•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 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
B.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 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
C.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 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
D.然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 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殊死,即拼死,决死。与《史记·井陉之战》中“赵果空壁争汉鼓旗……军皆殊死战” 中的“殊死”一样。
B.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含义与后 文中的“关西”“关中”基本相同。
C.判,以高官兼任较低职位的官。古文中表示官职兼任代理的还有领、署、权、假等。
D.赞,史书的一种体裁,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的评论,相当于《史记》每 篇末的“太史公曰”、《后汉书》的“论”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突通直言敢谏,为人正直。屈突通巡查直属朝廷的牧群记录时,查出两万多匹隐藏 的马。隋文帝震怒之下,要将相关官员全部严加处理,屈突通再三劝阻文帝,终使文帝醒悟。
B.屈突通晓习兵事,攻守自如。隋末政治日益腐败,各地纷纷起兵反抗朝廷,隋军全无斗志,将领皆降,屈突通凭自己一己谋略与胆识仍能取得大捷。
C.屈突通舍家为国,生死哀荣。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前去劝降他,屈突通骂道:“往 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并命令身边的人用弓箭射屈突寿。
D.屈突通奉国守节,求仁得仁。屈突通对抗李渊失败,大势已去,他下马向指扬州再三 跪拜哭诉忠心;被擒送归降后,他又受到李渊的厚待与激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其弟盖为长安令,亦以方严显。
(2) 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8 09:2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州,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粱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榜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由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B.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C.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D.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
C.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
D.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
B.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
C.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
D.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2)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琰,字廷信,绛州人。父铨,进士,陕西右参议。琰举成化七年乡试第一,十七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弘治初,进员外郎。历固原兵备副使。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迁福建按察使,浙江左布政使。

正德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迁刑部右侍郎。陕西游击徐谦讦御史李高。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瑾诛,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准、扬诸府。六年,转南京刑部侍郎。明年,贼刘七等将犯江南,王浩八又入衢州。进琰右都御史,巡视浙江。至则七等已灭,浩八听抚。会宁、绍濒海地飓风大作,居民漂没万数。琰出帑金振救,而大筑萧山至会稽堤五万余丈。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遂城开化、常山、遂安、兰溪,境内以靖。复命总督漕运,七疏乞归。

世宗嗣位,起故官。凡三督漕,军民习其政,不严而肃。琰性清俭,饭惟一疏。每到官及罢去,行李止三竹笥。寻加户部尚书。嘉靖元年召拜工部尚书。其冬,改南京兵部,加太子少保。未浃岁,屡引年乞休。加太子太保,乘传归,有司岁时存问。又九年卒,年八十有四。赠少保,谥恭介。子滋,以进士授行人。谏武宗南巡,杖阙下,谪国子学正。

嘉靖初,历兵部郎中。率同官伏阙争“大礼”,再受杖,谪戍榆林。兵部尚书王时中等言,琰老病呻吟,冀父子一相见,乞改调近卫。不许。十五年,赦还,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B.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C.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D.谦故刘瑾党/行厚赂/欲中高危法/琰往按/直高/瑾怒/假他事下琰诏狱/褫其职/又罚米四百石输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是明朝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各部最高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B.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员外郎、郎中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郎一般是闲职,明朝以后常有商贾士绅捐钱获得此官职。
C.太子太保与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太子少保与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则是其副职,后来这些只是荣誉称号。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例如,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琰才学过人,屡任要职。乡试第一,考中进士后先在刑部任职,后任户部、工部和南京兵部尚书。
B.陶琰治政有方,政绩卓著。所到之处,均物阜而民丰,兵强而粮足,盗贼归顺,社会因而太平。
C.陶琰体恤民情,造福百姓。临海地区遭遇飓风,他拿出国库中的钱财救济灾民,并修筑堤岸五万多丈。
D.陶琰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他虽居高官,但每餐只一个菜,每次上任和离职,行李只有三个竹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练士卒,广刍粟。历九年,部内晏如。
(2)奏设兵备道守要害,防浩八党出没,遣将击斩其渠魁。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大小数十战,皆有功。洪武八年调守贵州。时群蛮叛服不常,成连岁出兵,悉平之。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蛮数万来攻,成出栅,手杀数十百人,贼退走。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诸蛮隶普定者悉平明年奏罢普定府,析其地为三州、六长官司。有告其受赇及僭用玉器等物者,以久劳不问。成在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建文元年,从耿炳文御燕师,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赠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B.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C.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D.余贼犹在南城/成斩所俘而纵其一/曰/吾夜二鼓来杀汝/夜二鼓/吹角鸣砲/贼闻悉/走获器甲无算/诸蛮隶普定者悉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子,诸王、公侯正妻所生之子,有继承权,有时指太子;文中指亲王嗣子。
B.食禄,享受的俸禄;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有土地、实物、钱币等形式。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如果其子孙犯罪,予以赦减。
D.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在东面而得名,文中顾成建议及早建筑东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成年少英武,力大超人。他年轻时长相魁梧,擅长骑马使槊,用文身显示其与众不同;做明太祖朱元璋亲兵时,渡船搁浅,竟能用背顶船而行。
B.顾成不惧强敌,胆气过人。他跟从太祖攻打镇江,在被敌俘虏、十人被杀的情况下,挣断绑绳,扑倒持刀敌人而回,后作战多次胜利,为常胜将军。
C.顾成恩威并施,安定一方。他在贵州共十几年,讨伐平定诸苗侗寨数以百计,都是只诛杀头领,对一般人则采取安抚之策,广施恩义,蛮人顺服。
D.顾成忠厚谨慎,但用度奢侈。在北平,他不肯领兵,也不接受所赐的武器;被任命辅佐太子监国,他敬谢不敏;但曾因奢侈被人告发受贿和僭越。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已,从颍川侯傅友德征云南,为前锋,首克普定,留成列栅以守。
(2)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峡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B.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C.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D.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用“除”“拜”表示任命官职,用“黜”“夺”“解褐”表示罢免官职。解褐就是脱去官服,不再担任某官职。
B.“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古代官品不同,官服的颜色也不同,有时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紫服或服绯,以示尊宠,称赐紫或赐绯。
C.“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吏的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依据考核的结果进行奖惩。
D.“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也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本文取前者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化四年,柴成务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他们上奏的奏章中有不合时宜的,皇上都予以封还驳正。
B.柴成务心系百姓,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富有远见,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博学多才,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晚有儿息,六十六岁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D.柴成务非常有文学才能,而且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当时的人们感到惋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
(2)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 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蹭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竟于官/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B.伉直不容人之/则知明而行无
C.闻有书,多方购之/积成德,而神明自得
D.未尝宿留于中/而问客曰:“何为其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