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彬,字质文,凤阳人。父信,从太祖渡江,积功为济川卫指挥佥事。彬嗣职。从颍国公傅友德出塞,斩获多。成祖起兵,彬归附,为前锋,转战有功。累迁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元年四月,以邱福议,封丰城侯,禄千石,予世券。明年,襄城伯李濬讨永新叛寇,命彬帅师策应。未至,寇平,命以所统镇广东。四年召还,捕南阳皁君山寇。其年七月,以左参将赍征夷副将军印授沐晟,进讨安南。十二月,彬及云阳伯陈旭破安南西都,又大败贼于木丸江。安南平,论功,与旭皆以临敌稽缓,不益封,加禄五百石。寻充总兵官,备倭海上,移兵讨擒长沙贼李法良,又帅浙、闽兵捕海寇。十年命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英追蹑尽俘其众老的罕走赤斤蒙古。帝欲发兵,彬言道远饷难继,宜缓图之。明年代琥镇甘肃,赤斤蒙古缚老的罕以献。帝嘉彬功,赐赉甚厚。十五年二月命佩征夷将军印,镇交阯。明年,清化府土巡检黎利反,彬遣广讨破之。利遁去。当是时,交人反者四起,彬遣诸将分道往讨,皆先后报捷。而贼势尤剧者,彬辄自将往击。于是诸贼略平,惟黎利数出没,聚众磊江,屡为徐謜、方政所败,复遁去。十九年,彬以馈运不继,请令官军与土军参错屯田,并酌屯守征行多寡之数以闻。帝从之。将发兵入老挝索黎利。老挝惧,请自捕以献,会彬疾作而罢。明年正月卒。继之者孟瑛、陈智、李安、方政,皆不能讨。王通代镇,贼势益盛,交阯遂不可守。彬卒,赠茂国公,谥刚毅。
(节选自《明史·李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年/命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英追蹑/尽俘其众/
B.十年/命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英追蹑/尽俘其众/
C.十年/命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英追蹑尽/俘其众/
D.十年/命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酋/彬与柳升严/兵境上而令土官李英防野马川/凉州酋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死/英追蹑尽/俘其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子孙犯罪,可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总兵官,是明代朝廷战时临时任命的官职。总兵官将领可调动军队,组织作战。
C.府,在各朝代涵盖区域不同,府在唐代隶属于道,宋代隶属于路,明清改州为府。
D.屯田,是汉代以后历代政府为增加中央财政收入组织经营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彬将才出众,屡立战功。李彬与陈旭一同攻破了安南西都,大败敌军。安南平定后不久,李彬到海上防备倭寇,后又率兵擒拿长沙贼李法良。
B.李彬深谋远虑,智勇双全。李彬认为粮草难以长途供给,反对皇帝想要发兵追击老的罕。后赤斤蒙古将老的罕献给朝廷,李彬得到皇帝的厚赐。
C.李彬运筹帷幄,一马当先。李彬镇守交阯期间,适逢交阯叛乱四起,李彬分派将领前去平反,颇具成效,并且亲自前往叛乱最严重的地方镇压。
D.李彬能征善战,威名远播。李彬发兵到老挝搜索反贼黎利,老挝畏惧,李彬得以亲手抓捕黎利。李彬去世后,继任将领官员难以维持交阯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南平,论功,与旭皆以临敌稽缓,不益封,加禄五百石。
(2)于是诸贼略平,惟黎利数出没,聚众磊江,屡为徐謜、方政所败,复遁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0 10:1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代之。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令建昌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古北口等。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燿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逮宗皋及燿,各杖一百,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选自《明史·郭宗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接受皇帝的命令对犯罪的九卿、郡守等二千石高官进行拘捕关押的监狱。
B.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防军队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瑄,字廷献,丰城人。景泰五年进士。授御史。刚直尚气节。景帝不豫,廷臣请立东宫,帝不允。瑄与同官钱璡、樊英等约疏争,会“夺门”事起,乃已。
天顺初,民诉曹吉祥、石亨夺其田。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帝语大学士李贤、徐有贞曰:“真御史也。”遂遣官核,而命吏部识瑄名,将擢用。吉祥闻之惧,诉帝,请罪之。不许。
未几,亨西征还,适彗星见,十三道掌道御史张鹏、周斌等,将劾亨、吉祥诸违法事。先一日,给事中王铉泄于亨。亨与吉祥泣诉帝,诬鹏等为已诛内官张永从子,结党排陷,欲为永报仇。明日疏入,帝大怒,收鹏及瑄。御文华殿,悉召诸御史,掷弹章,俾自读。斌且读对,神色自若。至冒功滥职,帝诘之曰:“彼帅将士迎驾,朝廷论功行赏,何云冒滥?”斌曰:“当时迎驾止数百人,光禄赐酒馔,名数具在。今超迁至数千人,非冒滥而何?”帝默然,竟下瑄、鹏及诸御史于狱。榜掠备至,诘主使者,瑄等无所,乃坐都御史耿九畴、罗绮主谋,亦下狱。瑄、鹏死,余遣戍。亨等复谮诸言官。帝谕吏部,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余悉调外。尚书列上给事中何萤等十三人,御史吴祯等二十三人。诏以萤任州判官,祯等为知县。会大风震雷,拔木发屋,须臾大雨雹。亨、吉祥家大木俱折,二人亦惧。掌钦天监礼部侍郎汤序本亨党,亦言上天示警,宜恤刑狱。于是帝感悟,戍瑄、鹏铁岭卫,余贬知县,而萤、祯等亦得无调。瑄、鹏行半道,适承天门灾,肆赦放还。或谓当诣亨、吉祥谢,二人卒不往,复谪戍南丹。
宪宗即位,并还故官。瑄寻迁浙江副使。按行海道,禁将校私纵戍卒。修捍海塘,筑海盐堤岸二千三百丈,民得奠居。为副使十余年,政绩卓然,进按察使。西湖水旧可溉诸县田四十六万顷,时堙塞过半,瑄请浚之。设防置闸,利灌溉,功未,卒。
瑄以忠谏名天下,为士重。天启初,赐谥忠怀。海盐人祠祀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遣官核  按:调查B.瑄等无所 引:引荐
C.瑄、鹏死,余遣戍  论:判决D.功未,卒 就:完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诉帝,请罪之\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B.斌且读对\在邦域之中矣
C.给事、御史年逾三十留之\昔先王以为东蒙主
D.设防置闸,利灌溉\则修文德来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瑄刚强正直,崇尚气节。景帝拒绝册立太子后,杨瑄和同僚相约上疏抗争,恰逢“夺门”事变,这才作罢。
B.杨瑄曾上奏曹吉祥、石亨抢夺民田等罪行,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要求吏部标记杨瑄姓名,准备提拔重用。
C.御史张鹏、杨瑄等人因弹劾石亨、曹吉祥的计划泄露而被逮捕下狱。周斌在面对皇帝的诘问时,淡定自若。
D.杨瑄在浙江副使的十多年任职中,严明军纪,修筑海塘、堤岸,政绩卓著;担任按察使时,又请求疏浚西湖。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瑄以闻,并列二人怙宠专权状。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严起恒,浙江山阴人。崇祯四年进士。历广州知府,迁衡永兵备副使。十六年,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通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永明王立,令兼督湖南军饷。顺治四年,王驻武冈,拜起恒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王走靖州,起恒从不及,避难万村。已知王在柳州,闲道往从之。从返桂林,复从至柳州、南宁。李成栋叛大清,以广东附于王。起恒从王至肇庆,与王化澄、朱天麟同入直。
时朝政决于成栋子元胤,少詹事刘湘客等五人附之,揽权植党,人目为五虎。起恒居其间,不能有所匡正。然起恒洁廉,遇事持平。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王在梧州,尚书吴贞毓等十四人合疏攻五虎,下湘客等狱,欲置之死。起恒顾跪王舟力救,贞毓等并恶之,乃请召还化澄,而合攻起恒。给事中雷德复劾其二十余罪,比之严嵩。王不悦,夺德复官。起恒力求罢,王挽留之不得,放舟竟去。
会郧国公高必正入觐王,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言:“朝事坏于五虎,主之者,起恒也。公入见,请除君侧奸,数言决矣。”必正许之。有为起恒解者,谓必正曰: “五虎攻严公,严公反力救五虎。此长者,奈何以为奸?”必正见王,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请手敕邀与俱还。文安之入朝,起恒让为首辅。桂林破,从王奔南宁。
先是,孙可望据云南,遣使乞封王。天麟议许之,起恒持不可。后胡执恭矫诏封为秦王,可望知其伪,遣使求真封。起恒又持不可,可望大怒。至是,可望知王播迁,遣其将贺大双率劲卒五千,迎王至南宁,直上起恒舟,怒目攘臂,问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  ‘嗜远迎主上,功甚伟,朝廷自有隆恩。若专问此事,是挟封,非迎主上也。”九仪怒,格杀之,投尸于江,时顺治八年二月也。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间。虎负之登崖,葬于山麓。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道往从之     闲道:偏僻的小路
B.贞毓欲藉其力以倾起恒   倾: 排挤
C.乃力言起恒虚公可任 虚公:无私公正
D.怒目攘臂 攘: 伸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在中国古代科举中,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之称,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B.顺治,是清世祖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也用来纪年。
C.长者,可指显贵之人,“孝谨修长者之行”中即此意,也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之一,也作勃,告诫之意,用于任官封爵或告诫臣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起恒事主忠诚。永明王逃难,严起恒虽跟随不及,但得知王在柳州后,便主动前往并跟随其辗转数地。
B.严起恒不以个人恩怨判断是非。虽之前被五虎诋毁陷害,但当他人上奏欲处死五虎之时,却为五虎求情。
C.严起恒深得永明王赏识。永明王登基后,严起恒屡升官职,雷得复罗列罪状弹劾他,反被永明王革去官职。
D.严起恒不受胁迫。孙可望希望封王,但严起恒始终不同意,并当面陈述理由,最终被孙可望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献忠躏湖南,吏民悉逋窜,起恒独守永州,贼亦不至。
(2)与文安侯马吉翔共患难久,无所忤,而五虎憾起恒,竞诋为邪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铉,字宗器,长洲人。生弥月而孤。及长,割股疗母疾。母卒,衣毁,以孝闻。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宣德时,预修成祖、仁宗《实录》,迁兵部主事,仍供事内廷。正统中,再修《宣宗实录》,进侍讲。以学士曹鼐等荐,与修撰王振教习庶吉士。

景帝立,进侍讲学士,直经筵。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遗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铉言:“养才,国家急务。今仓廪尚盈,奈何靳此?”遂得复给。又令甄别六馆生,年老貌寝,学艺疏浅者,斥为民。铉言:“诸生荷教泽久,岂无片长?况离亲戚,弃坟墓,艰苦备至,一旦被斥,非朝廷育才意。乞拣年貌衰而有学者,量授之官,”帝可其奏。寻以母丧归。服阙,赴都,陈询已为祭酒。帝重铉,命与询并任。天顺初,改少詹事,侍东宫讲读。明年十月卒。帝及太子皆赐祭,赙赠有加。宪宗立,赠礼部侍郎,谥文恭。

铉性介特,言行不苟。教庶吉士及课国子生,规条严整,读书至老弥笃。仲子瀚以进士使南方,诚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瀚官终副使,能守父训。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B.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C.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遣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D.三年/以高谷荐/迁国子祭酒/时以国计不足/放谴诸生/不愿归者停其月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兵部,六部之一,主管武官的选用、考查以及有关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B.《宣宗实录》,是以明朝宣德皇帝谥号命名的一部编年史,专记其统治时期的大事。
C.服阕,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所穿丧服由重至轻,分为五服。
D.祭酒,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中央官职之一。主要任务为掌管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铉以孝闻名。他曾割下大腿肉为母亲治病;母亲去世时,因为哀伤过度,健康受到损害。
B.刘铉爱惜人才。皇帝欲斥退部分六馆生为民,刘铉认为与朝廷育才本意不符,建议量才任官。
C.刘铉深受器重。他去世时,皇帝和太子都赐赠财物治丧,并追赠他礼部侍郎官衔,谥号文恭。
D.刘铉治学严谨。他喜好读书,至老弥笃;教导庶吉士和国子生时,制定了严整的规章制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永乐中,用善书征入翰林,举顺天乡试,授中书舍人。
(2)濒行,阅其衣箧。比还,箧如故,乃喜曰:“无玷吾门矣。”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注)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迁按察使。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道闻丧归。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日:“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右都御史。未几,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加太子少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注)游徼:乡官。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B.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C.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D.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文中的“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C.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类有变化,职责则专叫纠弹。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佳胤处变不惊。他被强盗劫持,一点也不慌乱,假装写票据取银两,实际上是写乡官的名字,最终捕获了强盗。
B.张佳胤有计谋。麻锦擒获八赖后,他让麻锦处斩八赖,自己又骑着快马赶去赦免了八赖,恩威并施,收服了八赖。
C.张佳胤有才能。他受张居正赏识,去浙江处理骚乱事宜,到达后,了解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骚乱,得到皇帝嘉奖。
D.张佳胤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一生虽然多次升职,但也遭到过挫折,许守恩等人弹劾他。最后他被朝廷免职回家。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
(2)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