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官。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B.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C.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D.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历:帝王年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中国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称为“进士”。
C.给事中: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D.荫:封建时代官僚的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的封赏。 “封妻荫子”中的“荫”就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一旦得命,就敢于弹劾官员,甚至将官员鞭打致死时,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B.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全部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执政公允。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4 05:4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宗建,字季侯,吴江人,尚书用曾孙也。万历四十一年进士。除武康知县,调繁仁和,有异政,入为御史。时辽事方棘,上疏责备辅臣。无何,沈阳破,宗建责当事大臣益急,因请破格用人,召还熊廷弼。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给事中郭巩者,先以劾廷弼被谪。廷弼败,复官,遂深结忠贤。知忠贤最恶宗建,乃疏诋廷弼,因诋朝廷之荐廷弼者,而宗建与焉。当是时,忠贤势益盛。宗建虑内外合谋,其祸将大,三年二月遂抗疏直攻忠贤。疏入,忠贤益怒。率刘朝等环泣帝前,乞自髡以激帝怒。乃令宗建陈交通实状,将加重谴,宗建回奏益侃直。忠贤议廷杖之,阁臣力争,乃止,夺俸。会给事中刘弘化、御史方大任等交章助宗建攻忠贤、巩,巩复力诋诸人。诏下诸疏平议,廷臣为两解之。乃严旨切责,夺巩、宗建俸三月。是时,刘朝典内操,遂谋行边。廷臣微闻之,莫敢言。宗建曰:“巩自谓未尝通内,今诚能出片纸遏朝,吾请为洗交结之名。”巩噤不敢发。宗建乃抗疏极诛,历陈三不可、九害,会朝与忠贤有隙,事亦中寝。五年三月,大学士冯铨衔御史张慎言尝论己,属其门生曹钦程诬劾,而以宗建为首。忠贤遂矫诏削籍,下抚按追赃,竟坐纳廷弼贿万三千,毙之狱。忠贤败,诏赠宗建太仆寺卿,官其一子。福王时,追率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B.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C.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D.明年/广宁失/廷臣多庇辽东巡抚王化贞/欲甚熊廷弼罪/宗建不平/为剖两人罪案/颇右廷弼/诸庇化贞者乃深疾宗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杖,指在朝堂殿阶下杖责官员,是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刑罚。
B.内操,指明代皇帝选亲信太监授予甲冑,在宫中操练军事技能。
C.大学士,明代又称内阁大学士,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官。
D.谥,是朝廷根据死去官员生前的功绩,追封爵位官职以表褒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宗建治理有方,受到器重。周宗建先任武康知县,后被调任到政务繁剧的仁和县,因政绩突出,被调入朝中担任御史。
B.周宗建忧心战事,力荐人才。沈阳失陷,周宗建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主事大臣御边不力,极力请求皇帝破格任用熊廷弼。
C.周宗建忠诚刚直,全力匡谏。周宗建担心魏忠贤将祸害国家,上疏弹劾,皇帝命令魏忠贤交待罪状,并加以严厉惩罚。
D.周宗建遭受诬陷,含冤而死。魏忠贤借有人诬劾周宗建受贿,假传圣旨削夺周宗建官籍,最后将他定罪,杀死于狱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忠贤最恶宗建,乃疏诋廷弼,因诋朝廷之荐廷弼者,而宗建与焉。
(2)宗建乃抗疏极谏,历陈三不可、九害,会朝与忠贤有隙,事亦中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少好读书。受《》于王宣、林福,得蔡清之传。家贫屡空,意尝豁如,父殁,弃诸生,嗣世职百户。举嘉靖十四年武会试,除千户,守御金门。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将。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知县罗拱辰力御贱,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越二年、贼据宁波普陀。大猷率将士攻之,半登,贼突出,杀武举火斌等三百人,坐戴罪办贼。俄败贼吴淞所,诏除前罪,仍赉银币。贼自健跳所入掠,大猷连战破之。旋代汤克宽为苏松副总兵,所将卒不三百人,徵诸道兵未集,贼犯金山,大猷战失利。时倭屯松江枯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功为赵文华、胡宗宪所攘。

四十二年,河源、翁源贼李亚元等猖獗。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果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乃还大猷职,以为广西总兵官。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后府佥书,领车管训练。三疏乞归。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戚谓戚继光,刘谓刘显也。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B.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C.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D.总督吴桂芳留大猷/讨之/征兵十万/分五哨进/大猷使间/携贼党而亲捣其巢/生擒亚元/俘斩一万四百/夺还男妇八万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日月为易,阴阳交替也。《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道家经典,是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B.“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级。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C.“总督”是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尊称为“督宪”、“制台”、“制军”等。
D.“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俞大猷早年从军。父死后,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从此走上军旅生涯。
B.俞大猷仕途不顺。军功被冒领,遭李良臣弹劾,兵部也附会,朝廷将他贬回原籍。
C.俞大猷屡建大功。曾先后率军在宁波昌国卫、吴淞、王江泾大破海贼倭寇。
D.俞大猷善于谋略。眼光远大,用兵不贪求眼前的小功,谭纶称他为大将之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县罗拱辰力御贼,而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2)伍端死,其党王世桥复叛,劫执同知郭文通。大猷连败之,其部下执以献。

同类题3

(一)文言文阅读
原杰传
原杰,字子英,阳城人。正统十年进士。巡按江西,捕诛剧盗,奸宄敛迹。复按顺天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开中盐引入米振饥。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成化二年就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岁凶振救,民无流移。召为户部左侍郎。时黄河迁决不常,彼陷则此淤。军民就淤垦种。奸徒指为园场屯地,献王府邀赏,王府辄据有之。杰请献者谪戍,并罪受献者。江西盗起,以杰尝再莅其地得民,诏往治。捕戮六百余人,余悉解散。荆、襄流民..数十万,朝廷以为忧。祭酒周洪谟尝著《流民图说》,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都御史李宾以闻,帝善之。十二年,遂命杰出抚。遍历山溪,宣朝廷德意,诸流民欣然愿附籍。其初至,平时顽梗者,驱还其乡,而附籍者用轻则定田赋。民大悦。因相地势,以襄阳所辖郧县,居竹、房、上津、商、洛诸县中,道路四达,去襄阳五百余里,山林阻深,将吏鲜至,猝有盗贼,府难遥制。乃拓其城,置郧阳府,以县附之。且置湖广行都司,增兵设戍,而析竹山置竹溪,析郧置郧西,析汉中之洵阳置白河,与竹山、上津、房咸隶新府。制既定,荐知邓州吴远为郧阳知府,诸县皆择邻境良吏为之。流人得所,四境乂安。将还,以地界湖广、河南、陕西,事无统纪,因荐御史吴道宏自代。诏即擢道宏大理寺少卿,抚治郧阳、襄阳、荆州、南阳、西安、汉中六府。郧阳之有抚治,自此始也。杰以功进右都御史。
杰数扬历于外,既居内台,不欲出。荆、襄之命,非其意也。事竣,急请还朝。会南京兵部..缺尚书,以杰任之。杰疏辞。不许。遂卒于南阳,年六十一。郧、襄民为立祠.,诏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B.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C.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D.疏入/为部所格/景帝卒从杰议/超擢江西按察使/发宁王/奠培淫乱事/革其护卫/治行闻/赐诰旌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负责考核吏治,虽品级较低,但事权颇重。
B.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
C.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选用文武官员以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杰执法严格,治理盗贼从不手软。原杰在江西有两次严格治理盗贼的经历:第一次,原杰捕获诛杀了强悍的大盗,使违法作乱的人收敛了行迹;第二次,原杰逮捕并诛杀六百多个盗贼。
B.原杰为官深得民心,被百姓牢记。江西有强盗出现,因原杰曾在这儿为官深得民心,于是,他受朝廷委派第三次到江西治理此事;他在荆、襄的做法得到百姓的认可,郧、襄的百姓在他死后立祠祭祀。
C.原杰关爱百姓,敢于治理高官。当时黄河经常决堤改造,于是军民就开垦淤地,但一些奸邪的人抢夺开垦的土地献给王府,最终原杰就把献土地的人贬去戍边,给接受土地的人定罪。
D.原杰做事注重实地考察.以此获得第一手材料。原杰在察看地形走势时,看到郧县位居竹、房等五县之中,与襄阳山林阻隔,官史很少到达,一量有盗贼,官府就很难控制,于是设置了郧阳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按顺天府,大水,牧官马者乏刍,马多毙,有司责偿,杰请免之。
(2)谓当增置府县,听附籍为编氓,可实襄、邓户口,俾数百年无患。

同类题4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负气爱士。人有一长, 嗟叹之不容口。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 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 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
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诛,传首九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在河内任职期间,屡立战功。他先是捉拿了大盗天坛山刘二,接着破妖僧智善,后又打败了贼人杨六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王汉兵员不足,想方设法扩充部队。兵部奏请增援剿贼兵马十万,然归王汉指挥的军队大半溃散,为补充兵员,经朝廷允许,王汉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王汉善于用兵,机智胜敌。当初为保开封,他曾设疑兵,散布谎言智退贼兵;巡按河南时,为救开封,先设伏兵,又让卜从善夹攻,杀贼近百,入开封又设疑兵,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叛贼,英勇献身。河南总兵刘超杀人后害怕被治罪,据城造反;王汉奉命前往招抚,入城后,因走漏风声,被刘超杀害,其尸体被人背出城时,面目仍如活时一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2)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视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硃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②,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再上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粟:糙米饭。②纠擿(zhí):举发纠正。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懋卿恚甚 恚:气愤
B.趣执之,无使得遁 趣:赶快、赶紧 
C.墨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①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②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③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
A.②④⑥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奸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