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
陆昕
可以这样说,从我初识许先生,直到今日,印象从未改变。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
我想这是由于他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并进而产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所致。教书育人,正是一种可以使人保持青春活力的事业。他身上有一种长久保持不变的对新事物的兴趣、追求和探索,还有对青年人耐心认真地倾听,感同身受的理解和知无不言的交谈。这里面没有“作秀”的成分,而能让你切切实实地感到诚恳,故而使你能够打开心扉。无论上课还是闲谈,他对学生后辈的教诲都是聊天谈心,这样他的传授和言行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人记忆于思想深处。
大约在上世纪60年代初,许嘉璐先生常到我家来。当时他是北师大中文系的教师,住校内。祖父陆宗达是语言教研室主任。系里或教研室有什么事,都是许先生来。后来又发展到他时不时来家中问学:师生相处十分融洽。
记忆中,每当许先生来,家中便总有欢声笑语。我和我妹妹都喜欢他来。虽然相对我们来说,他是大人,当时三十岁出头,而我们还是十多岁的孩子,可他并不因此而轻视我们,好像特别能与我们合到一块儿,就像是大朋友。有不少祖父的朋友、学生到我家,与我们谈话,总爱说:“你有这么好的条件,要好好学习呀,把爷爷的学问继承下来。”这当然是关心,但也总隐隐露出一种自上而下的教诲,给人以沉甸甸的压力。许先生则不然,他没讲过这样的话,但是在我们山南海北的闲扯中,每当我向他请教或他纠正我话中的错处时,便总会旁征博引许多古代文化知识,因势利导,最终在“润物细无声”中将我导入到求学的途径。
许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但他多才艺,这也是他与人容易沟通的原因。80年代初,卓别林的电影风行一时,有部电影名叫《舞台生涯》,里面有这样几句台词:“黄昏时的暮色像梦一般美,天空中弥漫着丁香花的气息。”我那时正当青年,满脑子玫瑰色的浪漫,对这两句话非常喜爱。有次我到许先生家给祖父办事,闲谈中提到这部电影,我就把这几句台词背了出来,并说翻译家潘耀华翻得真好。许先生笑道:“那是我写的。”细问,原来潘耀华也住北师大,离许先生家不远,且二人十分熟悉,所以潘耀华每译一部卓别林的电影都要请他润色修改。
许先生也是有生活情趣的人。他好养花种草,客厅里当年有两样东西最惹眼,一是满架满柜的书籍,一是高高低低的花草,家具则是陈旧的。在花香与书香的熏陶中,坐在那时刻要留神挂破裤子的破沙发上,与他天南海北地闲谈,真是一种享受。
这些年里,许先生讲述他的学术生涯、治学途径、人生道路,都会一再提到、回顾我祖父对他的影响和教诲。其实,一个人的一生,名师的教诲固然是重要的,然而,路毕竟是自己走出来的。50年代时,古代汉语算作过时的封建时代的那套学问,一些古代文化的课被砍掉,祖父也“失业”改行去教现代汉语。那时有多少青年人不愿追随时代当弄潮儿,而去学无用的腐朽的“八股”?而50年代后期毕业留校的许先生却选择并爱上了这门被视为“枯燥”的学问。五六十年代,许先生便从祖父习《说文》、训诂,从未中辍。祖父从师大山西临汾干校奉调回京,每日到师大化学系的《新华字典》编写组上班,编写词典,许先生一星期便有两个上午去词典组,在一间小屋里从祖父“偷学”《说文》。周末,又常来家里讨教。就这样,水滴石穿,终成方家。
有段时间祖父不在家,许先生虽然也自顾不暇,但还隔三差五来家看我祖母。有一次我从外地回家,看见他手里拿了两包油纸包裹细麻绳捆扎的点心,正和祖母来回推让。只听他说:“老师不在,做学生的应该。”祖父最后的那段日子,是在友谊医院度过的。许先生时任中文系主任,自然又是少不了操持。
前几年,香港凤凰电视台录制了对许先生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吴小莉问许先生,您现在有这么多职衔,最看重哪一个?答曰:“先生。”先生即教师。当教师,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冬烘八股,易也,饱学深思,难矣,更何况还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训诫令人不敢懈怠。正因为做教师,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因此也无上荣光。桃李满天弦歌遍地,是我中华文明的根基所在。
(有删改)
相关链接:
人们认识许嘉璐,多因他的行政角色,其实他还是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训诂学、《说文》学、古代文化学、中文信息处理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自1959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许嘉璐的行政职务跨过好几个台阶,但“教师”这个角色,他从未放弃过。
(卢昱、逄春阶《许嘉璐:唤醒心底的“中国智慧”》)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
A.在作者心中,许嘉璐先生从未改变,永远年轻,这是因为他能和人很好地沟通,学习上不给作者压力,不说教诲的话,多才艺且有生活情趣。
B.因为古汉语是过时的封建学问、无用的腐朽八股,没有青年人愿意学,许嘉璐先生却爱上这门枯燥的学问,他一直跟着陆宗达躲在小屋偷学。
C.许嘉璐先生的专业是古汉语,他常帮助潘耀华润色修改卓别林电影的台词译文,《舞台生涯》里有几句就是他写的,说明他现代汉语也很好。
D.许嘉璐先生多因他的行政角色为人所知,但在众多职衔中的他最看重“先生”,他深知做一个受人爱戴的教师不容易,也为此感到无上荣光。
E. 许嘉璐先生之所以能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与他的勤奋用功、追求探索精神有关,与他的天赋和生活情趣有关,与陆宗达的教诲和影响有关。
【小题2】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先生为什么永远是二十多,至多三十多岁?请简要分析。
【小题3】在祖父的朋友、学生中,我和妹妹喜欢许嘉璐先生的原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小题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师大的校训。请从许嘉璐先生的“学”和“行”中任选—方面,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11 10:15:0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刘章,汉高祖刘邦之孙,齐王刘肥次子,封朱虚侯。朱虚侯年二十,有气力,忿刘氏不得职。尝入侍高后燕饮,高后令朱虚侯刘章为酒吏。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高后曰:“可。”酒酣,章进饮歌舞。已而曰:“请为太后言耕田歌。”高后儿子畜之,笑曰:“顾而父知田耳。若生而为王子,安知田乎?”章曰:“臣知之。”太后曰:“试为我言田。”章曰:“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吕后默然。顷之,诸吕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剑斩之,而还报曰:“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太后左右皆大惊。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因罢。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刘氏为益强。

(2)其明年,高后崩。赵王吕禄为上将军,吕王产为相国,皆居长安中,聚兵以威大臣,欲为乱。朱虚侯章以吕禄女为妇,知其谋,乃使人阴出告其兄齐王,欲令发兵西,朱虚侯﹑东牟侯为内应,以诛诸吕,因立齐王为帝。

(3)孝文帝二年,以齐之济北郡立兴居为济北王,与城阳王俱立。立二年,反。始大臣诛吕氏时,朱虚侯功尤大,许尽以赵地王朱虚侯,尽以梁地王东牟侯。及孝文帝立,闻朱虚东牟之初欲立齐王,故绌其功。及二年,王诸子,乃割齐二郡以王章兴居。章兴居自以失职夺功。章死,而兴居闻匈奴大入汉,汉多发兵,使丞相灌婴击之,文帝亲幸太原,以为天子自击胡,遂发兵反于济北。天子闻之,罢丞相及行兵,皆归长安。使棘蒲侯柴将军击破虏济北王,王自杀,地入于汉,为郡。

节选自《史记•齐悼王世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乃使人出告其兄齐王 (__________)   ② 为我言田 (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尝入侍高后燕饮B.顾而父知田耳
C.文帝亲幸太原D.故绌其功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高后令朱虚侯刘章酒吏   太后曰:“试我言田。”
B.若生而为王子,知田乎?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C.无以罪也。罢  以诛诸吕,立齐王为帝
D.聚兵威大臣,欲为乱。   许尽赵地王朱虚侯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
②业已许其军法,无以罪也。
【小题5】第①段表现了刘章□□□□、□□□□的个性特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肃,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影),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高祖器重礼遇日有加焉,或屏左右相对谈说,至夜分不罢。肃亦尽忠输诚,无所隐避。寻除辅国将军,赐爵开阳伯;肃固辞伯爵,许之。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伐淮北,令肃讨义阳,未克,而萧鸾遣将裴叔业寇涡阳。刘藻等救之,为叔业所败。肃表求更遣军援涡阳,高祖得表览之怃然,曰:“当以藻等锐兵新败于前,事往势难故也。今日之计,唯作必克之举。”肃乃解义阳之围,以赴涡阳,叔业乃引师而退。以破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开国子,食邑三百户。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
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有司奏以肃忠心大度,诏谥宣简。
(节选自《魏书·王肃传》)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觉坐之疲淹也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B.肃乃解义阳之围 平明,汉军乃觉之
C.肃自谓《礼》《易》为长 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D.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 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肃自谓《礼》《易》为长 长:专长
B.或屏左右相对谈说 屏:回避
C.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归顺
D.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过:超过
【小题3】下列对文学知识的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的字是在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是男子在社会上的正式用名。季父:小叔父。
B.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授予官职。
C.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节,也称“旄节”,古代使者出使所带的礼物。相坐:相连坐(治罪)。古代法律规定,凡犯谋反大罪者,其亲属也要连同治罪,称为“连坐”或“相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3)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人。父鸣九,官安徽合肥梁园巡检。玉麟年十六,父卒,族人夺其田产,避居郡城,为协标书识以养母。知府高人鉴见其文,奇之,招入署读书,为附生。新宁匪乱,从协标剿捕。叙功,大吏误以为武生,拔补临武营外委,不就。至耒阳,佐当商理事。粤匪至,罄所有资助县令募勇筹防。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咸丰三年,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六年,擢广东惠潮嘉道。十ー年,授广东按察使。同治元年,授兵部右侍郎,节制镇将。诸将冲锋,玉麟每乘小船督战,以红旗为识,或前或后,将士皆惴惴尽力。间入陆军察战状,往来飘忽无定踪,所经行军民莫敢为奸宄。
光绪九年,擢兵部尚书,以衰病辞。会法、越构兵,命赴广东会筹防务。玉麟募四千人从行,驻大黄駪。遣部将防琼州、钦州、灵山,驻沙角、大角,与粤军联合。增兵设垒,编沙户渔舟,分守内沙港汊。法兵竟不至。
十一年春,和议旋成,停战撤兵。玉麟疏请严备战守,以毖后患,陈海防善后六事。是秋,以病乞休,温诏慰留。十四年,扶病巡阅。至安庆,巡抚陈彝见其病笃,以闻,诏允开缺回籍,仍留巡阅差使。十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建专祠立功地,谥刚直。
玉麟刚介绝俗,素厌文法,治事辄得法外意。不通权贵,而坦易直亮,无倾轧倨傲之心。历奉命按重臣疆吏被劾者,皆主持公道,务存大体,亦不为谿刻。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民有枉,往往盼彭公来。朝廷倾心听之,不居位而京察屡加褒奖,倚畀盖过於疆吏。生平奏牍皆手裁,每出,为世传诵。好画梅,诗书皆超俗,文采风流亦不沫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九十七・彭玉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B.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C.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D.曾国藩治水师/成十营/辟领一营/其九营多武员白事/悉倚玉麟/隐主全军/草创规制多所赞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琴是彭玉麟的字,中国古代“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一般人都能彼此直呼其名而不能直呼其字。
B.开缺,此处指彭玉麟卸任。旧时官吏因故不能留任,朝廷免除其职务,准备另外选人充任,叫开缺。
C.赐恤,此处指的是彭玉麟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功劳大小,追赠官爵,褒封谥号,并给其家属抚恤金。
D.奏牍,在此处指奏章。其本义为书写奏章的简牍,后来引申为奏章。“无案牍之劳形”的“案牍”有公文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玉麟治军有方。他在做兵部右侍郎的时候,曾坐着小船督战,以红色旗帜作为标志,有时在前,有时在后,将士们都紧张害怕而竭尽全力。
B.彭玉麟心系国家。光绪九年他已经因为年老生病而辞官,却恰逢法国和越南交战,朝廷命令他带着四千人奔赴广东,他便不顾病体防守广东。
C.彭玉麟精通防务。中法和议,但彭玉麟上书奏请对作战和防守进行周密准备,来防备后来的祸患,并陈述之后海防要妥善处理的六件事情。
D.彭玉麟刚直耿介。他不与权贵相交往,不会排挤打压同僚。多次奉命查办被弹劾的重要大臣和地方高级官员,都主持公道,也不做刻薄的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贼知有备,不来攻,城获全。玉麟不原叙功,但乞偿所假钱,以是知名。
②每出巡,侦官吏不法辄劾惩,甚者以军法斩之然后闻,故所至官吏皆危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讫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迁。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因众心,早图关中,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

建兴六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七年卒,追谥顺平候。

(节选自裴松之《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驳,驳议,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其他有章、奏、表等。
B.建兴,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C.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四面各有关口,故称“关中”
D.注,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命裴松之作补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B.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拒绝娶赵范的寡嫂,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C.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刘备就主动结交他;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后来又多次升迁他的职位,死后还追谥他为顺平侯。
D.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刘备表示反对,主张把田宅归还给百姓以安其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汹汹,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
(2)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 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②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