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芳字伯支,彭城丛亭里人。父邕,宋兖州长史。邕同刘义宣之事,身死彭城,芳随伯母房逃窜青州,会赦免。芳虽处穷窘之中,而业尚贞固。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诵经不寝。兼员外散骑常侍。从驾洛阳,自在路及旋京师,恒侍坐讲读。芳才思深敏,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辨析无疑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王肃之来奔也,孝文雅相器重,朝野属目。芳未及相见。尝宴群臣于华林,肃语次云:“古者唯妇人有笄,男子则无笄。"芳曰:“推经《礼》正文,古者男子妇人俱有笄。又《礼内则》称:‘子事父母,鸡初呜,栉缅笄总。’以兹而言,男子有笄明矣。”高祖称善者久之,肃亦以芳言为然。孝文迁洛,路由朝歌,见殷比干墓,怆然悼怀,为文以吊之。芳为注解,表上之。诏以芳经学精洽,超迁国子祭酒。以母忧去官。孝文崩于行宫,及宣武即位,芳手加衮冕。孝文袭敛,暨乎启祖、山陵、练祭,始末丧事,皆芳撰定。出除青州刺史,为政儒缓,不能禁止奸盗;然廉清寡欲,无挠公私。还朝,议定律令。芳斟酌古今,为大议之主,其中损益,多芳意也。宣武以朝仪多阙,其一切诸议悉委芳修正,于是朝廷吉凶大事,皆就谘访焉。芳沈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孝文尤器敬之,动相顾访。太子恂之在东宫,孝文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帝叹其谦慎。帝更敕芳举其宗女,芳乃称其族子长文之女,孝文乃为恂娉之,与郑懿女对为左右孺子焉。崔光于芳有中表之敬,每事询仰。卒,谥文贞侯。
(节选自《北史·卷四十二·列传第三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辩析无疑/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
B.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辩析无疑/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
C.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辩析/无疑/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
D.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辩析无疑/于是礼遇日隆/赏赉丰渥/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据说是三皇五帝之书,后来成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B.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及笄是指女子成年。
C.行宫,古代京城内供帝王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D.中表,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兄弟”。文中崔光与刘芳就是中表兄弟关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芳虽处窘境,但能专心学业。他早年遭遇了家庭不幸,随伯母漂泊流离,但他白天抄书谋生,晚上则诵读经书,深夜不眠,学习非常刻苦、用心。
B.刘芳学问深厚,让人称善信服。他曾就王肃关于古代只有妇女用簪、男人则不用簪的观点引经据典予以反驳,高祖和王肃听后都认为他的话很对。
C.刘芳谦虚谨慎,处事轻重得体。孝文帝打算为太子恂聘纳刘芳的女儿,刘芳以女儿年龄偏大、相貌不般配为由而拒绝,孝文帝叹服他的谦虚谨慎。
D.刘芳为政宽柔,但能秉持正道。他一度在地方任职,由于为政仁爱缓和,不能禁奸邪偷盗行为;但他能够洁身自好,不屈服于公私势力的压力。
【小题4】把文中域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肃之来奔也,孝文雅相器重,朝野属目。
(2)芳斟酌古今,为大议之主,其中损益,多芳意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5 11:1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 颂,因言:“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 天子哀怜之。若今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 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罪故,罢宰 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 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有大臣体,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 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以客罪故罢宰相。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 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 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后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 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 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 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数:多次
B.臣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属:归属
C.罪细.,不宜免大臣 细:微小
D.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白:告诉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琯以.客罪故,罢宰相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甫谢,且.称
C.陛下果委而.相之   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D.陛下其.忍弃之     观其.深念主忧
【小题3】下列对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B.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C.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D.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小题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少时家贫,科举不中,后因赋文被赏识。皇帝称赞他文风“沉郁顿挫,随时敏给”, 可及扬雄、枚皋。
B.杜甫与房琯为布衣之交。房琯获罪时,他挺身而出,上疏劝谏,不顾安危,在皇帝面前 反复为房琯求情。
C.杜甫一生漂泊贫困,秦州时甚至负薪拾橡栗自给。流寓蜀地,幸得好友严武接济。严武 死后,他辗转于梓、夔之间。
D.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加约束,也因此被严武怀恨在心。后来严武心起杀意,幸得严母 解劝才得幸免。
【小题5】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谥曰玄英先生。

②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君馈栗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

(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

注:①蓄:保存。②比喻科举及第。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⑤指平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辄主人(_____________) (2)王公嘉其(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遂相师友”中的“师友”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
A.吾得事之
B.至尊而制六合
C.天下集响应
D.假舟揖者,非能
E.能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小题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见干器 句读不知
B.行吟醉卧自娱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C.何乐谥为康哉   骊山北构西折
D.昔先生国君用相 慎勿妇死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小题5】第②段,作者写黔娄的目的是__________
【小题6】阅读全文,概述方干的性格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论,字廷议,进(许进,字季升)少子也。嘉靖五年进士。嘉靖五年进士。授顺德推官,入为兵部主事,改礼部。好谈兵,幼从父历边境,尽知厄塞险易,因著《九边图论》上之。帝喜,颁边臣议行,自是以知兵闻。累迁南京大理寺丞。会廷推顺天巡抚,论名列第二。帝曰:“是上《九边图论》者”,即拜右佥都御史,任之。白通事以千余骑犯黄崖口,论督将士败之。再犯大木谷,复为官军所却。录功,进右副都御史。岁余,以病免。俺答薄都城,起故官抚山西。录防秋功,进兵部右侍郎,召理京营戎政。以筑京师外城转左。
三十三年出督宣、大、山西军务。奸人吕鹤初与邱富以左道惑众。富叛降俺答,为之谋主。鹤遣其党阑出塞外,引寇入犯,为侦卒所获。论遣兵捕鹤,并诛其党。以功进右都御史,再以功进兵部尚书,荫子锦衣世千户。翁万达为总督,筑大同边墙六百里,里建一墩台于墙内。后以兵少墙不能守,尽撤而守台。论言:“兵既守台,则寇攻墙不得用其力。及寇入墙,率震骇逃散。请改筑于墙外,每三百步建一台,俾矢石相及。去墙不得越三十步,高广方四丈五尺,其颠损三之一,上置女墙、营舍,守以壮士十人。下筑月城,穴门通出入。度工费不过九万金,数月而足。”诏立从之。寇万骑犯山西,论督军遮破之朔州川。其犯宣府、龙门者,亦为将士所败,先后俘斩五百三十有奇。加太子太保,荫子如初。
三十五年,兵部尚书杨博以父丧去,召论代之。当是时,严嵩父子用事,将帅率以贿进。南北用兵,帝责中枢甚急。丁汝夔、王邦瑞、赵锦、聂豹,咸不得善去。论时已老,重自顾念。一切将帅黜陟,兵机进止,悉听世蕃指挥,望由此损。俺答子辛爱愤总督杨顺纳其逃妾,拥众围大同右卫城数重,城中析屋而爨。帝闻,深以为忧,密问嵩。嵩意欲弃之而难于发言,则请降谕问本兵。论请复右卫军马,岁办五十万金,故为难词,冀以动帝。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三十八年复起故官,督蓟、辽、保定军务。把都儿犯蓟西,论厚集精锐以待。至则为游击胡镇所破。分掠沙儿岭、燕子窝,又却,乃遁去。事闻,厚赍银币。寻又奏密云、昌平二镇防秋,须饷银三十余万。给事中郑茂言论奏请过多,请察其侵冒弊,诏论回籍听勘。给事中邓栋往核,具得虚冒状,夺官闲住。未几卒,年七十二。隆庆初,复官,谥恭襄。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B.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C.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D.帝顾亟措饷发兵/易置文武将吏/右卫围亦寻解/给事中吴时来劾杨顺/因言论雷同附和/日昏酣/置边警度外/帝遂削论籍/嵩微为之解/亦不能救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官,官名,唐朝始置,明代对推官职掌一般都说是“专掌刑名”,或者说“理刑名”。
B.荫子,指子弟承荫,荫,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尊号,另外也有“称为”的意思,如“身死无名,谥为至愚”。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论喜研兵法。他从小跟从父亲在边境,对边界上的险阻与平坦情况全部了解,并写了《九边图论》星上,得到皇帝的赏识。
B.许论屡建军功。他多次打败白通事,后又抓捕了吕鹤,并诛杀了他的党羽,还多次打败了蒙古兵的进犯,他不但因功升职,还因功荫子。
C.许论年老不为。严嵩父子专权时,他一切听严氏父子的,他按严嵩想法,故意说右卫军马每年需五十万军饷,希望以此让皇帝放弃右卫城。
D.许论起复受赏。嘉靖三十八年,他复任蓟辽总督,当时蒙古兵进犯蓟西,他集中精锐部队以待,击退把都儿等进犯,后受皇帝重赏银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去墙不得越三十步,高广方四丈五尺,其颠损三之一,上置女墙、营舍,守以壮士十人。
(2)给事中郑茂言论奏请过多,请察其侵冒弊,诏论回籍听勘。给事中邓栋往核,具得虚冒状,夺官闲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廉信,与下均劳苦。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十二年夏,丁外艰去。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金都御史。十七年四月,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钱计议,主立福王。群臣入朝,王色报欲避。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既朝,议战守。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王唯唯。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祚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王嘉答之。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杰大感悟,奉约束。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遂如徐州。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遂杀之。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B.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C.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D.陛下践阼初/祗渴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作为官职,始设于战国时期,文中与表示医生含义的“郎中”不一样。
B.服阕,指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任官者在服丧期满后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十五叫望,每月初一叫晦,表示迎接新月。
D.袍笏,指朝服和手板。上古自天子以至大夫,士人朝会时皆穿朝服执手板。后世唯品官朝见君王时才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可法以身作则,深受士内容兵拥戴。他为人清廉守信,与部下分担劳苦;带兵作战的时候,没有私心,严格要求自己,激发了士兵们的士气。
B.史可法才能出众,深受朝廷信任。在危急时刻,他与凤阳总督马士英、阮大铖商量,主张拥立福王,后来参与商议战守之事,意见得到朝廷认可。
C.史可法胸怀大义,做事考虑大局。总兵高杰驻扎扬州时,非常桀骛不驯,史可法以君臣大义引导他,高杰感动醒悟,接受他的指挥,并率军北伐。
D.史可法忠君爱国,坚守刚烈气节。北都危急时,他誓师北伐;听到北都已被攻破,身披白衣发丧,十分悲痛;在清兵攻破扬州城时,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2)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① 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② 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平民百姓。②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小题1】下列对画横线文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B.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C.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D.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老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
B.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类似的词语还有“践祚”。
C.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是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察举和征辟,到隋朝才科举取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
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
D.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2)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