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永芳,辽东铁岭人。在明官抚顺所游击。太祖克乌喇,乌喇贝勒布占泰走叶赫。太祖伐叶赫,叶赫愬于明。明使告太祖,诫毋侵叶赫、太祖以书与明,言叶赫渝盟悔婚,复匿布占泰,不得已而用兵,躬诣抚顺所,永芳迎三里外、导入教场,太祖出书畀永芳,乃引师还。

后三岁为天命元年,又三岁,始用兵于明,师至抚顺所,遂合围,使持书谕永芳曰:“明发兵疆外卫叶赫,我乃以师至。汝一游击耳,战亦岂能胜?汝多才智,识时务,我国方求才,况如汝者,有不加以宠荣与我一等大臣同列者乎?汝若欲战,我矢岂能识汝?若我师入城,男妇老弱必且惊溃。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永芳得书,立城南门上请降,而仍令军士备守具。上命树云梯以攻,不移时,师登陴,斩守备王命印等。永芳冠带乘马出降,匍匐谒上,上于马上以礼答之,传谕勿杀城中人。明日,命隳其城,编降民千户,迁之赫图阿喇。命依明制设大小官属,授永芳三等副将,以上第七子贝勒阿巴泰女妻焉。太祖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亦自永芳始。

六年,下辽、沈。永芳皆从,以功授三等总兵官。明巡抚王化贞及诸边将屡遣谍招永芳,永芳辄执奏,上嘉奖,敕免死三次。

太宗即位,以朝鲜与明将毛文龙相应援,命贝勒阿敏等帅师讨之,永芳从。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克义州,分兵攻铁山,击走文龙:进下定州、安州,次平壤,遂渡大同江。

朝鲜毛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萌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遣大臣莅盟。阿敏欲遂攻其都城,永芳进曰:“前与朝鲜书,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今食言不义。盍暂驻待之?”诸贝勒皆是其言,阿敏怒,叱永芳曰:“尔蛮奴,何多言!我岂不能杀尔耶?”师再进,次平山,倧所遣大臣至师,卒如永芳议,遣刘兴祚、库尔缠如倧所,莅盟而还。

八年,永芳卒。

(选自《清史稿·列传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B.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遺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C.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D.朝鲜王李倧使赍书迎师/诸贝勒答书历数其罪/许以遣大臣莅盟/当班师/使既行/师复进/次黄州/倧使驰告已遣大臣莅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梯,在古代属于战争器械,是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
B.陴,古代指城上的矮墙,亦称“女墙”,俗称“城垛子”。
C.副将,古代指各级主将的辅佐将领,在职位上略低于偏将 。
D.蛮奴,本指舞姬、婢仆,后来指对南方落后部族的蔑称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永芳给太祖留下较好印象。当年太祖攻打叶赫时,亲自前往抚顺千户所李永芳的驻地,李永芳出迎三里,表示出对太祖的敬意。
B.李永芳因有才能受赏识。太祖围困抚顺时,对李永芳非常赏识,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并劝他识时务。最终,李永芳权衡之后归顺了太祖。
C.李永芳军功卓著。他多次跟随太祖出征,在攻打辽阳、沈阳等战役中建立了功勋,因此被授予三等总兵官,并被赐予“免死三次”的特权。
D.李永芳作战讲道义。在跟随阿敏攻打朝鲜时,阿敏要攻打朝鲜的都城,李永芳认为这样做不义,应该等朝鲜的大臣来。结果遭到阿敏的训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谓我恫喝,汝思区区一城且不能下,安用兴师?
(2)上谕阿敏等曰:“朝鲜理当讨,然非必欲取之。凡事相机度义而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3 06:02: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是个“双面侠”

柯利尔·津萨贝尔

①上海是我中国之旅的第一站,她所呈现出来的力量和雄伟令我感到疑惑,惊奇甚至有点望而生畏。除了纽约,她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处处充满着庄重的气息。那绝对是一个人造奇迹,它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深深爱恋并肃然起敬。当我们行走于这雄伟的城市间,都市景观极度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可谓包罗万象,势不可挡。

②□一开始的时候,你还会觉得一种随波逐流的快感,但顷刻间你就会被一种放任离弃、格格不入的感觉笼罩着。你会发觉,城市生活让人感到身心疲惫,即使对于那些一开始兴致勃勃想要融入城市生活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在这种极度的刺激和兴奋状态下,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

③在城市里,每天都上演着戏剧性的相遇,让那些原本没有交集的各类社会群体有了交汇的一天。几乎在所有的大都市里,都同时包容了精英团体和弱势群体,腰缠万贯的富人和流离失所的穷人,满怀希望的人和垂头丧气的人,目标明确的人和漫无目的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不断地在城市进进出出,给她注入新鲜血液,添加全新的社会元素。有的人来此地追求他人的认可,有的则是寻求藏身之所。他们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却奉行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哲学。但毕竟他们身在“同一屋檐下”,经常会擦肩而过甚至有面对面的交流。对他们而言,分歧在所难免,但是很多时候总能够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对于那些不是在城市里出生的群体而言,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很多时候意味着一种抉择:即不要带着家乡的习俗去生活,而要入乡随俗,学习城市的生活方式。

④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使得社会纽带也日益松动。随着小社群归属感的消逝,社会对于个体的约束也在渐渐削弱。人们开始不愿意和家人分享他和朋友在闲暇时的作为,他们的老师也不再是和家长最为亲密的人了——现在在我的国家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些流言蜚语曾经让人们循规蹈矩,埋头苦干,时刻铭记要服从权威,免于降职。而现在看来,它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也已是微乎其微了。

⑤城市是神秘的,她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里,城市的内涵总是超越了物质的意义。她成了所有发生在她身上的事件的化身。宗教运动赋予耶路撒冷圣城的神圣。索多玛(罪恶之城)在圣经时代就成为腐败罪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借用sodomy这个词来解释宗教中一些禁止的行为。在当今的以色列,我所居住的城市常被贬低成堕落颓废、不关心国家政治等等。更有甚者将其描绘成对以色列不忠诚的城市,当人们提及“特拉维夫人”的时候,他们指的是那种独善其身,无心国事的人。

⑥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稍许不同的城市影响吧,她们身上折射出一些举世共通的社会现象。全球的大城市都有着如下的标签:鱼龙混杂,优裕富奢;超荷,强大,浮华。所有这些共性也都映射在城市的居民身上,因而城市或许诠释着一种赤裸裸的“造钱式”生活,抑或是蕴含着放浪形骸的不羁与散漫。

⑦如果城市真的有性格,那么它只能被感知。但她的性格却是在人们反复的叙述中所表现出来的,表现在人们的倾诉中,表现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表现在文化中,无论是阳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那些关于城市的故事,塑造了并重塑着城市的个性,最近最为贴切的例子莫过于电视剧《欲望都市》了。但如果我们回顾古代,不难发现文学作品长久以来一直创造着大城市的性格,荷马所吟诵的特洛伊,维吉尔所刻画的古罗马,但丁所描绘的中世纪翡冷翠……

⑧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每个人的心境。城市可能险象丛生,令人厌恶,但也可能启迪人心,寄托欲火,满载恐惧。正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城市是个不折不扣的“双面侠”。

【小题1】第②段末句“迷失自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自然风景是兼容并蓄的,而城市风光从本质上看显得有点排外,因而很容易让人产生疏远感。
②然而,与自然风景不同的是,城市并不包容每一个参观的游客。
③和大自然一样,城市的迷人风光为每一个人而敞开。
④城市的节奏,如同她快速跳动的脉搏,是在奔跑着的。
⑤城市作为人类伟大成就的标志,总是时刻炫耀着自己的卓越功绩。
A.⑤④①②③B.④③①②⑤C.⑤③②①④D.③①②⑤④
【小题3】简析第⑤段举了多则例子的用意。
【小题4】联系全文,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小题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上海是作者所见过的最宏伟的都市,因为它处处显示着卓越的功绩。
B.随着过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对个体的约束力逐渐减弱。
C.在同一个城市里,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生活都怀有相同的憧憬和向往。
D.全球大城市的共性折射在居民身上,表现为一种超负荷的忙碌匆忙。
【小题6】在本文中,作者用“双面侠”一词来隐喻“城市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请根据文章内容,阐述你对 “双面”(即两面性)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