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冯应京,宇慕冈,盱眙人。万历二十年进士。二十八年,擢湖广佥事,分巡武昌、汉阳、黄州三府。税监陈奉恣横,巡抚支可大以下唯诺惟谨,应京独以法栽之。其年十二月,有诸生要被其辱,诉上官。市民从者万余,哭声动地,蜂涌入奉廨,诸司驰救乃免。应京捕治其爪牙,奉怒,阳饷食而置金其中,应京复暴之,益惭恨。明年正月,置酒邀诸司,以甲士千人自卫,遂举火箭焚民居。民群拥奉门。奉遣人击之,多死,碎其尸,掷诸途。可大噤不敢出声,应京独抗疏列其十大罪,奉亦诬奏应京挠命,陵敕使。帝怒,命贬杂职,调边方。给事中田大益、御史李以唐等交章劾奉,乞宥应京。帝益怒,除应京名。缇骑抵武昌,民知应京获重谴,相率痛哭。奉乃大书应京名列其罪榜之通衢士民益愤聚数万人围奉廨奉窘逃匿楚王府遂执其斥牙六人投之江,并伤緹骑;詈可大助虐,焚其府门,可大不敢出。奉潜遣参随三百人,引兵追逐,射杀数人,伤者不可胜计。日已晡,犹纷拏。应京囚服坐槛车,晓以大义,乃稍稍解散。奉匿楚府,逾月不敢出,亟请还京。帝愠甚,手诏内阁,欲究主谋。一贯言民心宜静,请亟遣重臣代可大拊循,因以侍郎赵可怀荐。帝乃褫可大官,令可怀驰往。未至,可大已遣兵护奉行。舟车相衔,数里不绝。可怀入境,亦遣使护之。奉得迄逦去。应京之就逮也,士民拥槛车号哭,车不得行。既去,则家为位祀之。三郡父老相率诣阙诉冤,帝不省。系应京诏狱,拷讯久之不释。应京乃于狱中著书,昕夕无倦,著煌煌二十八卷《经世实用编》。三十二年九月,星变修省。廷臣多请释系囚,于是应京获释。应京志操卓荦,学求有用,不事空言,为淮西士人之冠。出狱三年卒。天启初,赠太常少卿,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冯应京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乃大书应京名列/其罪榜之通衢/士民益愤/聚数万人围/奉廨/奉窘/逃匿楚王府/遂执其斥牙六人/投之江
B.奉乃大书应京名/列其罪/榜之通衢/士民益愤/聚数万人围/奉廨/奉窘/逃匿楚王府遂执其斥牙六人/投之江
C.奉乃大书应京名列/其罪榜之通衢/士民益愤/聚数万人围奉廨/奉窘/逃匿/楚王府遂执其斥牙六人/投之江
D.奉乃大书应京名/列其罪/榜之通衢/士民益愤/聚数万人围奉廨/奉窘/逃匿楚王府/遂执其斥牙六人/投之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晡,又名日晡,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晡时是十二时辰之一,即申时,上午7时整至上午9时整。
B.缇骑:穿红色军服的骑士,泛称贵官的随从卫队,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此文选自《明史》,文中应该指的是明代锦衣卫校尉。
C.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也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D.褫,有剥夺之意,在文中指革除官职。与之相类似的说法有“罢、免、废、夺、黜、绌、革”等。如:“不胜其任者废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奉恣横,巡抚以下的官员唯唯诺诺。只有冯应京以法决断与他斗争。有个生员的妻子被他们侮辱,应京抓捕了其爪牙。
B.百姓得知缇骑抵达武昌后,立即围攻衙门,打伤缇骑,陈奉派人射杀百姓,城中一片混战,应京坐在囚车中劝说百姓解散。
C.田大益、李以唐等同僚上奏章弹劾陈奉,请求皇上宽恕应京。冯应京被逮捕时,百姓围着囚车痛哭,车辆无法前行。
D.冯应京被关进刑部大牢,受到酷刑拷打,很久不被释放。他在狱中坚持著述,早晚不懈怠,写成二十八卷大作《经世实用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怒,阳饷食而置金其中,应京复暴之,益惭恨。
(2)应京独抗疏列其十大罪,奉亦诬奏应京挠命,陵敕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9 01:4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㭎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过郡邑,核吏治,民隐  咨:询问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  绌:不足,不够
C.或原吉背初议   尤:怨恨,归咎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    寝:睡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九载满,蹇义皆宴便殿   ②嬴而不助五国也
B.①久,移驻蕲州 ②顷,烟炎张天
C.①退则恂恂无预者 ②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①言者劾大臣    ②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B.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C.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D.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A.①④⑥B.①②⑤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C.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速哥,蒙古人,以壮勇居军中。岁甲寅,宪宗命从都元帅等入蜀。乙卯,万户刘七哥与宋兵战巴州,失利,陷敌中。速哥驰入其军,夺刘七哥等以归。又从都元帅纽璘败宋将刘整,破云顶山城。纽璘受诏会涪州,至马湖江,速哥以革为舟,夜渡江至行在所,陈道梗失期,帝慰遣之。未几,复自涪州入奏事,遇宋军于三曹山,速哥众仅百余,奋兵疾战,败之,夺其器械旗鼓以归。

世祖即位,赐白金、弓刀、鞍勒。至元二年,四川行省遣速哥招收降民,得三千余人。四年,从征泸州,取泸川,赏赉加厚。用平章政事赛典赤荐,迁行尚书省员外郎。九年,建都蛮叛,速哥将千人为先锋,破黎州火尾寨,攻连云关。十一年,进围嘉定,速哥率舟师会平康城,修筑怀远等寨,夺其要害。成中大震,宋将率舟师遁。速哥追击,溺死者不可胜计,遂与中使沈答罕徇下流诸城,紫云、泸、叙皆降。进围重庆,速哥以所部兵镇白水、马湖江口。十三年,帝道脱术持诏谕其守臣使降,不听,乃分兵为五道,水陆并进攻之。众军不利,唯速哥获战舰三百艘,俘其众百三十人。涪州守将遣书纳降,速哥率千人往察其情伪。速哥至涪州,果降,遂入其城。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时泸州复叛,速哥从大军讨平之。重庆受围久,其守将赵安开门出降,制置使张珏遁,速哥追破之,虏百余人及其舟二十余艘。以功授成都水军万户。二十九年,入朝,加都元帅。元贞元年,家居数岁卒。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B.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C.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D.重庆守臣张万率众来袭/速哥一日夜出兵/凡与十八战/斩首三百余级/万败走未几/万复以积兵三千人来攻/又战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寅”属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用作纪年、月、日序号。
B.“世祖”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庙号,世祖一般是王朝开创者或有作为的君主专用庙号。
C.“行省”即“行中书省”,是元代的中央官府机构,主要进行军事管理掌管军政事务。
D.“万户”在元代为军队官职名称,即“万夫之长”,按统兵人数多少,级别各不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速哥强壮勇猛,善于冲锋陷阵。元宪宗年间,他参与了征讨四川的巴州大战,攻破云顶山城,在三曹山以少胜多,击溃宋军,缴获军器旗鼓等战利品。
B.速哥战功显赫,受到朝廷赏赐。元世祖即位,他受赏白银、弓刀和马鞍;他跟从征讨泸州,夺取泸川,赏赐非常丰厚;他曾先后担任要职,深得器重。
C.速哥连年征战,多次平定叛乱,建都蛮叛乱,速哥率领千人为先锋,攻破黎州火尾寨,攻下连云关从而平定叛乱;泸州反叛,速哥跟从大军讨伐平定。
D.速哥粗中有细,遇事行动谨慎。元军围攻重庆时,涪州守将派人送来书信归降,速哥率领千人前往察看情况的真伪,果然是真降,这之后才进入涪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哥以革为舟,夜渡江至行在所,陈道梗失期,帝慰遣之。
(2)速哥追击,溺死者不可胜计,遂与中使沈答罕徇下流诸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又称春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域,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目:“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B.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含义丰富。本文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含义不同。
C.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宫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贞吉,孟静,内江人。六岁日诵书一卷。及长,以博洽名。最善王守仁学。举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俺答①薄都城,谩书求贡。诏百官廷议,贞吉奋袖大言曰:“城下之盟,《春秋》耻之。既许贡则必入城,倘要索无已,奈何?”徐阶曰:“君必有良策。”贞吉曰:“为今之计,请至尊速御正殿,下诏引咎。”时帝遣主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②曰贞吉言是召入左顺门,令手疏便宜。立擢左谕德兼监察御史,奉敕宣谕诸军。给银五万两,听随宜劳赏。初,贞吉廷议罢,盛气谒严嵩。嵩辞不见,贞吉怒叱门者。嵩大恨。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时敌骑充斥,贞吉驰入诸将营,散金犒士,宣谕德意。

隆庆初,掌詹事府。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讲《大禹谟》称旨,命充日讲官。贞吉年逾六十,而议论侃直,进止有仪,帝深注意焉。寻迁南京礼部尚书。既行,帝念之,仍留直讲。

寇入大同,总兵官赵岢失事,总督陈其学反以捷闻,为御史燕如宦所发。贞吉欲置重罚,兵部尚书霍冀仅议贬秩。贞吉争不得,因上言:“边帅失律,祖宗法具在。今当事者屈法徇人,如公论何?”不许。

初,给事中杨镕劾霍冀贫庸,帝已留冀,冀以镕贞吉乡人,疑出贞吉意,疏辨乞罢,且诋贞吉;贞吉亦疏辨求去,诏留贞吉,褫冀官。贞吉学博才高。然好刚使气,动与物迕。九列大臣,或名呼之,人亦以是多怨。高拱、张居正名辈出贞吉后,而进用居先。成负才好胜不相下,竟龃龉而去。万历十年卒,赠少保,文肃。

(节选自《明史·赵贞吉传》,略有删改)

(注)①俺答:俺答汗,蒙古首领。②严嵩:内阁首辅。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B.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C.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D.时帝遣中使瞷廷臣/日中莫发一语/闻贞吉言/心壮之/谕严嵩曰/贞吉言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古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18岁女子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亦称为表字。
B.嘉靖是帝王年号,年号为汉武帝首创,此后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明代中央政权机构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为尚书。
D.谥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始于西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初,赵贞吉在朝廷上商讨问题结束之后,盛气地拜见严嵩。严嵩推辞没有接见他,贞吉就愤怒地呵斥严嵩的守门人,使得严嵩对他十分怨恨。
B.赵贞吉做事讲原则,总兵官赵岢失败后,总督陈其学反而上报说获胜;被御史燕如宦揭发后,赵贞吉主张处以重罚,兵部尚书霍冀只是提议降职。
C.赵贞吉深得皇帝赏识,在授于他南京礼部尚书一职后,还没有出发上任,皇帝又留下他担任直讲。
D.赵贞吉争强好胜,好意气用事。他有时直呼高官姓名,常常触犯别人;高拱、张居正名声辈分在他之后,却先于他晋升任用,他最终离开官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撰敕,不令督战,以轻其权,且不与一卒护行。
(2)穆宗幸太学,祭酒胡杰适论罢,以贞吉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