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B.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C.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D.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 通:通晓B.后天才赡逸    逸:超过一般
C.辟为僚佐 辟:开辟D.白益傲放 益:更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李白是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的,所以李白字“太白”。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得以步上仕途,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
(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6 03:3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长庚,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罄家财募乡勇,捕获巨盗。自乾隆季年,匪艇始犯福建三澎,长庚击走之。嘉庆五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寻调浙江。未几,艇匪皆为漳盗蔡牵所并。牵,奸猾善用众,既得匪艇,遂猖獗。巡抚阮元与长庚议匪艇高大,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长庚,造大舰三十,名曰霆船。连败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浙师追击于三沙,毁其船六。牵畏霆船,贿闽商造大艇。渡横洋,连劫台湾米。

诏逮治玉德,以阿林保代。既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阿林保密劾其逗留,章三上。诏密询巡抚清安泰。清安泰疏言:“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舵,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资。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实水师诸将之冠。”时同战诸镇,亦交章言长庚实非逗留。仁宗震怒,切责阿林保并饬造大梭船三十。长庚闻之,益感奋。后阿林保置酒款长庚,谓曰:“海外事无左证,公但斩一酋,以牵首报,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长庚谢曰:“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长庚缄所落齿寄其妻,志以身殉国。是年秋,击贼受伤。

十二月,追牵至黑水洋。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移时而殒。上震悼,褒恤,初拟俟寇平赐以伯爵,乃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节选自《清史稿》卷三百五十·列传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B.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C.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问修船扬帆去/
D.八年/牵窜定海/长庚掩至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总督玉德/玉德遽檄浙师收港/牵得以其间修船扬帆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署”可指“官署,公署”,指办理公务的地方,亦有“布置”等意。文中的“署”则指代理、暂任官职。
B.古时兄弟排行,以伯、叔、仲、季作次序,季是最小的。在时间上,“季”亦指最末的,如文中的“季年”即末年。
C.“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得名,在中国清代是地方军政大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称抚台、抚军。
D.“专祠”指古代朝廷专门为有大功德于民者敕封神号而立的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也可以在立功地建立专祠。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长庚一心灭贼,毁家纾难。为了杀贼保国,他拿出家中财产招募乡勇,捕获大盗;后又倾尽家资捐款置办船只器械。
B.李长庚忠诚为国,信念坚定。官场的险恶没有动摇他杀贼报国的决心;上司阿林保的好意劝告与热情款待,也没能打动他。
C.李长庚大公无私,以诚待兵。他把在战斗中获得的战利品全都拿来奖赏有功之士,因此手下将士们都愿以死报效。
D.李长庚英勇无畏,身先士卒。每次战斗他亲自掌舵驾船,带头冲锋陷阵;他还曾寄落齿给妻子表明为国捐躯之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成谮长庚。
(2)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u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公则,字君翼,天水西县人也。氐贼李乌奴作乱,攻白马,公则固守经时,矢尽粮竭,陷于寇,抗声骂贼。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谋泄,单马逃归。梁州刺史王玄邈以事表闻,齐高帝下诏褒美。

迁扶风太守,母忧去官。顷之,高祖众军次于沔口,公则率湘府之众会于夏口。郢城平,高祖命众军即日俱下,公则受命先驱,径掩柴桑。江州既定,连旌东下,直造京邑。公则号令严明,秋毫不犯,所在莫不赖焉。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公则曰:“几中吾脚。”谈笑如初。东昏夜选勇士攻公则栅,军中惊扰,公则坚卧不起,徐命击之,东昏军乃退。

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充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说。湘俗单家以赂求州职,公则至,悉断之,所辟引皆州郡著姓,高祖班下诸州以为法。

时朝廷始议北伐,以公则威名素著,至京师,诏假节先屯洛口。公则受命遘疾,谓亲人曰:“昔廉颇、马援以年老遗,犹自力请用。今国家不以吾朽懦,任以前驱,方于古人,见知重矣。虽临途疾苦,岂可僶俛辞事。马革还葬,此吾志也。”遂强起登舟。至洛口,寿春士女归降者数千户。魏豫州刺史薛恭度遣长史石荣前锋接战,即斩石荣,逐北至寿春,去城数十里乃。疾于师,时年六十一。高祖深痛惜之,即日举哀,赠车骑将军,给鼓吹一部。谥曰烈。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众军次于沔口 勒:统率,率领
B.昔廉颇、马援以年老遗  见:被
C.去城数十里乃 反:通“返”
D.疾于师 卒:最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B.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C.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D.大军至新林/公则自越城移屯领军府垒北楼/与南掖门相对/尝登楼望战/城中遥见麾盖/纵神锋弩射之/矢贯胡床左右/皆失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乌奴叛乱时,杨公则弹尽粮绝被抓。他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表面答应与李乌奴共事,暗中却另有他谋,最终独骑逃回。
B.杨公则对百姓轻刑罚薄 赋税,人口发展很快。在选用人才上,他不允许用钱买官,而是征用州郡的大姓做官,得到了高祖的肯定。
C.杨公则所率部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得到了百姓的拥护和帮助。在新林面对敌人的突袭,能够沉着应战,从而取得了胜利。
D.在北伐时,杨公则接受命令带病出征,立志要马革裹尸还。在战争中打败了敌人,最后在军中病逝,齐高祖当天就为他的去世而哀悼。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乌奴壮之,更厚待焉,要与同事。公则伪许而图之。
(2)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孙征君传
(清)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万历二十八年顺天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魏忠贤执柄,目东林诸君子为党。杨涟、左光斗、周顺昌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友。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归安茅元仪及鹿正之子善继皆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于人无町畦②,虽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亦无忌嫉者。
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注】①征君:称朝廷征聘不出的隐士为“征君”,又称“征士”。 ② 町畦(tīng qí):田界。比喻界限、规矩、约束等。引申为威仪。“无町畦”意为不摆架子。 ③鼎革:改旧换新,旧时多指改朝换代,此处指明亡清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欲著功烈 功烈:功业显赫
B.有司敦趣,卒固辞 敦趣:敦请督促
C.其后畿内盗贼数骇 畿内:京城地区
D.何故必令与吾属一辙乎    吾属:我们这些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B.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C.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D.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承宗欲疏请其参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为明清科举考试中级别最低的一级。科举取士共分四个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乡试、院试、会试、殿试。
B.弦歌,古人读诗时,用琴瑟伴奏而歌诵称“弦歌”。古人讲究音乐的教化作用,故而也以“弦歌”代指礼乐教化、文化教育。
C.祭酒,古代学官名,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员。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国立最高学府名,传授儒家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礼仪就是祭祀,所以国子监的主管被命名为祭酒。
D.朱子,即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理生万物”,强调“格物致知”,主要著作有《四书集注》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奇逢少年时风流倜傥,虽然有治世的经略又有志向抱负,但是他又不愿意勉强出来做官,而且后来也是坚持不做官,因而被称为“征君”。
B.在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党人时,孙奇逢能够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尽全力去救助被世人称为“范阳三烈士”的杨涟、左光斗、周顺昌。
C.孙承宗想请孙奇逢做官,而孙奇逢并未答应;后来为避免受到盗贼的骚扰,孙奇逢就带着家人和门生亲故到了易州。
D.本文颂扬了孙奇逢坚持陆、王、朱子之学,坚守孝义的品节,而且无论什么资质的人向他求教,他都会启发开导,使他们做好日常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