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线中,由北向南依次为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
B.大秦线、神黄线、焦(作)日(照)线
C.神黄线、焦日线、胶济线
D.神黄线、大秦线、焦日线
【小题2】下列各运输干线与山西大型煤炭的外运组合正确的是
A.大同、大秦线B.平朔、焦作—日照
C.长冶、神黄线D.太原、京包线
【小题3】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及其解决措施是
A.水—南水北调B.天然气—西气东输C.电—西电东送D.煤—西煤东运
【小题4】关于山西省煤炭基地建设,叙述正确的有
①把山西省建成能源基地的优越条件是煤炭资源丰富,地理位置适中   
②有利因素之一是交通发达,水资源丰富  
③修建铁路大秦线、神黄线,目的是为了增加煤的外运量 
④扩大煤田面积,提高煤炭的开采量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01 10: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读德国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地势南高北低,分为北部波德平原、中部中德山地和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德国除煤炭和钾盐外,矿产资源贫乏,原料供应和能源很大程度依赖进口。

材料二:二战后,德国以大规模内需为主导的恢复性建设,为能源工业、钢铁工业、建筑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工业成为德国当时的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德国重点发展了微电子技术、机械—电子技术、光—电子(复合)技术、生物技术、宇航、海洋开发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尤其是微电子技术,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汽车、机械制造、信息、通信等,从而使微电子技术成为德国新兴的支柱产业。


德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

 

第一

第二

第三

1960年

5.5%

53.5%

41%

1970年

3.9%

57.6%

38.5%

1980年

2.2%

44.8%

53%

1990年

1.29%

33.2%

65.57%

2001年

0.98%

28.86%

70.16%

2005年

0.96%

30.43%

68.61%

 

 
(1)分析德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形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二战后至1970年德国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承接了美国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的转移,分析这段时期德国承接美国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1970年后德国第二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钢铁、纺织等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请运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阐述这一阶段德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