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元标,字尔瞻,吉水人。九岁通《五经》。泰和胡直,嘉靖中进士,官至福建接察使,师欧阳德、罗洪先,得王守仁之传。元标弱冠从直游,即有志为学。举万历五年进士。观政刑部。
张居正夺情,元标抗疏切谏。且曰:“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虽可为,学术则偏;志虽欲为,自用太甚。其设施乖张者,如州县入学,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损其数。是进贤未广也。诸道决囚,亦有定额,所司惧罚,数必取盈。是断刑太滥也。大臣持禄苟容,小臣畏罪缄默,有今日陈言而明日获谴者。是言路未通也。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是民隐未周也。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杰之材,又不可枚数矣。伏读敕谕‘朕学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去,前功尽隳’,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且幸而居正丁艰,犹可挽留。脱不幸遂捐馆舍,陛下之学将终不成,志将终不定耶?臣观居正疏言“世有非常之人,然后办非常之事’,若以奔丧为常事而不屑为者,不知人惟尽此五常之道,然后谓之人。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疏就,怀之入朝,适廷杖吴中行等。元标俟杖毕,取疏授中官,绐曰:“此乞假疏也。”及入,居正大怒,亦廷杖八十,谪戍都匀卫。卫在万山中,夷獠与居,元标处之怡然。益究心理学,学以大进。巡按御中承居正指,将害元标。行次镇远,一夕,御史暴死。
元标谪居六年,居正殁,召拜吏科给事中。首陈培圣德、亲臣工、肃宪纪、崇儒行、饬抚臣五事。寻劾罢礼部尚书徐学谟、南京户部尚书张士佩。
(选自《明史·邹元标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B.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C.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圣志者/未可谓在廷无人也
D.陛下言及此/宗社无疆之福也/虽然/弼成圣学辅翼/虽圣志者/未可谓在延无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奔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
B.丁艰,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仕,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父丧称“丁内艰”,母丧称“丁外艰”。
C.廷杖,即是在朝廷上行杖打人,是对朝中的官吏实行的一种惩罚,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明代往往由厂卫行之。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居正夺情,邹元标抗疏切谏。邹元标认为张居正虽然有才,但学术根基却非正途;志向虽然远大,却过于刚愎自用。
B.邹元标上疏规劝,认为张居正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合情理,选拔贤才的路子不广,刑罚实施得太无节制。
C.邹元标认为幸好是张居正遭遇父母丧事,还可以挽留,倘若张居正去世,放弃教学,陛下的学业就不能完成,志向也终究不能确定。
D.张居正死后,征召邹元标授官吏科给事中,邹元标首先陈述培养道德观念、亲近大臣部属、严肃法令准则、尊崇儒家品行、整顿地方吏治五件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河泛滥为灾,民有驾蒿为巢、啜水为餐者,而有司不以闻。是民隐未周也。
(2)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4 03:3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昊麟征,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徐建昌府推官,擒豪猾,捕剧盗,治声日闻。父忧归,服阕,补兴化府,廉公有成,僚属莫敢以私进。
崇祯五年,擢吏科给事中。上书言:“安民之本在守令。郡守廉,县令不敢贪;郡守慈,县令不敢虐。宜仿宣宗用况钟故事,精择而礼遣之,重以玺书,假便宜久任。”时不能行。八月,淫雨损山陵,昌平地动。麟征因请罢内遣,言:“黄衣之使,初虽间有摘发,至竞同归模棱。伏愿撤回各使,以明阴不干阳之分,采公论以进退大臣,酌事情以衡量小吏,庶天变可回,时艰可济。”帝以借端渎奏,切责之。
十七年春,推太常少卿。未几,贼薄京师。麟征奉命守西直门。门当贼冲,贼诈为勤王兵求入。申官欲纳之,麟征不可,以土石坚塞其门,募死士缒城袭击之,多所斩获。贼攻益急,麟征趋入朝。至午门,魏藻德引麟征手曰:“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煎遽为?”引之出。明日城陷,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家人救之苏,环泣请日:“待祝孝廉至,一诀可乎?”许之。祝孝廉名渊,同试秋闱者也,与麟征善。明日,渊至。麟征慷慨曰:“忆登第时吟文信国《零丁洋诗》,今山河碎矣,不死何为!”酌酒与渊别,遂自经,兵部右侍郎,谥忠节。
方贼之陷山西也,蓟辽总督王永吉请撤宁远吴三桂兵守关门,冀缓急有以可恃。天子下其议,麟征深然之。辅臣陈演、魏藻德不可,谓:“弃地二百里,臣不敢任其咎。”麟征复为议数百言,六科不署名,独疏昌言,弗省。及烽烟彻大内,帝始悔不用麟征言。

(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
B.作书诀家人日/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
C.作书诀家人曰/祖宗二百七十余年宗社/一旦至此/虽上有亢龙之悔/下有鱼烂之殃/而身居谏垣无所匡救/法当褫服解带/自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古代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竹简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B.内遣,指皇帝派大臣到各地巡视,用以监督地方官吏。被派遣的官员一般可以明章或者密奏弹劾官员,各朝代称谓不同,如监察御史、巡按御史。
C.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推举官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赠,即追赠,或追封,指加封死者的官职、勋位,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的死者,如明追赠吴麟征“兵部右侍郎”,宋追封岳飞“鄂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吴麟征才能卓越,恪尽职守。初入仕途时,他捉拿有声势的不法之徒,缉捕大盗,名声日渐显著;京城危机时,他用土石堵塞城门,招募死士缒城杀敌。
B.吴麟征清廉正直,积极谏言。在兴化府任上,因为为政清廉公正,僚属没人敢因为私事求他;做了谏官,他建议皇帝选拔廉洁、仁慈的人出任郡守。
C.吴麟征忠君爱国,坚守义节。贼人攻破京城时,他给家人留下遗书后自缢,虽然被救活,但终究还是因思慕南宋的文天祥,吟诵着他的诗,慷慨赴难。
D.吴麟征审时度势,有洞察力。贼人攻破山西,六部中只有他赞同王永吉撤回宁远军的主张;贼人兵临城下,他识破了贼人以勤王为名进入京师的诡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家如天之福,必无他虞。旦夕兵饷集。公何遽为?
②麟征复为议数百言,六科不署名,独疏昌言,弗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馥字元颖,沛国相人也。建安初,说袁术将戚寄、秦翊,使率众与俱诣太祖。太祖悦之,司徒辟为。后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方有袁绍之难,谓馥可任以东南之事,遂表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怀乾、绪。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山而归者以万数。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建安十三年卒,扬州士民追思之。

馥子靖,黄初中,出为河南尹。为政初虽如碎密,终于百姓便之,有馥遗风。后迁镇北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遂开拓边守,屯据险要;又修广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蓟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嘉平六年卒。

靖子弘,累迁宁朔将军。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蛮以授蒋超,统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众屯于夏口;又遣何松领建平、宜都、襄阳三郡兵屯巴东;又加南平太守应詹督三郡水军继蒋超。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乃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敏竟不敢窥境,时人莫不称善。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

(摘编自《三国志》和《晋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B.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C.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D.于是聚诸生/立学校/广屯田兴/治茹陂及吴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为用/又高为城垒多/积木石/为战守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在我国封建时代本来是佐助的意思,后来成了副官佐或者为官署属员的通称。
B.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C.三更种稻,是我国古代农业中分区休耕的轮作方法;文中的“三更”指轮作三次。
D.守宰,泛指各级官员,文中“守”是州府地方长官,“宰”是辅佐国君的百官之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馥为政安民有法,教化百姓。他临危受命出任扬州刺史时,大行恩化,流民归集;兴修水利,兴校屯田,富民有法,施以教化,百姓乐其政。
B.刘靖为政以民为本,便民利民。他出任河南尹一职时,为政便利百姓;做镇北将军时,既屯边据险,又重视农业,兴修水利,而使得边民获利。
C.刘弘平乱精于军事,用人不疑。张昌作乱时,他重用陶侃和皮初,进据襄阳,收复荆州;陈敏进犯后,他调兵遣将,精心布局,终将陈敏击退。
D.刘氏祖孙三代为官,有所传承。刘馥为政,大行恩化,深受百姓爱戴;刘靖以民为本,有刘馥遗风;刘弘重视农业,宽刑减赋,百姓连年丰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
(2)或有间侃者,侃遣子为质,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绍圣初,御史论轼掌内外制日,所作词命,以为讥斥先朝。遂以本官知英州,寻降一官,未至,贬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又贬琼州别驾,居昌化。昌化,故儋耳地,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徽宗立,移廉州,改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又以其文置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遂崇赠太师,谥文忠。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庆历圣德诗》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呜呼!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注 ①颉颃(xié hánɡ):原指鸟上下翻飞,泛指不相上下,互相抗衡,引申为不相上下。②韬戢(tāo jí):收藏;敛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B.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C.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D.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淡泊名利,心系百姓。他被贬后,在儋耳三年期间,能淡然处之毫不计较,并且热心对待百姓,和他们交往非常密切,也得到了他们的爱戴。
B.苏轼才气不凡,文采过人。神宗、高宗都非常喜欢他的文章,神宗读起来常常忘了吃饭,高宗常把他的文章放在身边,读起来经常就忘了疲倦。
C.苏轼少有大志,追求不俗。童子时读了《庆历圣德诗》后,就拿诗中所说的韩琦、范仲淹等贤人去问老师,这时他就有和当代贤人相并列的想法。
D.苏轼才高难酬,仕途坎坷。神宗、高宗两位皇帝都能够了解他的品行,喜欢、欣赏他的才能,可是苏轼却多次被贬黜,终究没能被重用为宰相。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4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倭,指元末到明中叶多次在我国东南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倭”字起初并没有贬义,在日文中同“大和”的发音相同。
C.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专供古代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时并非全是阉人,又称为内官、内臣等。
D.少保,官名。明清时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后成为虚职。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纯刚正不阿,疾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上奏章弹劾刘焘犯下欺君之罪。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左都御史后,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和部分官员乱政行为,认为小人牟利害国。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他首倡请求免除矿税的建议束被批准的情况下,温纯组织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小题1】下列省略句,填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素善(于)留侯张良B.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C.(其)长于臣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之)谢项王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默然B.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D.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