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讙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B.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C.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D.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从小就展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比如幼年时便不贪玩耍,在父亲的葬礼上也表现出了与其年龄并不相符的成熟。
B.李光在担任宣州知州时,将应该按年交到县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开始时这种做法受到人们的指责,最终却补充了赡养军民的开销。
C.邵青率数百艘舰船,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李光招抚劝说他,并送给他二千斛大米,邵青对李光的做法还是非常感激的。
D.秦桧在张榜公告时借助李光的名望来压制人们对和谈的非议,李光发现真相后极力陈述戎狄的野心,并为此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秦桧很生气。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
(2)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12 03:45: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也。初从光武为大司马主簿,迁偏将军,从破邯郸。光武遣吴汉诛更始幽州牧苗曾,乃拜浮为大将军幽州牧,守蓟城,遂讨定北边。建武二年,封舞阳侯,食三县。浮年少有才能,颇欲厉风化,收士心。辟召州中名宿涿郡王岑之属,以为从事;及王莽时故吏二千石,皆引置幕府,乃多发诸郡仓谷,禀赡其妻子。渔阳太守彭宠以为天下未定,师旅方起,不宜多置官属,以损军实,不从其令。浮性矜急自多,颇有不平,因以峻文诋之。宠亦很强,兼负其功,嫌怨转积。浮密奏宠遣吏迎妻而不迎其母,又受货贿,杀害友人,多聚兵谷,意计难量。宠既积怨,闻之,遂大怒,而举兵攻浮。浮以书质责之,宠得书愈怒,攻浮转急。明年,涿郡太守张丰亦举兵反。时二郡畔戾,北州忧恐。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浮城中粮尽,人相食。会上谷太守耿况遣骑来救浮,浮乃得遁走。尚书令侯霸奏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帝不忍,以浮代贾复为执金吾,徙封父城侯。帝以二千石长吏多不胜任,时有纤微之过者,必见斥罢,交易纷扰,百姓不宁。六年,有日食之异,浮因上疏曰:“……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寻其视事日浅,未足昭见其职。既加严切,人不自保,各相顾望,无自安之心。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史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以希虚誉斯皆日月失行之应……”帝下其议,群臣多同于浮,自是牧守易代颇简。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永平中,有人单辞告浮事者,显宗大怒,赐浮死。

(节选自《后汉书·朱浮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B.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C.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D.有司或因睚眦以骋私怨/苟求长短/求媚上意/二千石及长吏迫于举劾/惧于刺讥/故争饰诈伪/以希虚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司马,是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马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地位重要,故以马名官。
B.二千石,数量词,文中指粮食的数量,古代一石为一百二十斤,也可做容量单位。
C.幕府,古代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也可指幕僚,文中指的是官署。
D.执金吾,西汉末年率领禁兵保卫宫城乃至整个京城的官员,本名中尉,地位较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浮屡立军功,封侯拜将。他追随光武帝攻克邯郸、幽州,斩杀苗曾,平定北方,被封为大将军幽州牧、舞阳侯。
B.朱浮颇有抱负,广纳贤才。他在任上想有所作为,招纳安置当地名流和前朝官吏,因花费过大而引起同僚不满。
C.朱浮自负有功,心浮气躁。他写信严厉斥责渔阳太守彭宠,又密告彭宠有异心,导致彭宠等人反叛,最终元气大伤。
D.朱浮见识深远,直陈时弊。他借出现异常气象之机,上书光武帝,指出官员更换频繁的弊端,得到朝廷官员赞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以为天子必自将兵讨之,而但遣游击将军邓隆阴助浮。
(2)帝以浮陵轹同列,每衔之,惜其功能,不忍加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或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余。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卢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柔文笔出众。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大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主讳纬,武成皇帝之长子也。帝幼而令善,及长,颇学缀文,置文林馆,引诸文士;而言语涩呐,无志度,不喜见朝士。自非宠私昵狎,夫尝交语。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奏事者,虽三公、令、录莫得仰视。皆略陈大旨,惊走而出。每灾异寇盗水旱,亦不自贬损;唯诸处设斋,以此为德。雅信巫觋,解祷无方。
初,琅邪王举兵,人告者误云库狄伏连反,帝曰:“此必仁威也。”又斛律光死后,诸武官举高思好堪大将军,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遂自以策无遗算,乃益轿纵。宫掖婢皆封郡君。宫女宝衣玉食五百余人。一裙直万匹,镜台直千金。竞为变巧,朝衣夕弊。承武成之奢丽,以为帝王当然。乃更增益宫苑,造偃武修文台。其嫔嫱诸院中起镜殿、宝殿、琦瑁殿,丹青雕刻,妙极当时。又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于邺下。所爱不恒,数毁而又复。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暖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又为胡昭仪起大慈寺,未成,改为穆皇后大宝林寺。穷极工巧,运石填泉,劳费亿计。人牛死者,不可胜纪。狗则饲以梁肉,马及鹰犬有“仪同、郡君”之号。鹰之入养者,稍割犬肉以飼之,至数日乃死。又于华林园立贫穷村舍,帝自弊衣为乞食儿。又为穷儿之市,躬自交易。尝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羌兵,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自晋阳东巡,单马驰鹜,衣解发散而归。又好不急之务,曾一夜索蝎,及旦,得三升。特旁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征夕办,当势者因之,贷一而责十焉。赋敛日重,徭役日烦,人力既殚,帑藏空竭。乃賜诸佞幸卖官,或得郡两三,或得县六七,各分州郡。于是州县职司多出富商大贾,竞为贪纵,人不聊生。自邺都及诸州郡,所在征税,百端俱起。凡此诸役皆渐于武成,至帝而增广焉。然未尝有帷薄淫秽,唯此事颇优于武成云。
初,河清末,武成梦大蝟攻破邺城,故索境内蝟膏以绝之。识者以后主名声与蝟相协,亡齐征也。又妇人皆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为之,于四远。天意若曰:“元首翦落,危侧,当走西也。”又为刀子者,刃皆狭细,名曰尽势。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 。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然则乱亡之数,盖有兆云。
(选自《北史•本纪•卷八》,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幼而令善 令善:才德美好
B.以此为德 修:修养修行
C.凡此诸役皆于武成 渐:熏陶影响
D.于四远 被:覆盖传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诸文士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
B.奏事者 闻道也固先乎吾
C.宫女宝衣玉食五百余人   假舟楫非能水也
D.马及鹰犬有“仪同、郡君”之号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叙述后主在处理突发祸患时,只在各处设置斋戒,同时笃信巫术,但对禳求凶害却束手无策,初步刻画了一个治政能力平庸的君主形象。
B.后主承袭武成帝的奢靡,后宫花费惊人;又大兴土木,更新和添加偃武修文台。不爱惜物力,不体恤百姓,日后导致国家败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C.文章体现了史家直书特点,既交待后主少时良善、成人爱学写文章、有一定策算能力的事实,也记载了其奢靡无度、征收重税、卖官鬻爵的荒唐。
D.本文叙述了后主的生活与治政情况,所选材料能较好反映传主的性格特点与治政能力,文简事丰,剪裁合理,体现了传记体史书写作的传统特色。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暖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宠私昵狎,未尝交语。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
(2)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征夕办,当势者因之,贷一而责十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调郧乡主簿,迁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城过一舍,士逊盖,雨沾足始归。

改秘书丞,历御史台推直官。翰林学士杨亿荐为监察御史。贡举初用糊名法,士逊为诸科巡铺官,以进士有姻党,士逊请避去,真宗记名于御屏,自是有亲嫌者皆移试,著为令。中书拟人充江南转运使,再拟辄见,帝独用士逊。再迁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明道初,进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明年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以兵部尚书入相,封郢国公。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康定初,士逊言禁兵久戍边,其家在京师,有不能自存者。帝命内侍条指挥使以下为差等,出内藏缗钱十万赐之。及简辇官为禁军,辇官携妻子遮宰相、枢密院喧诉,士逊方朝,马惊堕地。时朝廷多事,士逊亡所建明,谏官韩琦论曰:“政事府岂养病之地邪。”士逊不自安,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

(节选自《宋史·张士逊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城过一舍 去:距离
B.士逊盖 彻:撤去
C.再拟辄见 却:退却
D.不独幽闭 闵:怜悯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逊做射洪县令的时候,安抚使到梓州去,问知州下属官员有没有才能?知州说张士逊的才干最大。
B.张士逊认为,科举考试中与考官有亲戚关系的考生应该在另外的考场考试,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C.发生蝗灾,张士逊请求免除自己的官职应对天灾,皇帝没有答应,他之后又请求把自己的官职降低一等。
D.张士逊上朝时遇上辇官带着家人拦住宰相、枢密院官员喧闹,他因马受惊而摔伤,随后不得不退休。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
(2)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贷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
【小题4】从张士逊做地方官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为官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官属数百人为设道祖:饯送
B.有过闭阁自责辄:就
C.并为太守,辞钟廷尉过:路过
D.将有僵仆者,故相耳吊:哀悼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舆迁移到平陵。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小题4】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5分)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