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注)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迁按察使。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道闻丧归。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日:“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右都御史。未几,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加太子少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注)游徼:乡官。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B.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C.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D.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文中的“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C.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类有变化,职责则专叫纠弹。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佳胤处变不惊。他被强盗劫持,一点也不慌乱,假装写票据取银两,实际上是写乡官的名字,最终捕获了强盗。
B.张佳胤有计谋。麻锦擒获八赖后,他让麻锦处斩八赖,自己又骑着快马赶去赦免了八赖,恩威并施,收服了八赖。
C.张佳胤有才能。他受张居正赏识,去浙江处理骚乱事宜,到达后,了解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骚乱,得到皇帝嘉奖。
D.张佳胤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一生虽然多次升职,但也遭到过挫折,许守恩等人弹劾他。最后他被朝廷免职回家。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
(2)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2 03:39: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复一,字敬夫,同安冬。天启二年,以右副都御史抚治郧阳。岁大旱,布衣素冠,自系于狱,遂大雨。安邦彦反,贵州巡抚王三善败殁,进复一兵部右侍郎代之。兵燹之余,斗米值一金,复一劳徕拊循,人心始定。寻代杨述中总督贵州、云南、湖广军务,兼巡抚贵州,赐尚方剑,便宜从事。复一乃召集将吏,申严纪律,遣总理鲁钦等救凯里。贼围普定,遣参将尹伸、副使杨世赏救,却之,捣其巢。钦与总兵黄钺等复破贼于汪家冲、蒋义寨,长驱织金。织金者,邦彦巢也,缘道皆重关叠隘,木石塞山径,将士用巨斧开之,或攀藤穿窦而入。’贼战败,遁深箐。穷搜不得邦彦,乃班师。复一以邻境不协讨,致贼未灭,请敕四川出兵遵义,抵水西,云南出兵沾益,抵乌撒,椅角平贼。帝悉可之。因命广西、云南、四川诸郡邻贵州者,听复一节制。

五年正月,钦等旋师渡河。贼从后袭击,诸营尽溃,死者数千人。时复一为总督,而朱燮元亦以尚书督四川、湖广、陕西诸军,以故复一节制不行于境外。钦等深入,四川、云南兵皆不至。复一自劾,因论事权不一,故败。巡按御史傅宗龙亦以为言,廷议移燮元督河道,令复一专督五路师。御史杨维垣独言燮元不可易,帝从之,解复一任听勘,而以王瑊代抚贵州。

复一候代,仍拮据兵事。贼党安效良首助邦彦陷沾益,云南巡抚沈儆炌遣兵讨之,未定,迁侍郎去。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至十月,复一卒于平越军中。讣闻,帝嘉其忠勤,赠兵部尚书,谥清宪。

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

(节选自《明史·蔡复一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B.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C.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D.代者闵洪学/招抚之亦未定/及是见云南出师/惧/约邦彦犯曲靖寻甸/复一遣许成名往援贼/望风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为明熹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B.都御史,御史的一种。中国古代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都察院的长官。
C.尚方剑,指中国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可以封赐大臣。持有尚方剑的大臣,具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D.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谥是对古代帝王大臣或有地位的人追加称号。两者都是对逝者的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复一关注民生,体恤民情。贵州兵乱之后,米价飞涨,他作为贵州巡抚,亲自慰问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B.蔡复一富有谋略,善于用兵。为剿灭安邦彦,他提出从四川、云南出兵,形成掎角之势灭贼,得到皇帝认可。
C.蔡复一恪尽职守,勇于担当。发生旱灾,他自罚求雨;与朱燮元不和,导致讨贼失败,他分析原因,自我检讨。
D.蔡复一戎马生涯,勤勉尽忠。天启年间,他在西南致力剿贼,在等候代任者期间,仍操劳军务,后来死于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御史杨维垣独言燮元不可易,帝从之,解复一任听勘,而以王瑊代抚贵州。
(2)复一好古博学,善属文,耿介负大节。既殁,橐无遗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洪谟,字尧弼,长宁人。正统十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博闻强记,善文词,熟国朝典故,喜谈经济。
景泰元年,疏劝帝亲经筵,勤听政,因陈时务十二事。再迁侍读。天顺二年掌南院事。宪宗嗣位,复陈时务,言人君保国之道有三:力圣学,修内治,攘外侮。力圣学之目一:正心。修内治之目五:求真才,去不肖,旌忠良,罢冗职,恤漕运。攘外侮之目六:选将帅,练士卒,讲陈法,治兵器,足馈饷,靖边陲。帝嘉纳焉。
成化改元,廷议讨四川山都掌蛮,洪谟上方略六事,诏付军帅行之。进学士。寻迁南京祭酒。上言南监有红板仓二十间,高皇后积粟以养监生妻孥者,宜修复。帝允行之。母丧服阕,改北监。十一年,言士风浇浮,请复洪武中学规。帝嘉纳,命礼部榜谕。崇信伯费淮入监习礼,久不至。洪谟劾之,夺冠带,以儒巾赴监,停岁禄之半,学政肃然。先圣像用冕旒十二,而舞佾豆笾数不称,洪谟请备天子制。又言:“古者鸣球琴瑟为堂上之乐,笙镛柷敔为堂下之乐,干羽则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乐器居下,非古制,当改。”尚书邹干驳止之,洪谟再疏争。帝竟俞其议。
迁礼部右侍郎。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十七年,进尚书。二十年,加太子少保。二十一年,星变,有所条奏,帝多采纳。弘治元年四月,天寿山震雷风雹,楼殿瓦兽多毁。洪谟复力劝修省,帝深纳之。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至是,言官先后论奏,致仕归。又三年卒,年七十二。谥文安。
洪谟尝言:“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王府官终身不迁,乖祖制,当稍变更。都掌蛮及白罗罗羿子数叛,宜特设长官司,就择其人任之,庶无后患。”将殁,犹上安中国、定四裔十事。其好建白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B.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C.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D.久之转左/以蔡《传》所释/璇玑玉衡/后人遵用其制/考验多不合/宜改制/帝即属洪谟/洪谟易/以木旬日而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王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变年号,叫作“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B.“监生”是国子监学生的简称,始于唐代。在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负责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
D.“致仕”也叫致事、致政、休致,是古代官员一种非正常的退休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是因犯罪而不得不辞职归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洪谟是进士出身,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善于写文章。景泰元年,陈述当时政务的十二件事。两次晋升后任侍读。到了宪宗时,又陈述当时政务,被皇帝赞许采纳。
B.周洪谟担任南京祭酒时,上疏请求修复南监红板仓,得到允许。崇信伯费淮入监学习,久久不到,遭到周洪谟的弹劾,受到夺去冠带、减岁禄一半的处罚。
C.周洪谟向宪宗上疏,说抵御外敌,就要选拔将帅、训练士卒、研究旧有的御敌方法、配备兵器等。皇帝对此予以夸奖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D.周洪谟因为与万安同乡而被人弹劾罢官。回乡不久,周洪谟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洪谟矜庄寡合,与万安同乡,安居政时颇与之善。万安以谋逆诛。
(2)“士人出仕,或去乡数千里,既昧土俗,亦拂人情,不若就近选除。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节选自张溥《五人墓碑记》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以此也。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已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读书若经生,无间寒暑。四方啖名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声气通朝右。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故名高一时。

节选自《明史·张溥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门:塞住门,不与外界交往。
B.令五人者保其首领   首领:头颅,借指性命。
C.日沃汤数次   沃汤:喝水。
D.以葬亲乞假归   乞假:请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容远近   乃设九宾礼
B.佯狂不知所者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四方啖名争走其门   族秦,秦也,非天下也
D.故名高一时   资政殿学士行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比表明五人忠义昭彰,荣于身后,充分肯定了五人死难的伟大意义。
B.甲文议中夹叙的写法,使议论不流于空泛,记叙借此得到补充,叙议浑然一体。
C.张溥勤奋好学,文思敏捷,又积极组建文社,交游广阔,因此在当时名声很大。
D.张溥考取功名后虽然没有出仕,却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
【小题4】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溥 幼 嗜 学 所 读 书 必 手 钞 钞 已 朗 诵 一 过 即 焚 之 又 钞 如是 者 六 七 始 已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曰复社。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潘蕃,字廷芳,崇德人。初冒钟姓,既显始复。成化二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郎中。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出为安庆知府,改郧阳。时府治初设,陕、洛流民毕聚。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就改刑部。
十四年进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帐下士旧不下万人,蕃汰之,才给使令而已。黎寇符南蛇乱海南,聚众数万。蕃令副使胡富调狼土兵讨斩之,平贼巢千二百余所。论功,进左都御史。已,又平归善剧贼古三仔、唐大鬓等。思恩知府岑濬与田州知府岑猛相仇杀,攻陷田州,猛穷乞援。蕃谕濬罢兵,不从,乃与镇守太监韦经、总兵官伏羌伯毛锐集兵十余万,分六哨讨之。濬死,传首军门,斩级四千七百,尽平其地。回军讨平南海县丰湖贼元祖。捷闻,玺书獉獉嘉劳。蕃奏,思恩宜设流官,猛构兵失地,宜降同知,俾还守旧土。兵部尚书刘大夏议,猛世济凶恶,不宜归旧治,请两府皆设流官,而降猛为千户,徙之福建。帝从之。正德改元獉獉之正月召为南京刑部尚书。逾年,致仕。
初,蕃去两广,岑猛据田州不肯徙,知府谢湖畏猛悍,亦逗遛。事闻,逮湖诏狱。湖委罪蕃及韦经、毛锐,经复委罪于尚书大夏。刘瑾方恶大夏,遂并逮四人。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后瑾诛,蕃以原官致仕。逾六年,卒。方蕃解官归,无屋,税他人宅居之。与乡人饮,露坐花下,醉则任所之。其风致如此。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B.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C.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D.蕃悉心抚循/皆成土著/弘治九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兼提督松潘军务/宣布威信/蛮人畏服/单车行/松州莫敢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各种法律及审核刑狱等。
B.玺书,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但在秦朝以后则专指皇帝的诏书。文中用的是后一个意思。
C.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而每个年号开始的第一年称元年。文中指改年号为“正德”。
D.致仕,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即退休,辞职归家。《张衡传》中的“乞骸骨”“下车”也都是这个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蕃关爱百姓,精兵简政。他出任郧阳知府时,陕、洛流民聚集到此,他尽心安抚,让这些人成为当地人;部下将士不下万人,他却裁剪人员,仅够用罢了。
B.潘蕃平定叛乱,军功卓著。他先后平定了黎寇符南蛇,归善贼寇古三仔、唐大鬓,南海县丰湖贼寇元祖等人的叛乱,受到嘉奖。
C.潘蕃做事果断,思虑周全。当岑濬不听从他停止用兵的告诫时,他便集结重兵进行讨伐;在处置岑猛的问题上,他思虑周全提出的合理建议,被皇上采纳。
D.潘蕃晚年生活清贫,率性而为。他解职回家,无屋居住,只能租住他人的房屋;与人饮酒,露天坐在花下,喝醉后不管西东,任随走到哪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云南镇守中官钱能为巡抚王恕所劾,诏蕃按,尽得其实。
(2)大夏以不从蕃言为罪,而蕃亦坐不能抚猛,俱谪戍肃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
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
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
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
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
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试”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考取贡士的中央考试。会试就是集中全国举人会同考试之意。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
D.古代描述官员职务时,“入”指调入京城为官,“出”是指官员犯错被贬离开京城做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严谨。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二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
(2)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