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嵿,字时俊,萧山人。成化二十三年进士。弘治初,修《宪宗实录》,命往苏、松诸府采轶事。事竣,授上饶知县。正德初,迁兴化知府。改迁郡邑两学,取诸盐利,不以扰民。俗信鬼神嵿大毁淫祠以祛民惑雄郡额外虚粮每岁赔六千四百余石嵿疏于都宪陈汝励许以盐利椒木代民输虚粮。后进刑部郎中。隆平侯张祜无子,弟禄与族人争袭,诉于南京法司,久不决,复诉京师。刘瑾方擅政,遂削尚书樊莹、都御史高铨籍,嵿并以郎承勘,为民。瑾败,起知南雄。擢江西参政,进右布政使。举治行卓异,迁左。宁王宸濠欲拓地,广其居,嵿执不可。大恚,遣人馈之。嵿发视,则枣梨姜芥,盖隐语也。未几,召为光禄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诸府,忤中贵,移疾归。

世宗即位,命以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广西上思州贼黄镠纠峒兵劫州县,嵿讨擒之。广东新宁、恩平贼蔡猛三等剽掠,众至数万。嵿合兵三万余人击新宁诸贼,破巢二百,擒斩一万四千余人,俘贼属五千九百余人。猛三等皆授首,自岭南用兵,以寡胜众未有若是役者,捷闻,奖赉。程乡贼梁八尺等与福建上杭流贼相应。遣都指挥李皋等会福建官兵夹击,俘斩五百余人。归善李文积聚奸宄拒捕,讨之,久弗克。嵿遣参政徐度等剿之,俘斩千余人。佛郎机国人别都卢剽劫满剌加诸国,复率其属疎世利等拥五舟破巴西国,遂入寇新会。嵿遣将出海擒之,获其二舟,贼乃遁。寻召掌南京都察院事,就改工部尚书。嘉靖六年大计京官,拾遗被劾,致仕。后数年卒。

(选自《明史·卷二百·列传第八十八》,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俗信鬼神/嵿大毁淫祠/以祛民惑/雄郡额外虚粮每岁赔六千四百余石/嵿疏于都宪/陈汝励许以盐利椒木代民/输虚粮/
B.俗信鬼神/嵿大毁淫祠/以祛民惑/雄郡额外虚粮每岁赔六千四百余石/嵿疏于都宪陈汝励/许以盐利椒木/代民输虚粮/
C.俗信鬼神/嵿大毁淫祠以祛/民惑/雄郡额外虚粮每岁赔六千四百余石/嵿疏于都宪陈汝励/许以盐利椒木代民/输虚粮/
D.俗信鬼神/嵿大毁淫祠以祛/民惑/雄郡额外虚粮每岁赔六千四百余石/嵿疏于都宪陈汝励/许以盐/利椒木代民输虚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录:记载皇帝在位期间重要史实的资料性编年体史册名称,一般以所记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B.法司:古代掌司法刑狱的官署。刑狱又称作刑罚,刑罚后来泛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
C.移疾:又作移病。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此处是张嵿因得罪中贵而称病回乡。
D.拾遗:这里是官名。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救补人主言行的缺失。杜甫曾任左拾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嵿进士出身,曾修撰史书。成化二十三年中进士,弘治初年参与修撰《宪宗实录》,被派到苏、松各府采集轶事。《宪宗实录》编成,拜授上饶知县。
B.张嵿刚正不阿,不惧权贵。张祜的弟弟与族人争夺世袭权,时任刑部郎中的张嵿不给刘瑾情面,秉公执法,一心为民;拒绝宁王扩建府第的不当要求。
C.张嵿平息内乱,保民安邦。总督两广军务,讨伐擒获纠集峒兵劫掠州县的黄谬,击破新宁盗贼,捣毁敌巢,派遣李皋会同福建官兵大败贼寇梁八尺等。
D.张嵿抵御外侮,大获全胜。佛郎机国人别都卢抢劫满刺加诸国,又率舰队攻破巴西,攻势凌厉,入侵新会地区,张嵿派遣将领出海迎战,击退侵略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恚,遣人馈之。嵿发视,则枣梨姜芥,盖隐语也。
(2)猛三等皆授首。自岭南用兵,以寡胜众未有若是役者,捷闻,奖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05 04:02: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

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廪,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敕御史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琎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

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大理卿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

景帝监国,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保诸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

天顺改元,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陈泰传》,有删改)

(注)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B.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C.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D.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是掌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改变先帝的年号,颁布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一年称元年。
C.忧,指父母的丧事,“丁忧”原意为遇到父母等长辈的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凡官员丁忧必须解职回原籍守孝,期满后复职。
D.漕运,中国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漕运方法历经改革,在明代趋于完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积极建言,请求增俸。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陈泰上奏请求增加俸禄,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后来遭到阻止,未能执行。
B.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致于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
C.陈泰守关不力,险些丧命。通过于谦推荐,陈泰负责守卫紫荆关。也先入侵,紫荆关失守,陈泰被判处死刑。最后景帝赦免了他。
D.陈泰督治河道,政绩显著。陈泰役使六万人治理河道,几个月就完成任务。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塞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
(2)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继鲁,字道甫,云南右卫人。嘉靖二年进士。授澧州知州。坐事,改国子助教。历户部郎中,监通州仓。历知卫辉、淮安二府。织造中官过淮,继鲁与之忤。诬逮至京,大学士夏言救免。继鲁不谢,言不悦。湖广提学副使,进山西参政。数绳宗籓。暨迁按察使,宗籓百余人拥马发其装,敞衣外无长物,乃载酒谢过。迁陕西右布政使。二十六年擢右副都御史,代杨守谦巡抚山西。继鲁耿介,所至以清节闻,然好刚使气。总督都御史翁万达议撤山西内边兵,并力守大同外边,帝报可。继鲁抗章争言:“紫荆、居庸、山海诸关,东枕溟渤;雁门、宁武、偏头诸关,西据黄河。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山西守左,大同守右。山西并力守左尚不能支,安能分力以守右?近年寇不敢犯山西者,以三关备严故也。使三关将士远离堡戍,欲其不侵犯难矣。”万达闻之不悦,上言:“继鲁乃以危言相恐,复遗臣书,言往岁更制,宰执几不免。近年撤各路兵,督抚业蒙罪。其诋排如此。乞别调继鲁,否则早罢臣,无误边事。”兵部是继鲁言。帝不从,下廷议。廷臣请如万达言。帝方倚万达,怒继鲁引往事议君上。而夏言亦恶继鲁,遂逮下诏狱。疽发于项,瘐死。继鲁为巡抚仅四月。山西人习其前政,冀有所设施,遽以非罪死,咸为痛惜。宗籓有上书讼其冤者,即前夺视其装者也。穆宗即位,赠兵部左侍郎,赐祭葬,谥清愍。

(节选自《明史·孙继鲁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B.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C.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D.天设重险/以籓卫国家/岂可聚师/旷野洞开/重门以延敌/夫紫荆诸关之拱护/京师与雁门诸关之屏蔽/全晋一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助教,学官名,协助国子祭酒和国子博士教授生徒。明、清两朝的国子博士形同虚设,因而国子监六堂教导之责实际上是助教担任。
B.织造,明清两朝,官府经营的丝织染业。督管此业的职官亦称织造,因明朝政府以内官直接监督官局织造,故称织造太监。
C.擢,指提升官职。“进”“迁”与之意思相近。此外,“除、授、拜”等指授予官职,而“黜、罢、免、谪、夺”等指免去官职。
D.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如《谏太宗十思疏》。此外,也指古书中比“注”更详细的注解,如《十三经注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继鲁正直不阿,不附权贵。孙继鲁得罪织造中官,遭受诬陷,被逮至京城,后因大学士夏言营救才得以免罪,而他却毫无谢意。
B.孙继鲁为官清廉,身无长物。孙继鲁得罪宗藩,在离职时遭到百余人的围堵。当行装被打开时,众人才发现他没有值钱的东西。
C.孙继鲁直言善辩,身陷囹圄。孙继鲁直言驳斥翁万达的建议,因此遭到翁万达的憎恨并引起皇帝的不满,于是遭逮捕被投诏狱。
D.孙继鲁为政一方,民念其德。孙继鲁担任山西巡抚仅仅四个月,山西百姓希望他能够有所建树,没想到竟惨死狱中,令人痛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西并力守左尚不能支,安能分力以守右?近年寇不敢犯山西者,以三关备严故也。
(2)继鲁乃以危言相恐,复遗臣书,言往岁更制,宰执几不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纮,字世缨,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湖广驿丞。

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

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帝悉从其请。

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

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恤军士战殁者家。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

十七年以年老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秦纮传》,有删改)

注:①鱼:指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②小王子,指当时鞑靶族小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摧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B.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C.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D.遭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意为内援,指在内部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
C.尚书,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有“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也可指俸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俭省、清贫。
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
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
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震,取得了卓著的军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
(2)纮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恤军士战殁者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鸣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成以史官得之,异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格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曰:“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曰:“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恩,全大臣簪履③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由侍讲学士礼部右侍郎。转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寻迁礼部尚书。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
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卒,年六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科举制度中规定的一种宴会,②夺情:朝廷于大臣丧制未终,召出任职,或命其不必弃官去职,素服治事。③簪履:簪笄和鞋子,常喻指卑微旧臣。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异也  通使相窥观
B.人书之 衡少善
C.速决大计 而君于赵王
D.累章上,乃    王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B.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C.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D.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冠之”即为他加冠。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叫做冠。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执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C.在古文中,“授”“除”“拜”表示授予官职,“擢”“进”“陟”表示官职的升迁,“谪”“放”“出”常表示降职。
D.“乡试”又称“秋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被称为“举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慎行为人诚实。他因不长书法,便委托人在宫藏图画上书写,并将实情告以皇帝,得到皇帝赞赏。
B.于慎行正直坦荡。他不因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上疏劝阻。
C.于慎行宽仁大度。张居正被追究论罪后,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为张母及诸子求情。
D.于慎行奉公尽职。于慎行不顾皇帝的恼怒和责难,多次上奏请求建立东宫,让嫡长子出宫接受讲读。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
(2)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 , 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竟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选自《明史·杨继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礼指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著名宦官王振、尚铭、冯保、刘瑾、魏忠贤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千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