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彭韶,字凤仪,莆田人。天顺元年进士。锦衣指挥周彧,太后弟也,奏乞武强、武邑民田不及赋额者,籍为闲田。命韶偕御史季琮覆勘。韶等周视径归,上疏自劾曰:“真定田,自祖宗时许民垦种,即为恒产,除租赋以劝力农。功臣、戚里家与国咸休,岂当与民争尺寸地。臣诚不忍夺小民衣食,附益贵戚,请伏奉使无状罪。”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孝宗即位,召为刑部右侍郎。嘉兴百户陈辅缘盗贩为乱,陷府城大掠,遁入太湖。遣韶巡视。韶至,贼已灭,乃命兼佥都御史,整理盐法。寻进左侍郎。韶以商人苦抑配,为定折价额,蠲宿负。悯灶户煎办、征赔、折阅之困,绘八图以献,条利病六事,悉允行。弘治二年秋,还朝。明年,改吏部。与尚书王恕甄人才,核功实,仕路为清。彗星见,上言宦官太盛,不可不亟裁损。因请午朝面议大政,毋只具文。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四年秋,代何乔新为刑部尚书。御史彭程以论皇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内官王明、苗通、高永杀人,减死谴戍。昌国公张峦建坟逾制,役军至数万。畿内民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辄免徭役,致见户不支,流亡日众。韶皆抗疏极论,但下所司而已。
韶莅部三年,昌言正色,秉节无私,与王恕及乔新称三大老,而为贵戚、近习所疾,大学士刘吉亦不之善。韶志不能尽行,连章乞休 ,乃命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南京地震,御史宗彝等言韶、乔新、强珍、谢铎、陈献章、章懋、彭程俱宜召用,不报。又明年,卒,年六十六。谥惠安,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B.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潚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C.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D.御史彭程以论皇坛器下狱/韶疏救/因极陈光禄冗食滥费状/乃命具岁办数以闻/荆王见有罪/奏上/淹旬不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即锦衣卫,明代开始设立的军政特务机构,清朝统治者效仿设立,亦称锦衣卫。
B.言官,即监官和谏官,并称台谏,主要负责监督与上谏。
C.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明代卫所兵制也设置了百户所。
D.徭役,始于先秦《周礼》,规定各级地方官有征民服役的职责。汉承秦制,有更役、正卒、戍卒等,并可纳钱代役称更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韶忠于职守,不畏权贵。他接受皇帝的命令,与季琮审查没收民田一案,陈述事实,反对权贵与百姓争夺尺寸之地。
B.彭韶临危受命,体贴民情。他在陈辅攻陷府城大肆抢掠时,接受朝廷巡视任务,一举歼灭盗贼,他同情商人,为之减负;怜悯灶户的苦楚,为之上书等。
C.彭韶极力上疏,直言劝谏。他也极力陈述光禄寺供品过度浪费、百姓冒充陵庙户及勇士旗校等事,皇帝却对此不理不睬。
D.彭韶不徇私情,为人所恶。他在刑部任职,秉持节操,与王恕、何乔新并称三大老,被贵戚等权贵排挤,不能施行抱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疏入,诏以田归民,而责韶等邀名方命,复下诏狱。言官争论救,得释。
(2) 已,又言滥授官太多,乞严杜幸门,痛为厘正。帝是其言,然竟不能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5 05:30: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左懋第,字萝石,莱阳人。崇祯四年进士。授韩城知县,有异政。遭父丧,三年不入内寝,事母尽孝。十二年,擢户科给事中。疏陈回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又请严禁将士剽掠,有司朘削。明年正月,剿饷罢征,亦请马上速行,恐远方吏不知,先已征,民不沾实惠。帝并采纳。十四年,督催曹运,道中驰疏言:“臣自静海抵临清,见人民饥死者三,疲死者三,为盗者四。米石银二十四两,人死取以食,惟圣明垂念。”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鼓其耕种之心。

十六年秋,出察江防。明年五月,福王立,进兵科都给事中。时大清兵连破李自成,朝议遣使通好,而难其人。懋第母陈殁于燕,懋第欲因是返杦葬,请行。乃拜懋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与左都督陈弘范、太仆少马绍愉偕,而令懋第经理河北,联络关东诸军。懋第濒行言:“请以辞阙之身,效一言。愿陛下以先帝仇耻为心,瞻高皇之弓剑,则思成祖列圣之陵寝何存;抚江上之残黎,则念河北、山东之赤子谁恤。更望时时整顿士马,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懋第衰绖入都门,至则馆之鸿胪寺。请祭告诸陵及改葬先帝,不可,则陈太牢于旅所,哭而奠之。即以是月二十有八日留懋第遣还出都。弘范乃请身赴江南招诸将刘泽清等降附,而懋第等勿遣。于是自沧州追还懋第,改馆太医院。顺治二年六月,用南京失守,恸哭。其从弟懋泰先为吏部员外郎,降贼,后归本朝授官矣,来谒懋第。懋第曰:“此非吾弟也。”叱出之。至闰月十二日,与从行兵部司务陈用极,游击王一斌,都司张良佐、刘统、王廷佐俱以不降诛。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歉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B.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责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C.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贵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D.疏陈四弊/谓民困/兵弱/臣工委顿/国计虚耗也/又陈费粟之策/令天下赎罪者尽输粟/盐策复开中之旧/令输粟边塞充军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澶运,水道运输。唐宋以来,指东南各地经水路运粮食往京师或其他指定的公仓。
B.先帝,当朝皇帝之前已经去世的历代皇帝,有时也指前朝的皇帝。
C.鸿胪寺,古代官署名,主官为鸿胪寺卿,掌管朝会、封授等礼仅。
D.闰月,农历中逢闰年加的一个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为“闰某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懋第关心民生,多次建言,他有感于民不聊生,向皇帝建议禁止军队劫掠、官员剥削百姓,请求朝廷体恤民情,这些意见多被采纳。
B.左懋第心忧社稷,竭忠尽智。他在请命出使之际,仍不忘向帝提出整兵备战的建议,认为应先安定江南,才能扼守黄河,进而渡河而战。
C.左懋第以大义为重,爱憎分明。堂弟左懋泰降清之后,曾经来探望,左懋第大声呵斥他,说他不是自己的弟弟,并将其赶出门去。
D.左懋第忠贞不贰,宁死不屈,清廷不同意改葬崇祯帝,他便在住处祭拜,听闻南京沧陷,他放声大哭,最后因为不肯降清,在顺治二年被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又陈安民息盗之策,请核荒田,察逋户,鼓其耕种之心。
(2)令第经理河北,联培关东诸军。第旗行言:“请以辞酬之身,效一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 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B.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C.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佣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袭其世职,为宁夏前卫指挥同知。
正德二年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钺亦谬输心腹。而阴结壮士,遣人潜出城,令还报官军旦夕至。钺因绐锦、广,宜急出兵守渡口,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广果倾营出,而昂独守城。寘鐇以祃牙召钺,钺称病亟。昂来视,钺方坚卧呻吟。伏卒猝起,捶杀昂。钺乃被甲横刀,提其首,跃马大呼,壮士皆集,径驰诣寘鐇第,缚之,众遂大溃。锦、广单骑走贺兰山,为逻卒所获,举事凡十八日而败。
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敕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钺竟无殊擢。巡按御史阎睿讼其功,诏夺俸三月。瑾诛,始进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寻论功,封咸宁伯,岁禄千石,予世券。
八年,大同有警,命充总兵官,统京军御之。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时不能用。钺既至,值寇犯万全沙河。击之,斩首三级,而军士亡者二十余人,寇亦引去。奏捷蒙赉,朝论耻之。
十年冬,称疾解营务。诏给军三十人役其家。卒,年五十七。谥武襄。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B.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C.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D.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袭其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
B.敕,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在本文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C.世券,又称“铁券”,是中国古代皇帝分封给功臣爵位时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持有铁券的重臣及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仇钺出身低微,但受命运眷顾。他开始是宁夏总兵府的雇佣兵,很受信任和偏爱,仇理去世后,因无后代,他继承了仇理的官职,后又因杨一清的推荐,被提升为宁夏游击将军。
B.仇钺机智有谋,立下平叛大功。他用计赢得贼人的信任,然后暗中结交壮士,派人悄悄出城,再回来报告说官军马上就到。从而哄骗何锦、丁广出兵守渡口,为自己平叛获得了机会。
C.仇钺功劳被夺,最终得朝廷重赏。仇钺平叛立下奇功,但却被刘瑾占为已有,以至未得提拔,直到刘瑾被诛,他才被提拔、封爵,赐予“世券”。
D.仇钺妄奏捷报,遭到朝臣耻笑。大同有紧急情况,仇钺统军御敌,杀死敌人三个,而自己的军士却死了二十多人,贼人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受到朝廷赏赐,但同时也遭人耻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
(2)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孔镛,字韶文,长洲人。景泰五年进士。知都昌县,分户九等以定役,设仓水次,便收敛,民甚赖之。以弟铭尚宁府郡主,改知连山,瑶、僮出没邻境,县民悉窜。镛往招之,民惊走。镛炊饭民舍,留钱偿其直以去。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教以战守,道路渐通,县治遂复。都御史叶盛征广西,以镛从。诸将妄杀者,镛辄力争,所全活甚众。成化元,擢高州知府。前知府以瑶警,闭城门自护。乡民避瑶至者辄不纳,还为瑶所戕。镛至,开门纳来者,流亡日归。城不能容,别筑城东北居之。附郭多暴骸,民以疫死,复为义冢痉焉。时贼屯境内者凡十余部,而其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屡招不就。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更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镛徐下马,入坐庭中,公长率其徒驰甲罗拜。镛谕曰:“汝曹故良民,迫冻馁耳。前守欲兵汝,吾今奉命为汝父母。汝,我子也。信我,则送我归,赉汝粟帛。不信,则杀我,即大军至,无遗种矣。”公长犹豫,其党皆感悟泣下。镛曰:“馁矣,当食我。”公长为跪上酒馔。既食,曰:“日且暮,当止宿。”夜解衣酣寝。贼相顾骇服。再宿而返,见道旁裸而悬树上者累累,询之,皆诸生也,命尽释之。公长遣数十骑拥还,城中人望见,皆大惊,谓知府被执,来绐降也,尽登陴。镛止骑城外,独与羸卒入,取谷帛,使载归。公长益感激,遂焚其巢,率党数千人来降。公长既降,诸贼次第纳款,惟晓恃险不服。镛选壮士二百人,乘夜抵化州。晓仓皇走匿,获其妻子以归,抚恤甚厚,晓亦以五百人降。治绩闻,赐诰命旌异。遭丧,服除,改广西。瑶、僮闻镛至,悉远循。镛居官廉。历仕三十余年,皆在边陲,触瘴成疾。乞骸骨,不许。弘治二年召为工部右侍郎,道卒,年六十三。
(选自《明史·孔镛传》,有删改)
【小题1】下对文中画被线部分的斯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B.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C.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D.镛一日单骑从二人直抵茅峒/峒去城十里许/道遇贼徒/令还告曰/我新太守也/公长骤闻新守至/亟呼其党/擐甲迎及见镛坦易无驺从/气大沮/
【小题2】下到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B.义冢,指旧时收埋无主尸骸的墓地,往往由族人或慈善团体出资建立。
C.驺从,指古代贵族、官僚出门时,前导或后随的骑马的侍从。
D.乞骸骨,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
A.孔镛爱民如子,心装百姓。担任都昌县令期间,孔镛根据实际情况,将百姓分为九等来决定劳役,并在水边设置粮仓,方便百姓缴纳赋税。
B.孔镛清廉自律,爱护百姓。在担任连山知县时,孔镛下乡视察,百姓受到惊吓,弃物逃走,孔镛借屋做饭,然后按照价值留钱赔偿后离开。
C.孔镛智勇双全,仁义降贼。在招降邓公长和冯晓时,孔镛既表现出过人的胆识,又表现出超凡的应变能力,最终使二人都选择了投降。
D.孔镛献身边疆,鞠躬尽瘁。孔镛在边疆担任官职三十多年,由于长年接触瘴疠之气,积劳成疾,最后病逝在赴京城担任要职的路上。
【小题4】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用译成现代议语。
(1)民乃渐知亲镛,相率还。镛慰劳振恤,俾复故业,教以战守。
(2)城中人望见,皆大惊,谓知府被执,来绐降也,尽登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贺逢圣,字克繇,江夏人。与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为诸生,同受知于督学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将、莫邪也;贺生,夏瑚、商琏也。”举于乡。家贫,就应城教谕。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二人,授翰林编修。
天启间,为洗马。当是时,廷弼已再起经略辽东矣。广宁之败,同乡官将揭白廷弼之冤,意逢圣且沮之。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即具草上之。湖广建魏忠贤生祠,忠贤闻上梁文出逢圣手,大喜,即日诣逢圣。逢圣曰:“误,借衔陋习耳。”忠贤怫然去。翌日削逢圣籍。
庄烈帝即位,复官,连进秩。九年六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加太子太保,改文渊阁。十一年致政。十四年再入阁。明年再致政。
逢圣为人廉静,束修砥行。帝颇事操切,逢圣终无所匡言。其再与周延儒同召,帝待之不如延儒。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是时,湖广贼大扰。明年春,张献忠连陷蕲、黄,逼江夏。有大冶人尹如翁,逢圣门生,走三百里,持一僧帽、一袈裟来贻逢圣。逢圣反其衣曰:“子第去,毋忧我。”如翁去。五月壬戌晦,贼陷武昌,执逢圣。叱曰:“我朝廷大臣,若曹敢无礼!”贼麾使去,遂投墩子湖死也。贼来自夏,去以秋云。大吏望衍而祭,有神梦于湖之人,“我守贺相殊苦,汝受而视之,有黑子在其左手,其征是。”觉而异之,俟于湖,赫然而尸出,验之果是,盖沉之百有七十日,面如生。以冬十一月壬子殓,大吏挥泪而葬之。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B.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C.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D.及予告/宴饯便殿/赐金赐坐蟒/感激大哭伏地/不能起/帝亦汍澜/动容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是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C.“致政”,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意同“致仕”或“致事”。古代官员一般在70岁时退休,有疾患则可提前退休。
D.“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逢圣刚正不阿。广宁战役失败之后,他不计前嫌,起草奏章为熊廷弼鸣冤;权臣魏忠贤登门拜访,他据实言明,绝不趋炎附势。
B.贺逢圣清廉沉静。门生尹如翁远道送来衣帽,他坚决拒收,原物奉还;皇上虽然对待他和周延儒有厚薄之别,但他始终没有进言纠正。
C.贺逢圣饱有文才。做生员时就受到督学熊尚文的赏识,殿试考中第二名,后来湖广建造的魏忠贤生祠的上梁文竞误传出自他手。
D.贺逢圣临难不屈。在武昌被贼寇逮捕,他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呵斥贼寇无礼,贼寇没有杀他,而驱使他离开,他毅然投墩子湖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逢圣作色曰:“此乃国家大事,吾安敢小嫌介介,不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