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此处指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23 05:5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松鼠会到果壳网
胡征和
①嵇晓华,不,还是用他的笔名姬十三来称呼吧,因为姬十三比嵇晓华使用频率高,名气也要大很多。
②姬十三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学系毕业,到2007年从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系博士毕业,前后花了几年时间,在专业上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毕业后,他决定只做一名自由撰稿人。姬十三写的东西与他的专业神经生物学有关,算是科普一类的,但文字风格却俏皮幽默,迥异于一般的科普文章,很耐看,深受《牛顿科学世界》主编唐云江的青睐,姬十三兴奋莫名。他在科普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激扬文字,挥洒灵性,成了十多家科学类杂志的专栏作家。
③姬十三说他不喜欢一个人寂寞地搞科研,只是喜欢科学,而且喜欢让“小众”的科学变成“大众”的科学,他认为传播科学与分享科学比科研更重要,不能让大众生活在不明科学的恐慌中。
④“杂志的受众面太窄了。”姬十三借助覆盖面广的网络,开始在博客上自由写作。“科学是应当而且可以写得很好看的。”他秉承“严肃问题娱乐化、娱乐问题严肃化”的写作态度,在网上贡献出了一系列看似娱乐、实则严肃的科普文章,使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博客喜欢上了他的科普文字。2007年11月20日,姬十三和一帮志同道合者决定在Google上创建一个名叫“科学松鼠会”的私密论坛,一个特立独行的门派“松鼠”在互联网的江湖上诞生了。次年四月,群博正式上线。“科学松鼠会”正式开山立派,征战江湖。
⑤姬十三说:“科学就像一枚枚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希望和朋友们一起,像松鼠一样,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在姬十三的“忽悠”下,一大帮出身理工、能写会画的“江湖儿女”被吸引进了“松鼠会”。但要做一只“松鼠”也并非易事,起码要写一篇既有科学素养又有文字功底的科普文章,还得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老“松鼠”们的点头认可才行。
⑥群博的写作内容五花八门,但都不脱离姬十三所倡导的“有趣而严谨的科学写作”,致力于“让科学流行起来”。由于实用耐看,“松鼠”们的博客日浏览量达到5万人次。2008年11月,“科学松鼠会”博客获得了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最佳国际博客公众奖”,这是国内“科普群博网站”首次摘得该大赛的重量级奖项。
⑦“松鼠会”从事的是一项公益活动,“松鼠”们凭兴趣和义务维护更新论坛。单凭兴趣是不能长久的,要想让“松鼠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得让“松鼠”们有收入,有了比较好的收入,“松鼠”们就会释放更多的精力到“松鼠会”上面,才会把科学的坚果一直快乐地剥下去。于是,在争取到第一轮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后,果壳网出世,姬十三被逼成了CEO。2010年11月,姬十三创立果壳传媒,以商业化传媒运作方式向公众传播科技内容、倡导科技理念,继续高举“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大旗,继续“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有营养的果仁剥出来”给大众尝。
⑧在姬十三看来,没有科学支撑的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弱势群体。于是,他的果壳网的主题站有“谣言粉碎机”“心事鉴定组”“自然控”“死理性派”“微科幻”等,关注、解析人们身边的生活。其中“谣言粉碎机”是目前最火的主题站,该板块针对现实生活中人们不明真相的盲从与恐慌,针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谣言,挺身而出,捍卫真相与细节,让一切谣言到此终结。比如,“手机和银行卡不能放在一起”“加油站不能打手机”“食碘盐防辐射”“孕妇要穿防辐射服”等都在这里一一被粉碎,终结了大众的恐慌情绪。“谣言粉碎机”建立不到5个月,其新浪微博粉丝已超过6万人。
⑨“谣言粉碎机”何以得到大众的信任?因为在它的背后是一个20多人组成的小团队,团队的成员有着较高的学历和国外留学经历,学科背景涵盖物理、生物、电子、植物、数学等领域。破解一个谣言,短则一两天,长则一周。这期间,成员们会查阅、搜集国内外大量相关信息,从中找到相关数据,再加上自己的专业水准来判断,一切来龙去脉都有完整的记载。有的还配有实验报告与视频,让谣言彻底粉碎。
⑩果壳网创建一年多来,收入早已超过千万,养活了团队,养活了公益。姬十三像个大男孩,他从不财大气粗,说起话来活泼幽默,少了许多距离感,多了几分亲切和可爱。30多岁了,虽然顶着CEO的头衔,却不仅没车,还没储蓄,买了房子还在交月供,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但有一点他始终在乎,那就是面向公众倡导科技理念,把科技发展的喜悦分享给更多人,从而“让科学流行起来”。
(有删改)
阅读全文,简要回答姬十三是如何“让科学流行起来”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也。少遭兵乱,梁将霍存掠得之,养以为子。后事粱太祖,太祖亦爱之,迁邠宁节度使。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徙天平,与晋军相持河上。庄宗灭粱,彦威自陕来朝,庄宗置酒,赐.姓.名.曰李绍真。明年,徙镇武宁,从明宗击契丹,明宗爱其为人,甚亲厚之。其后赵在礼反,彦威别讨赵太于邢州,破之,还以兵属明宗讨在礼。明宗军变,纵火焚营噪呼:“城中之人何罪,戍卒思归而不得耳!天子不垂原宥,志在剿除。今宜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镇之兵。”彦威与安重诲劝明宗许之,乃拥兵入城,彦威独不入。部兵在外者皆溃去,独彦威所将五千人营城西北隅不动。居二日,明宗复出,得彦威兵,乃之魏县。庄宗崩,彦威从明宗入洛阳,首率群臣劝进,内外机事,皆决彦威。彦威素与段凝、温韬有隙,因擅捕凝、韬下狱,将杀之,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明宗本出夷狄,而彦威武人,君臣皆不知礼,动多此类。然彦威客有淳于晏者,少举.明.经.及第,遭世乱,依彦威。彦威尝战败脱身走,麾下兵无从者,独晏徒步以一剑从之榛棘间以免。彦威高其义,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天成三年冬,彦威卒于镇。赠彦威太.师.,谥曰忠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B.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C.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D.李茂贞遣梁叛将刘知俊攻邠州/彦威固守/逾年每获知俊兵/必纵还之知俊/德之/后不复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名,一般可分为赐姓、赐名,或两者兼有,是君主对臣下的奖励行为。
B.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南方部族为狄。也泛称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C.举明经,是参加明经科考试,明经科也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科目。
D.太师,官名。西周始设,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彦威德才兼备,作战能攻能守。他前有放回抓获的俘虏,感动敌将刘知俊,从而守住邠州的事迹,后有攻破邢州打败赵太的战功。
B.霍彦威善于纳谏,故而少犯错误。他接受了安重诲的建议,避免落下个借机报私仇的恶名;他倚重淳于晏,逐渐习得了君臣之礼。
C.霍彦威出谋划策,帮助明宗脱身。军变之时,他劝明宗暂时答应哗变军人的要求,率兵入城,自己带兵守在城外,以为接应之力。
D.霍彦威一心事主,死后谥为忠武。他年少时于乱军之中被人收养,后来无论是跟随梁太祖东征西讨,还是侍奉后唐二主,都能尽心尽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重诲曰:“主上方平内难,以恩信示人,岂公报仇之时?”彦威乃止。
(2)彦威高其义,常辟以自从,至其家事无大小,皆决于晏,彦威以故得少过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霆字震仲。少有志节。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监利县。县有疑狱,历年不决,霆未上,微服廉得其实,立决之,人称神明。辟荆湖制置司干官。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一日谓曰:“朝廷有密旨,出师策应淮东,谁可往者?”即对曰某将可。又曰:“兵器粮草若何?”即对曰某营兵马、某库器甲、某处矢石、某处刍粮,口占授吏,顷刻案成。文德大惊曰:“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公材干如此,何官不可为,吾何敢不敬。”密荐诸朝,除通判江陵府。江陵大府,雄据上流,表里襄、汉,西控巴蜀,南扼湖、广,兵民杂处,庶务丛集,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暇日诣郡庠,与诸生讲学,又取隶官闲田,增益廪稍。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亲阅试行赏以激劝之,未几,有能擐甲骑射者,遂皆获其用,而兵不复扰民。丁内艰,德祐初,起复奉议郎、湖南安抚司参议,与安抚使李芾协力战守。霆有心计,善出奇应变,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城初被围,日夜守御,数日西北隅破,霆麾兵巷战,抵暮增筑月城,比旦城复完,策厉将士,以死守之。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节选自《宋史•杨霆传》)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服廉得其实,立决之    决:决断,决定
B.策厉将士,以死守之 厉:勉励,激励
C.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假:借用
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吾平生轻文人,以其不事事也  会其怒,不敢献
B.何官不可为,吾何敢不敬 杀一老卒,何甲也
C.选民之强壮,当农隙训练之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 公幸教晞以道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时付以器械,杂兵行肄习B.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授为学官名,宋代设教授一职,用来教导诸生,并掌管考查、考核之事。
B.库指藏兵甲战车的屋舍,王勃《滕王阁序》中“武库”的“库”即指此意。
C.“竖子”是贱称,《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表示责骂轻蔑。
D.在宗法社会中,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指关系远的亲属。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吕文德为帅,素慢侮士,常试以难事,霆仓卒立办,皆合其意。
(2)城既破,霆赴水死,妻妾奔救无及,遂皆死。
(3)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十余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 · 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
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
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
【小题2】(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  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采取给民众以恩惠的做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流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4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2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

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忠简。

(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B.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C.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D.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佑”,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C.“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D.薨,中国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古代称帝王的死为“崩”,称大夫的死为“卒”。宗泽地位高,故称他的死为“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人不断涌现。
B.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
C.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
D.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
(2)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