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瀚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迎章昭达。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洗安抚岭外,陈将徐璒以南康拒守。洗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后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洗,入至广州,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B.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C.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D.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娉: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及出生年月日。
B.刺史:地方主政官员,兼有检核问事及监察之职。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
C.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全境。
D.册:册封,皇帝以封爵授给属国君主、少数民族首领、异姓王、宗族、妃嫔等的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谯国夫人贤明通达,深孚众望。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凭借信义在本乡形成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千余洞部落前来归附。
B.谯国夫人决断诉讼,法纪严明。协助丈夫冯宝处理政务,即使自己部族的头领犯法也决不宽容姑息,依法处置。此后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C.谯国夫人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挟持其子冯仆一起作乱。谯国夫人不顾冯仆安危,率领酋长章昭达内外夹攻,最终平定了欧阳纥的叛乱。
D.谯国夫人忠于朝廷,诚心归顺。得知陈朝亡国后,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每年部族大会时,她都以赤心忠君之意告诫子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2)晋王广遣陈后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1 12:17: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遵诲,涿州范阳人。父宗本,善骑射,隶契丹帅赵延寿麾下,尝以事说延寿,不能用。及延寿被执,举族南奔。汉祖得之,擢拜随州刺史,署遵诲随州牙校。周显德初,世宗北征,大将高怀德,遵诲之舅也,表遵诲从行。师次高平,与晋人遇。将接战,晋兵未成列,怀德命遵诲先出奇兵击之,晋人溃,大军继进,遂败之。二年,讨秦、凤。与贼战于唐仓,先登陷阵,擒蜀招讨使王鸾以献,克秦、凤二州。太祖微时,客游至汉东,依宗本,而遵诲凭藉父势,太祖每避之。他日论兵战事,遵诲理多屈,拂衣而起。太祖乃辞宗本去。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见,遵诲伏地请死,帝令左右扶起,遵诲再拜呼万岁。俄而部下有军卒击登闻鼓,诉其不法十余事,太祖释不问。遵诲益惶愧待罪,太祖召而谕之曰:“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遵诲再拜感泣。乾德六年,以西夏近边,授通远军使。遵诲既至,召诸族酋长,谕以朝廷威德,刲羊酾酒,宴犒甚至,众皆悦服。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太宗即位,兼领灵州路巡检。遵诲不知书,豁达无崖岸,多方略,能挽强命中,武艺皆绝人。在通远军凡十四年,安抚一面,夏人悦服。尝有剽略灵武进奉使鞍马、兵器者,遵诲部署帐下欲讨之。夏人惧,尽归所略,拜伏请罪,遵诲即慰抚令去。自是各谨封略,秋毫不敢犯。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太平兴国六年,卒,年五十六。帝轸悼久之,遣中使护葬,赗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董遵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B.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C.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D.后数月/复来扰边/遵诲率兵/深入其境/击走之/俘斩甚众/获羊马数万/夷落以定/太祖嘉其功就/拜罗州刺史/使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殿”是帝王休息宴游的别殿。时董遵诲获罪免职,皇上只能在便殿接见他。
B.“登闻鼓”指朝堂外的悬鼓,是古代帝王为了表示愿意听取谏议或冤情而设的。
C.“西夏”指宋朝时由党项羌族建立的政权,其与实朝国王接壤,常有战事发生。
D.“封略”即疆界,“封”与“略”均可指边界,如“(晋)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遵诲领命冲锋,建立战功。随高怀德出征时,军队在高平与晋军遭遇,他受命趁晋军阵脚未隐,率奇兵突击晋军,为打败晋军创造了条件。
B.董遵诲好顾脸面,为人率性。他和太祖讨论战事,由于所述理由大多被驳倒,便不顾礼仪,拂衣而起,以致太祖震怒之下将其父宗本驱逐出去。
C.董遵诲抚边有方,获得成效。他担任通远军使时,一到任就杀羊斟酒犒劳各族酋长,并晓谕朝廷政策,恩威并施,使得各族酋长一时心悦诚服。
D.董遵诲处理边事,进退有度。西夏抢劫灵武进奉使的物品,他立即部署军队,打算讨伐;西夏人认罪并归还物品后,他又宽容抚慰,不再追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方赦过赏功,岂念旧恶耶?汝可勿复忧,吾将录用汝。
(2)历太祖、太宗朝,委遇始终不替,许以便宜制军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五六时,文一编 袖:名词动用,袖中藏着
B.时之病,补政之缺 箴:针砭,规诫
C.而士君子之 多:多于
D.而往往流闻中    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示白居易勇于进谏的一项是(  )
①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②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④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⑤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⑥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
A.②④⑥B.①②⑥
C.①②③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由“翰林学士”而“拜左拾遗”,属于越级提拔,所以白居易打算用生平所有学问报答皇上给予的恩惠。
B.对元稹的被贬,白居易曾多次上疏,恳切地劝谏皇上,他的奏疏虽然送入宫中,但却无人向皇上报告。
C.白居易不论大事小事都敢冒死劝谏,先后打 消了皇帝封河东王锷为宰相的念头、请罢河北用兵等,这些正是他报答皇上恩遇的表现。
D.因为白居易急切地劝谏皇帝不可提拔承璀做招讨使而惹得皇帝不高兴,经李绛一番解释,皇帝对白居易的嫌隙才涣然冰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 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迁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缔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免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肠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其得人心如此。
文帝即王位,赐爵关内侯,征为尚书。帝征吴,以畿为尚书仆射,统留事。受诏作御楼船,于陶河试船,遇风没。帝为之流涕,诏曰:“昔冥勤其官而水死,稷勤百谷而山死。故尚书仆射,于孟津试船,遂至覆没,忠之至也。朕甚愍焉。”追赠太仆,谥曰戴侯。
注:牸 :雌性动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继母苦之苦:辛苦
B.举孝廉,除汉中府丞除:任命、授职
C.荀彧进之太祖进:推荐
D.渐课民畜牸牛课:督促劝勉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杜畿“政绩”的—组是(3分)  ( )
①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  ②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③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④自是少有辞讼
⑤亲自执经教授    ⑥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杜畿年轻时便表现出了非凡才能,担任郡功曹,果断公平地处理了一批案件,深受好评,被举为孝廉。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督促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亲自讲学,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C.杜畿在河东治理有方,深得民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D.文帝时,杜畿担任尚书及尚书仆射等职,对文帝也忠心耿耿。因替文帝制作御船,在试船时不幸落水而死,文帝为之十分感动,追赠他为太仆。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3分)
译文:
(2)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3分)
译文: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4分)
译文:     

同类题4

课内文言文阅读,回答小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坚:坚固,锋利
B.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刺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度:常态,气度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恕,原谅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一样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籍吏民,封府库
C.行李之往来,共乏其困D.诸郎中执兵
【小题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以乱易整,不武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朝济而夕设版焉
C.荆轲顾笑武阳人之立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前为谢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小题4】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中的“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秋毫不敢有所近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未冠,父脱帖穆耳以千户职戍越,因受业于韩姓先生,为文下笔立就,粲然成章。就试江浙乡闱,中其选,居右榜第一。俄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将仕郎、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盔賊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升吏部郎中,寻拜监察御史。首上疏言:“郊庙礼甚缺,天子宜躬祀南郊,殷祭太室。”帝嘉纳之。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廷议发五省八卫军出戍外镇,月鲁不花疏愿留其兵护本郡,遂兼统黑军数千人及团结西山八十二寨民义军,势大张。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升中奉大夫,锡上尊四、马百匹。僚佐增秩有差,别降宣敕俾赏有功者。召还为详定使。保定民不忍其去,绘像以祀之。俄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给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卒。当遇害时,麾家奴那海剌杀首贼。事闻,朝廷赠摅忠宣武正宪徇义功臣、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谥忠肃。
(《元吏·月鲁不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
B.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
C.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
D.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冠是指古代男子未成年,男子刚成年时称为弱冠,古时男子成年的年龄为20岁。
B.乡闱又称乡试,明清两代因常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参考的人大部分为举人。
C.祭太室就是皇帝在太庙祭祀,最初太庙只供奉皇帝先祖,后来也有个别皇后和功臣。
D.卒即死亡。在古代对死的称呼也要讲宄严格的等级。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鲁不花仪表不凡,少有才学。人们也都对其给予厚望,认为他会成为优秀的人才。他也果不负众望,参加考试高中右榜第一名。
B.月鲁不花施政有法,耐心周到。他在收购粮食的时候,能够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区分对待,更可贵的是还能对百姓晓之以理,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
C.月鲁不花重视守备,勇于担当。为抵御敌人,他命令每天修治城墙疏浚护城河,修造守城器具,主动申请由其管辖的部队保卫本郡,并最终取得胜利,受到皇帝嘉奖。
D.月鲁不花坚守气节,至死不渝。面对倭寇的威逼,他毫不退缩,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指挥家仆抗击敌人,直至牺牲。其壮举传到朝廷后,受到朝廷一系列的追赠表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第一句和课文中的第二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
(2)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苦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