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漏受命,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注释)①逆旅:旅馆,客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甲、乙、丙、丁……)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而且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
(2)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8 09:4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南太守。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1),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義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2)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隹婿邪!”访之,乃羲乏也,遂以女妻之。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義之同妤。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義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王羲之传》,有删改)

(注)①重牛心炙:把烤熟的牛心肉作为最高贵的食物。②骨鲠:性格耿直正派。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B.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C.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D.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義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第二个儿子。
B.隶书:亦称汉隶,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C.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 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D.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字逸少,他的祖父王正,做官曾做到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官至淮南太守。
B.王羲之幼年讷于言,人们没有看出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十三岁时,因周顗的重视才渐渐出名。
C.王羲之长大之后,能言善辩,因个性耿直正派而为人所称道。他写的隶书被誉为古今 第一。
D.太尉郗鉴向王导求取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结果郗鉴在王氏诸子弟中挑中了在东厢房袒腹进食的王羲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義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2)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帝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滑,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B.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C.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D.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
【小题2】对文中文化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孝景帝的称呼都是称谥号。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父子二人的功绩。为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
B.“都揖丞相”的“揖”,指作揖,指行简单的礼节。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C.宗庙: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D.文中“郎”“中郎将”“中尉”“两千石”“条侯”“临江王”等词语都是指大小不一的官职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贾姬遇到危难的时候,郅都不但自己没有去救贾姬,还劝阻欲救遇险贾姬的景帝以国家大局为重。可见郅都是一个能考虑宗庙社稷而直言进谏的难得的忠臣。此事深得景帝、太后赏识。
B.郅都被汉景帝提拔为济南郡太守后,严厉打击称霸地方、屡与官府作难的瞷氏家族,诛杀头号恶人,使这一带路不拾遗,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周围十几郡太守对他衷心敬服,视他如上司。
C.郅都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酷吏,文景之治时期曾被誉为铁面无私的“苍鹰”。本文中“酷吏”一词具有褒扬之意,代表着对皇帝的高度忠诚、对社稷的绝对维护和对犯罪人的严惩不贷。
D.郅都忠君爱国,公正廉洁,勇武过人,是一个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栋梁之才。文帝景帝对他很信任。因不畏强权,执法不阿,列侯宗室,都对他侧目而视。
【小题4】翻译。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信陵君窃符救赵》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垓下之战》
(5)光造太子,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穆,字公叔,南阳宛人也。年五岁,便有孝称。及壮耽学,锐意讲诵。初举孝廉冀①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桓帝即位,顺烈太后临朝,穆以冀执地亲重,望有以扶持王室,因奏记②劝冀曰:“愿将军申纳诸儒,亲其忠正,绝其姑息,专心公朝。为皇帝选置师傅及侍讲者,得小心忠笃敦礼之士,与之俱入,参劝讲授,师贤法古。” 举穆高第,为侍御史。常感时浇薄,慕尚敦笃,乃作《崇厚论》。穆又著《绝交论》,亦矫时之作。梁冀骄暴不悛,穆以故吏,惧其衅积招祸,复奏记谏曰:“昔秦政烦苛,陈胜奋臂一呼,天下鼎沸。今百姓戚戚,宜时易宰守非其人者,减省第宅园池之费,拒绝郡国诸所奉送。”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报书云:“如此,仆亦无一可邪?”穆言切,然亦不甚罪也。永兴元年,河溢,百姓荒馑,流移道路。擢穆为冀州刺史。冀部令长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有宦者赵忠丧父,归葬安平,僭为玙璠、玉匣、偶人。穆闻之,下郡案验。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帝闻大怒,征穆诣廷尉,输作左校③。太学书生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帝览其奏,乃赦之。居家数年,征拜尚书。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志欲除之。乃上疏曰:“案汉故事,中常侍参选士人。建武以后,乃悉用宦者。自延平以来,权倾海内,放滥骄溢。愚臣以为可悉罢省,遵复往初。”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良久乃趋而去。自此中官数因事称诏诋毁之。穆素刚,不得意,居无几,愤懑发疽。延熹六年卒,时年六十四。禄仕数十年,蔬食布衣,家无余财。公卿共表穆立节忠清,宜蒙旌宠。追赠益州太守。

(《后汉书·朱穆传》)

(注)①冀:东汉时期外戚梁冀。其妹为顺烈皇后。②奏记:时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③输作左校:去左校服劳役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B. 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C. 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D. 冀不纳/而纵放日滋/遂复赂遗/左右交通宦者/任其子弟宾客/以为州郡要职/穆又奏记极谏冀/终不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孝顺廉正的意思,是汉代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是对举人的雅称。
B. 临朝,指天子或太后上朝廷处理政事,后来特指因皇帝年幼太后亲临朝廷处理政事。
C. 玉匣,又被称为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用缕联缀玉片而成。
D. 中官,又称内官,宫廷内侍奉帝王以及重臣的官员总称,东汉后由阉割的男子充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穆孝敬父母,待人忠诚。年仅五岁时,他就有孝顺之名声;梁冀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担心梁冀招致祸患,多次劝谏。
B. 朱穆关心世风,力矫时弊。他常感时风俗浅薄,慕尚朴厚之风,于是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以便矫正当时的弊端。
C. 朱穆秉性刚直,嫉恶如仇。朝廷提拔他为冀州刺史时,他因严惩宦官僭越礼制行为而触怒皇帝,被捕关押在廷尉狱。
D. 朱穆为官清廉,为国举才。他的节俭朴素堪称表率,受到了吏部的肯定;朝廷公卿共同上表说朱穆有忠诚清廉的节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2)吏畏其严明,遂发墓剖棺,陈尸出之,而收其家属。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共18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赀为郎,事孝景帝久之,能足音辨人
B.相如见说之图穷匕首见
C.相如与俱临邛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D.临邛令缪恭敬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买田宅,为富人。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小题4】(小题4)翻译。每小题各3分,共9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延弟白泽,年十一,道母忧,居丧以孝闻。世祖闻而嘉之。长而好学博通,敏于当世。高宗初,除中散,迁殿中曹给事中,甚见宠任。后蠕蠕犯塞,显祖引见群臣议之。白泽曰:“陛下钦明则天,比踪前圣,而蠢尔荒愚,轻犯王略。今若銮與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显祖从之,遂大破虏众。白泽本字钟葵,显祖赐名白泽,纳其女为。显祖诏诸监临之官,所监治受羊一口、酒一斛者,罪至大辟,与者以从坐论。白泽上表谏曰:“伏见诏书,禁尚书以下受礼者刑身,纠之者代职。今之都曹,古之公卿也,皆翊扶万几,赞徽百揆,风化藉此而平,治道由兹而穆。羊酒之罚,若行不已,臣恐奸人窥望,忠臣懈节。如臣愚量,请依律令旧法,稽同前典,班禄酬廉,首去乱群,常刑无赦。苟能如此,则升平之轨,期月可望,刑措之风,三年必致矣。"显祖纳之。太和初,怀州民伊祁苟初三十余人谋反,将杀刺史。文明太后欲尽诛一城之民。白泽谏曰:“臣闻上天爱物之生,明王重民之命,故杀一人而取天下,仁者不为。且《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群凶肆虐,轘裂诛尽。合城无辜,奈何极辟?不诬十室,而况一州,或有忠焉,或有仁者,若淫刑滥及,杀忠与仁,斯乃西伯所以叹息于九侯,孔子所以回轮于河上。伏惟圣德昭明殷鉴,水镜前礼,止迅烈之怒,抑雷霆之威,则溥天知幸矣。昔厉防民口,卒灭宗姬;文听舆颂,终摧强楚。愿不以人废言,留神省察。”太后从之。太和五年卒,谥曰简。

(节选自《魏书·张白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B.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C.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D.今若銮舆亲动贼/必望麾崩散/宁容仰挫神兵/坐而纵敌/万乘之尊/婴城自守/进失可乘之机/退非无前之义/惟陛下留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嫔,古代对妇人的美称,也可代指宫廷女官、帝王侍妾。嫔的地位次于皇后、妃子。
B.百揆,官名,大多指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轘帜裂,即车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车上硬撕裂为五块。
D.殷鉴,说的是周的子孙应以殷商的灭亡为鉴戒,后泛指可以作为后人鉴戒的往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泽好学博通,事亲至孝。白泽博采众书、好学聪慧,且孝行深受皇帝赞许,因能厉行节俭行孝,死后受封谥号“简”。
B.白泽积极应变,退敌有功。敌兵犯境,显祖召见群臣商讨对策,他分析敌情,提出退敌主张,显祖采纳,于是击败敌军。
C.白泽敢于进谏,维护法度。显祖“羊酒之罚”,有失法度,他上奏规劝,认为应按律令旧法,仿效从前典章,显祖接受。
D.白泽体恤百姓,处事有方。“怀州一案”,太后要株连全城,他引《周书》话语、举前人得失的事例来劝阻,太后听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初,除中散,迁殿中曹给事中,甚见宠任。
(2)羊酒之罚,若行不已,臣恐奸人窥望,忠臣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