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栗。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节选自《史记•郅都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B.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C.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D.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上林”指上林苑,为汉代宫苑之一。司马相如有《上林赋》,描绘上林苑的宏大规模及天子率众臣在此狩猎的盛大场面。
B.古代朝廷常设相当于丞相职务的谏官,为皇帝施政拾遗补缺,杜甫就曾任唐肃宗的“左拾遗”,文中的“拾遗”即指这类官职。
C.古代“宗庙”指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是古代诸侯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它们都可代表封建统治的最高权力,常用来指代国家。
D.先秦时“豕”“彘”指大猪,“猪”“豚”指小猪。《论语》记载阳货“归孔子豚”,是指他送一头小猪给孔子,想用盛情笼络孔子出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姬上厕所被野猪袭击,皇上向郅都使眼色让他去救,但郅都因害怕不愿去救贾姬,并且还劝皇上也不要去救。
B.济南大族瞷氏强横奸猾,郅都任济南太守后,将瞷氏的头目灭族,瞷氏宗族中其余的人都害怕得发抖。
C.临江王被招来中尉府受审时,郅都不让府吏给他刀笔写信,后来临江王自杀了,窦太后迁怒于郅都。
D.匈奴人曾经做了郅都的木偶像,让骑兵在马上用箭去射,但没人能射中的,他就是这样让人害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
(2)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29 04:5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一见大器之,荐于高宗,召为司勋员外郎,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上谘以当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学术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讲读,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上问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学对。上说,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荆、襄都督府详议官。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席卷河南,此以逸待劳,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震言:“千里侵夺民田,曾经按治,愿寝新命。”从之。是时,虔州民为盗,天子以为忧,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袱庙,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吉,缔于庄公’,《公羊传》曰: “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真宗居明德皇后丧,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袱庙:安葬逝者之前,先在祖庙祭祀,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缔: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B.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C.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D.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虽诱之/为盗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到官之日/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有治效者优加奖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丞,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国子监为清朝最高学府,而监丞为该机构掌管校规的官员。
B.陛下,对皇帝的尊称。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因呼在陛下者而告之,所以“陛下”成为了对天子的尊称。
C.河南,元朝才开始设立“行省”,文中的“河南”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不同。
D.《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震学识渊博,为官清正廉洁,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将他推荐给高宗。后朱震入朝,皇上用《易》《春秋》 的意旨来问他,朱震都用自己的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很高兴。
B.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的田地,曾经受到追究惩处,建议皇上停止对郭千里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C.虔州很多百姓做盗贼,皇上对这件事感到担忧,于是让朱震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以安抚当地百姓。朱震向皇帝建议,新太守到任后,让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替代本郡及属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朱震认为丧期未满,不应该举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
(2)震谢病丐祠,旋知礼部贡举,会疾卒。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程迪,字惠老,开封人。父博古,部鄜延兵战死永乐。迪以门荫得官。宣和中,从杨惟中征方腊有功,加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泸南潼川府路走马承受公事。诸使合荐迪忠义谋略,可任将帅,召赴行在。经略制置使唐重以敌迫近,留迪提举军马,措置民兵以为备。金人已自同州渡河,或劝迪还蜀,迪思有以报国,不从。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转运使桑景询知其谋,以告唐重,揭榜许民择险自固。会前河东经制使傅亮建议当守不当避,重从之,以亮为制置副使,去者悉还。既而金兵益迫,重乃以迪提举永兴军马,措置民兵,令迪行视南山诸谷,将运金帛徙治其中。因召土豪,集民兵以补军籍。会应募者众,亮语重曰:“人心如此,假以旬日,守备且具,奈何望风弃去。”重大然之,即檄诸司听亮节制。金人近城,迪又欲选兵迎战,使老稚得趣险,尚可以活十万人。亮执议城守,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城破,乃自亮所分地始。亮先出降,众溃。迪率其徒行徇于众曰:“敌仇我矣,降亦死,战亦死!”努力与斗,愤怒大呼,口流血,士皆感奋,多所斩杀。迪冒飞矢,持短兵接战数十合,身被创几遍,绝而复苏,犹厉声叱战不已,遂死之。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明州观察使,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程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B.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C.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D.金人四面急攻外/无援兵/迪率诸司及统制偏裨以下东向会盟/危急必以死/相应誓/不与敌俱生/慷慨呜咽/同盟皆感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可称为恩荫,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的待遇。
B.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C.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最初是监察区的性质,后转化为行政区。
D.赠,文中为赠官,指古代皇帝加封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官员官职勋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程迪出身武将家庭,跟从杨惟中征讨方腊建立功勋而被加授官职,诸使认为他可以胜任将帅之职而共同举荐了他。
B.程迪忠义有谋略。金人渡过黄河时,有人劝他回蜀地,他为报国而没有听从;并谋划了自保策略,揭下榜文自领其事。
C.程迪善待百姓。金兵逼近城池时,程迪打算挑选士兵迎战,让老人和孩子去险要地方避开战火,以救活十万百姓。
D.程迪作战英勇。金兵攻城,程迪率领部属冒死抵抗,与敌军大战数十回合,几乎全身受伤,仍然厉声呵斥,战斗不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诣种氏诸豪,谋率众保险,俟其势稍衰,出奇击之。
(2)麾下士舁置空室中,比屋皆烬,室独不火,及敛,容色如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伯父瑒,为世硕儒。琛幼,瑒授其经业,一闻便通义理。瑒异之,常曰:“此儿当以明经致贵。” 瑒卒后,琛家贫,常往还诸暨,贩粟以自给。闲则习业,尤精《三礼》。初,瑒于乡里聚徒教授,至是又依琛焉。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迁员外散骑常侍。旧尚书衡南坐,无貂;貂自琛始也。顷之,迁御史中丞,参礼仪事如先。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俄复为尚书左丞。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是时,高祖任职者,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憨愚。”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但朕有天下四十余年,公车谠言,见闻听览,所陈之事,与卿不异。卿珥貂纡组,博问洽闻,不宜同于欲茸,止取名字,宣之行路。言‘我能上事,明言得失,恨朝廷之不能用。’如是献替,莫不能言。”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复有指斥。太清二年,迁云骑将军,中军宣城王长史。侯景举兵袭京师,王移入台内,留琛与司马杨曒守东府。寻攻陷城,放兵杀害,琛被枪未至死,贼求得之,舆至阙下,求见仆射王克,领军朱异,劝开城纳贼。克等让之,涕泣而止,贼复舆送庄严寺疗治之。明年,台城不守,琛逃归乡里。后遇疾卒,年六十九。

(节选自《梁书·贺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B.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C.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D.琛前后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车,古代官署名,专门用于接待传送官府公文的人和等待皇帝征召的人。
B.太清,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C.贼,文中指造反的叛军。古代还常用“盗”“寇”“匪”指造反的叛军。
D.阙,帝王宫廷大门外两边的楼台,后常用“阙下”借指皇帝居处或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琛天资聪颖,精于经业。贺琛年幼时,伯父贺瑒教授他经学,他一听便能通晓义理。贺瑒去世后,那些跟随伯父学习经业的人又跟从贺琛学经业。
B.贺琛受到召见,得到器重。贺琛在京城显露才华,高祖在文德殿召见他,与他谈论得很高兴,将他升任员外散骑常侍,后又允许他出任尚书时穿貂皮衣。
C.贺琛主动进谏,受到斥责。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妨碍时政,贺琛于是上奏言事,结果受到高祖的当面斥责,贺琛只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D.贺琛战场被俘,受挟持利用。侯景领兵袭击京城,贺琛受枪击未死,反贼寻找到他,用车把他载到宫殿前,让他求见仆射王克,领军朱异,劝他们开城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琛家产既丰,买主第为宅,为有司所奏,坐免官。
(2)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