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恭靖。

《明史·蒋瑶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B.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C.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D.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并考试合格者,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B.建祠,即立生祠,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庙加以奉祀,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爱护百姓、深得民心、政绩卓著的官员。
C.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瑶审时度势,进言扫除积弊。他在担任两京御史期间,向朝廷上奏了七件时政弊端,尤其强调精简宦官、侍奉官人数,革除滥收校尉勇士的弊政,减少朝廷开支 。
B.蒋瑶正直坚贞,不畏权贵胁迫。江彬想霸占富民的住房,他坚决不答应;江彬将皇帝打的一条巨鱼送给他,向他索要银两,他也坚决不给。
C.蒋瑶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当权者一再向扬州索取特产,他都极力敷衍拒绝,惹怒权贵,将他用铁绳捆绑数日,百姓深受感动,修建祠堂来祭祀他。
D.蒋瑶善于规划,深受皇帝重用。朝廷频繁大兴土木,一年花费数百万钱,他进言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节省花费。他的规划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2)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7 04:50: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选自《明史·彭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B.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C.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D.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B.入阁,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人阁。
C.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
D.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一般用于外交、礼仪、祭祀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经过殿试考中了状元,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器重。
B.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
C.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上奏建议实行优待老人的制度。后来他提出了革除弊端、减免税收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
D.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子弟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
(2)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三十年十月,星变,复请尽罢矿税。时比年日食皆在四月,问达以纯阳之月其变尤大,先后疏请修省,语极危切,帝终不纳。寻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所部水灾,数请蠲贷。帝方营三殿,采木楚中,计费四百二十万有奇,问达多方拮据,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

天启元年冬,代周嘉谟为吏部尚书。连掌内外大计,悉持公论。当是时,万历中建言诖误获谴诸臣弃林下久,死者已过半。问达等定议:以廷杖、系狱、遣戍者为一等,赠官荫子;贬窜、削籍者为一等,但赠官。获恤者七十五人。

问达历更大任,持议平允,不激不随。先以秩满,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诏加少保,乘传归。五年,魏忠贤擅国。御史周维持劾问达力引王之寀植党乱政,遂削夺,命捐赀十万助军兴。顷之,问达卒。以巡抚张维枢言,免其半,问达家遂破。崇祯初,赠太保,予一子。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潍二县”就是先后任高平县、潍县的县令。
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又称“阉人”“黄门”。
C.典试:科举考试最高等第,皇帝出题,官员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张问达主持山东的科举考试。
D.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如文中的“天启”“万历”。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也都要更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问达执政公允,勇于承担重任。对于前朝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经死去的大臣,他按照处罚程度轻重不同,分别加以抚慰、保护。
B.张问达正直敢言,不怕触犯权贵。宦官们从营造宫殿的款项中获益,他力请停工;他发现宦官与商人勾结,又上疏争执请求查办。
C.张问达忠诚机智,善抓机会进谏。他看到星象发生变化,认为这种情况常常预示异常的灾害,就借机请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没有接受。
D.张问达心系苍生,关心百姓疾苦。宁夏打仗,他请求免去陕西全省拖欠的赋税;后来到山东,又请求废除矿税,皇帝全都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项羽之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
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
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D.“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
(2)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所弹劾。

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 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 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 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 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 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 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选自《明史·周新传》)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狱 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面寒铁”。 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长而庾死 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印,知道死 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要惩治他, 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家彦,字开美,天启二年进士。擢刑科给事中,闽海盗刘香扰郡邑,抚镇追剿多失利,朝议召募,将大举。家彦言:“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时以为名言。屡迁户科都给事中。军兴饷诎,总督卢象升有因粮加饷之议,家彦言:“民非富民,不可以朘削。”军食不足, 而吏胥侵援耗粮率数十万石。家彦请严治,帝并采纳焉。忧归。十二年起吏科都给事中。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家彦上疏曰:“民何至接踵为盗,盗何至溃裂以极?论者谓功令使然,催科急者书上考,督责严者号循良,不肖而墨者以束湿济其饕餮。惟稍宽文网,壹令抚绥。”帝纳之。顷之,擢户部右侍郎。都城被兵,命协理戎政。即日登陴,阅视内外城十六门。雪夜,携一灯,步巡城堞,人无知者。翊日校勤惰,将士皆服,争自励。初,分守阜成门,后移安定门,寝处城楼者半岁。解严,赐宴午门,增秩一等。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襄城伯李国祯督京营,又命中官王德化尽督内外军。国祯发三大营军城外,守陴益少。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廷臣分门守,家彦守安定门。号令进止由中官,沮诸臣毋得登城,又缒叛监杜勋上,与密约而去。帝手敕兵部尚书张缙彦登城察视,家彦从,中官犹固拒,示之手敕,问勋安在,曰:“去矣。”偕缙彦诣宫门请见,不得入。黎明,城陷,家彦投城下,不死,自缢于民舍,遭贼焚,残其一臂,仆收其余体焉。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端。本朝赐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王家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B.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C.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D.今日策防海/莫若勤训练/练则卫所军皆劲卒/不练虽添设召募兵/犹驱市人/而战之糜饷/扰民无益贼/终不能尽/
【小题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归,即丁忧归家。古人遇父母去世,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B.上考,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古代官吏须按一定标准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分上中下三等。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
D.中官,指宫内之官或朝内之官,也指宦官。明末宦官专权,文中王德化便是掌权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A.王家彦体恤百姓,明末战事四起,粮饷不足,地方官史私吞军粮,因此卢象升建议向百姓加收钱粮,王家彦反对.皇帝采纳了王家彦的建议。
B.王家彦勤谨治军。雪夜独巡,考核将士有理有据,因此将领们都心服口服,自励上进;王家彦也以身作则,在城楼住了半年。
C.王家彦忠贞有节。 内有王德化把持内城,外有叛贼与王德化勾结,王家彦无力回天 , I城破之后自尽殉国,死无全尸。
D.王家彦直言善谏。王家彦由科举进身,历经刑、吏,户诸部,心系民生国事,一生多有谏言,深为皇帝信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流寇日炽,缘墨吏朘民,民益走为盗。盗日多,民生日蹙。
(2) 诸军既出城,见贼辄降,降卒反攻城,城上人皆其侪,益无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