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9分 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祖志忠,讨王都战没。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临难无苟免。”遂决战。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继英等谢曰:“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因悲涕伏地不能起。上恻然曰:“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
厚。”顾谓左右曰:“保裔父、祖死疆埸,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
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趁着。
B.寻知代州。移深州   寻: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于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    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 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
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
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
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把第Ⅰ卷(选择题) 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6-09 04:20: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之,令与诸子。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
王茂元镇河阳,为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令狐楚、李宗闵、杨嗣复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书记,楚党大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巡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翰林,共排李德裕。郑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南累载。
大中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其为掾曹,令掌典籍。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卢弘正镇徐州,又从为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大中末,柳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小题2】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与诸子   游:交往B.深之  礼:礼节
C.为掌书记   辟:征召D.宗闵党大之    薄:轻视,看不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官职,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以文章干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书记,但两方面有仇,所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非常厌恶李商隐。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偶,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的指点,从这个时候起他才开始写今体奏章。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3)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秭归县,再迁著作佐郎。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黥面徙远郡。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赐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赐之,记其名于御屏。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徙陕西。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柽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复为殿中丞,领职如故。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真宗践位,复旧官。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逾月,右谏议大夫。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以鼎为制置使。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好学,工。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B.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C.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D.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指做官。文中加点的词语“迁”“徙”“拜”分别表示升职、职位调动和授予官职。
B.食货志: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述经济史的篇名。纪传体史书一般分为本纪、列传、书志、箴铭、辞赋几种体例。
C.“丁内艰”文中指遭遇母丧。古代父母去世要为其守丧,守丧是一种孝顺的礼仪,有一定的时间规定。
D.篆、籀:文中指书体。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主要形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八大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粱鼎为民除害,得到赏识。他在吉州任职时,奸民萧甲为非作歹,他流放了萧甲;皇帝赏识他,他得到皇帝不一样的赏赐。
B.梁鼎文才突出,为政有声誉。他考中进士甲科,擅长书法,写有三卷《隐书》等大量文章;他光明磊落,为官严厉,声名很大。
C.梁鼎关心民生,体恤百姓。他建议兴修水利,利用水利开垦荒地;他被朝廷派去核查拖欠赋税的情况,免除了很多赋税。
D.梁鼎力除弊政,遭遇挫折。他建议禁止私人买卖解池盐,舆论也认同他的意见,朝廷下令照办,后来朝廷通盐商,他遭到处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不从规画。
(2)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至臣家 :追踪
B.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数
D.高祖以丁公军中 徇:示众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同周家。
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重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2)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小题4】季布和丁公同是项羽原来的部下,到了刘邦手下,为什么一个被任命为郎中,一个被处死呢?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及成,果精简。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秋赋:也称秋贡、秋荐,唐宋时州府向朝廷荐举会试人员的选拔考试。因于秋季举行,故有此称。
B.国子监: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代因袭之。
D.《礼记》:据传成书于西汉,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儒、释、道思想的资料汇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觉关心时局,聪慧机敏。他对当时的一些政务有很好的论述,得到太宗认可;在计算方法上也有独到见解。
B.李觉仕途顺畅,颇受赏识。皇上对他所献策略以及所作《竹颖传》大加赞赏,王禹偁也大力举荐他。
C.李觉学问精深,政绩卓越。他明晓《九经》,参与孔颖达《五经正义》校定;担任将作监丞、建州通判,受到朝廷褒扬。
D.李觉涉远为官,不畏艰苦。与李若拙出使交州时,别人认为前往此地辛苦劳累,他却认为不足挂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2)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刘济,字汝楫,腾骧卫人。正德六年进士。由庶吉士授吏科给事中。世宗即位,再迁工科左给事中。嘉靖改元,进刑科都给事中。故事,厂卫有所逮,必取原奏情事送刑科签发驾帖。千户白寿赍帖至,济索原奏,寿不与,济亦不肯签发。都督刘晖以奸党论戍,有诏复官。甘肃总兵官李隆嗾①乱军杀巡抚许铭,逮入都,营免赴鞫。济皆力陈不可,帝从其言。晖夺职,隆受讯伏辜。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②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给事中刘最以劾中官崔文调外任,景贤复劾其违禁,与御史黄国用皆逮下诏狱,戍最而谪国用。法司争不得,济言:“国家虽三法司,专理刑狱,或主质成,或主平反。权臣不得以恩怨为出入,天子不得以喜怒为重轻。自锦衣镇抚之官专理诏狱,而法司几成虚设。如最等小过耳,罗织于告密之门,锻炼于诏狱之手,旨从内降,大臣初不与知,为圣政累非浅。且李洪、陈宣罪至杀人,降级而已。王钦兄弟党奸乱政,谪戍而已。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帝怒,夺济俸一月。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济执奏曰:“万言纵奴杀人,得免为幸,乃并释玺,是法不行于戚奴也。”济在谏垣③久,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大礼”议起,廷臣争者多得罪。济疏救鳊修邹守益、给事中邓继曾、御史马明衡,不听。既而遮诸朝臣于金水桥,伏哭左顺门,受杖阙廷。越十二日再杖,谪戍辽东。十六年,卒于戍所。隆庆初复官,太常少卿。

(节选自《明史·刘济传》)

(注)①嗾:怂恿,唆使。②缇骑:为逮治犯人的禁卫吏役的通称。③谏垣:负责谏言的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B.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C.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D.定国公徐光祚规占民田/嗾滦州民讦永平知府郭九皋/太监芮景贤主之/缇骑逮讯济/请并治光祚/章下所司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指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也指君王在位期间多次改用新年号。
B.诏狱,指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也指需皇帝下诏书才能系狱的案件。
C.锦衣,即锦衣卫,是明代直属于皇帝的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清代取消。
D.赠,也称追赠,是指给已经死去的官吏或他的父祖、子孙追授官职爵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济主张秉公执法。千户白寿未提供原奏情况,他不予办理;他劝说皇上不能赦免罪臣刘晖、李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B.刘济感慨司法混乱。围绕对刘最、黄国用判罚的争议,他指出法司专门管理刑法诉讼的职能几乎被取代,司法乱象丛生。
C.刘济正直敢言,不畏权贵。皇后的父亲陈万言纵容奴仆何玺杀人,刘济坚持认为法理重在公平,绝不能释放陈万言和何玺。
D.刘济参与仪礼之争,救助同僚, “大礼”争议兴起,他上书救助邹守益等人未成;后来又在左顺门伏跪痛哭,触怒了皇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最等视之,奚啻天渊,而罪顾一律,何以示天下?
(2)言论侃侃,多与权幸相枝柱,直声甚震,帝滋不能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