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今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后拜汝南大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迢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鲍永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干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B.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悉/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C.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D.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曾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刺”即“弹劾进谏”,表明刺史要对郡县履行监察之职。
B.“元年”指某个事物或事件开始的时间,文中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年号是汉武帝首创的用来纪年的名号。
C.“肃宗”为庙号,“宗”一般指继业守成的皇帝。庙号是皇帝在太庙里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大多数君主有庙号。
D.“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孝廉”是汉代察举制最主要的科目。“孝廉”明清时变成对举人的雅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昱谨守职责,不矜名节。他任司隶校尉时,光武帝下诏让他在招降胡人的文书上注明自己的姓氏,鲍显认为这样做违反了旧例。
B.鲍昱奉公守法,心系百姓。任汝南太守时,郡内堤坝决口损坏,他修建水利工程,使水量充足,更多农田得到灌溉,人民生活富足。
C.鲍昱颇有见地,善于进言。皇帝问他如何消除旱灾,他希望皇上施政有所得,并说处理案件应公正、宽和,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鲍昱子孙有德,受人爱戴。鲍德修学校,敬养老人,宴请儒生,郡里人称他为神父;鲍昂服侍孝敬患病的鲍昱,后守孝甚为虔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宜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
(2)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5-18 02:02: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卿宜思有以称吾举者。”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我常物物戒之。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他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太子废,坐受金带,流驭州。久之,授郢、石二州刺史。

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初,正伦已通贵,李义府官尚微,及同执政,不能下。中书侍郎李友益,义府族也,晚附正伦,同摭义府衅缺。义府使人告正伦、友益交通罔上,有异计。高宗恶之,出正伦为横州刺史,流友益峰州。正伦卒于贬。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汉朝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荐人才的科目,与明、清科举制度下的秀才含义不同。
B.太子监国,指皇帝因出征、巡游、重病等原因不能亲上朝理政时,由太子代替皇帝在朝中处理国事。
C.显庆元年,“显庆”是唐高宗的年号,这种帝王年号纪年法始于秦朝。
D.中书令,唐代指中书省长官。中书省与门下省、尚书省一起被称为“三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正伦因名满天下,先被尚为秦王的李世民网罗在自己的门下,后因魏征的推荐踏上仕途。唐太宗鼓励他要干出一番事业不负重用。
B.杜正伦同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议论事务,深合唐太宗的心意,因而受到嘉奖。唐太宗感叹有他们这些人弥补自己的过失,就没有国家危亡之忧。
C.太宗曾嘱咐杜正伦辅佐太子,如果教导之后太子不改变要告诉皇帝,但杜正伦向太子泄露了太宗的话,太宗知道后,将杜正伦贬出京城。后来太子被废,杜正伦受到牵连,流放驭州。
D.杜正伦官位显赫时,李义府还官卑职小,后来他们共掌政事,杜正伦不甘降低身份。后杜正伦因勾结李友益图谋不轨而被贬为横州刺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于宗族故人,苟无能,终不得任。
(2)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康里脱脱,少时从其兄猎于燕南,世祖见其骨气沉雄,命宿卫。五年,海都犯边,脱脱从太子武宗讨之,大破其众,武宗壮之。成宗大渐,太后以两子星命付阴阳家推算,颇惑其言,武宗有虑。时武宗、仁宗同为太子,武宗进脱脱而言曰:“我捍御边陲,勤劳十年,又次序居长,神器所归,灼然何疑?”命脱脱往察事机。脱脱至大都,道武宗旨以闻,太后、仁宗与语曰:“闻汝所致言,殆有谗间。汝速归,弥缝阙失,则功为不细矣。”脱脱承命即行。归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释然无疑使使还报即日命驾上都正位宸极尊太后为皇太后仁宗为皇太子

只儿哈忽尝有不逊语,将置于法,脱脱曰:“陛下新正位,大信未立而辄行诛戮,恐自危。”乃宥之。察八儿率诸王内附,脱脱即席陈西北诸藩离合之由、去逆效顺之义,听者倾服。后迁尚书省右丞相。尚书省赐予无节,迁叙无法,财用日耗,名爵日滥。脱脱进言恪遵旧制,侥字之风顿衰。宗王南忽里部人告其主为不轨,脱脱辩其诬,抵告者罪。

仁宗即位,拜脱脱江浙行省左丞相。下车,进父老问民利病,咸谓杭城便河堙废已久,若疏凿以通舟楫,物价必平。僚佐或难之,脱脱曰:“民以为便,行之可也。”不月而成。英宗嗣位,召拜御史大夫。时帖赤先为大夫,阴忌之,奏改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复嗾言者劾其擅离职守,将徙之云南,会帖赤伏诛,乃解。卸职,家居不出者五年。泰定四年薨,追赠太师、上柱国,谥忠献。脱脱尝即宣德别墅延师以训子侄,乡人亦化之,皆向学。朝廷赐其精舍额曰景贤书院。

节选自《元史·康里脱脱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归/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释然无疑/使使还报/即日命驾上都/正位宸极/尊太后为皇太后/仁宗为皇太子/
B.归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释然无疑/使使还报/即日命驾上都/正位宸极/尊太后为皇太后/仁宗为皇太子/
C.归/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释然无疑使/使还报/即日命驾/上都正位/宸极尊太后为皇太后/仁宗为皇太子/
D.归/具致太后仁宗之语/武宗释然/无疑使/使还报/即日命驾上/都正位宸极/尊太后为皇太后/仁宗为皇太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渐,古汉语中是病危的意思。文中成宗病危,所以武宗接位的事情就迫在眉睫。
B.行省,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常设的中央最高官府,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C.御史,中国古代官名。商周时为史官。秦代起御史兼掌监察,是监察机关之开端。
D.追赠,指古代皇帝给已死的官员或其亲属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荣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脱既具勇武,又有谋略。随武帝讨伐不臣,破敌立功,武帝认可他的勇壮;武帝初登皇位的时候,脱脱劝武帝不要轻易杀戮,以此安定人心,得到采纳。
B.脱脱辩才突出,关注文事。察八儿率诸王归附的时候,脱脱在宫延宴会上,侃侃而谈,使诸藩王折服;在宣德别墅请塾师教导子侄,乡人因此得到教化。
C.脱脱为官忠正,能于吏职。在尚书省任职时,请旨改进赏赐及官员任用制度,提振了官场风气,后审明宗王南忽里部人诬告案;仁宗时,在江浙主持疏通河道。
D.脱脱做事谨慎,深得信重。武宗获得皇位的关键时刻,让脱脱去为自己探查;仁宗、英宗即位后,都让他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信重有加,有始有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汝所致言,殆有谗间。汝速归,弥缝阙失,则功为不细矣。
(2)咸谓杭城便河堙废已久,若疏凿以通舟楫,物价必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守村先生传
袁枚
圣人之道大而博,学者各以其学学圣人,要其至焉耳。后世河北宗郑,江左宗王,尚未闻其有所拘阂也。天下而崇宋儒,自元明始。于是高才生退有后言,且过激。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
乾隆甲戌,高先生守村访余于白下,年七十许,清臞蘁立,高睨而大谈,解孔孟,专挡抃宋儒。其所见亦未必尽是,要皆的的然有心得者。余洒然异之。别六年,陶明府京山从滇归,道先生守姚安事甚具。又十余年,蒋苕生太史来,贤先生不绝口。二人非妄誉人者,余亦信先生果奇男子也。
苕生授二石刻,曰:“此先生知平彝、剑川二州《德政碑》也。滇人不,序事不识体制,又过欲扬颂,如郗鉴见王导,意满口重,言殊不流。子其采而传之。”其一碑曰:先生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王师征乌蒙,运饷六千石,而民不知。理傜讼,可和者和之,可决遣者决遣之,罔不当。其一碑曰:征剑川粮,减额外公件银两若干。引老君山水溉西庄,亩收增数鬴。丈鹅雅场,清其界,酋夷皆拜曰:“从此百年无事矣。”呜呼!能奇其口,为无穷之闻,以存先生,然则碑愈俚,民情愈真。
想先生之经德哲,殆不愧其言者。先生亡已久,子弟才下,无所发明。门生故吏,又惧大于俗,不敢张其说。余闻而悲之。
夫犯众敌,抗令甲①,以追取圣人之心,此其志直和万世为一朝者,而卒之身甫殁,姓氏就湮;然则与夫庸庸然曹出曹入者,何以异也?天之所以生斯人,使独异于众人者,又何也?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而余亦岂料十余年后,尚有先生两知己在耶?夫儒者闇然之学,原不为名计,而卒其所以常存于天地间者,又舍名曷以哉?嘻!古之人所以重后死者也。先生名为阜,铅山人。
注:①令甲:法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束天下而崇宋儒 束:限制
B.滇人不文 文:文字
C.想先生之经德秉哲 秉:操持
D.又惧大忤于俗   忤:违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即江东,相当于现在的江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
B.王师,朝廷的军队,如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体制,指一定的规则、制度,文中指文章的体裁、格式等。
D.门生,指亲授学业的学生。后考生得中后,对主考官亦称门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人见其激也,又群惊为奇服怪民,而莫敢近焉。
⑵追忆当日,先生与余天涯一邂逅耳,岂料身后事余为存之!
【小题4】请根据第三段文意,简要概括高守村为政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庙号,如刘邦被称为汉高祖、李渊被称为唐高祖。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陛下, 陛,原指帝王的宫殿。陛下后来变成了尊称帝王的称谓。
D.流涕,指流泪。古代的“涕”一般指眼泪。而“泗”指鼻涕。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B.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独自一人进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C.文章结尾部分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依附他人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D.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彦进,大名人。纯质有胆略,善骑射。汉乾祐中,隶周祖帐下。广顺初,补卫士。世宗镇澶渊,令领禁兵以从。显德初,为控鹤指挥使。从世宗征淮南,以功迁散员都虞候。从平瓦桥关,改领昭州刺史。
宋初,改右厢指挥使,征李筠,为先锋部署,以功迁常州防御使。从平李重进,迁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大举伐蜀,为前军副都部署。蜀平,坐纵部下略玉帛、子女及诸不法事,左迁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太祖郊祀西洛,彦进来朝,授彰信军节度。
太平兴国二年,移镇河阳。四年正月,遣将征太原,分命攻城,以彦进与郢州防御使尹勋攻其东,彰德军节度李汉琼、冀州刺史牛思进攻其南,桂州观察使曹翰、翰林使杜彦圭攻其西,毾信军节度刘遇、光州刺史史珪攻其北。彦进督战甚急,太祖嘉之。晋阳平,从太宗征幽州,又与内供奉官江守钧率兵攻城之西北。及班师,诏彦进与西上阁门副使薛继兴、阁门祗候李守斌领兵屯关南,以功加检校太尉。是秋,契丹侵遂城,彦进与刘廷翰、崔翰等击破之,斩首万级。五年,车驾北巡,以彦进为关南都部署,败契丹于唐兴口。
雍熙三年正月,命将北伐,分兵三路,诏彦进为水陆副都部署,与曹彬、米信出雄州。大军失利,彦进坐违彬节制,别道回军,为敌所败,召还,贬右武卫上将军,事具彬传。四年春,授保静军节度。端拱元年,被病,召归阙,卒,年六十七。赠侍中
彦进频立战功,然好聚财货,所至无善政。没后,诸子争家财,有司摄治。太宗召见,为决之谓左右曰:“此细务,朕不宜亲临,但以彦进尝任节制,不欲令其子辱于父耳。”
(节选自《宋史·崔彦进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平李重进 平:平定
B.以功加检校太尉  加:加官
C.事具彬传 传:流传
D.没后,诸子争家财 没: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特指古代官职的晋升或调动,如“迁散员都虞候”,“迁”是指“升职”。
B.刺史,职官,巡行郡县,汉时全国各部置刺史一人。“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C.车驾,帝王或朝廷命官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如《髙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
D.有司,指官吏。古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如《史记》:“召有司案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彦进擅长骑射,跟随世宗因功升职。崔彦进为人纯朴有胆略,擅长骑射。世宗镇守澶渊时,命令他率领禁兵跟随。攻打南唐,因战功升任散员都虞候。他平定瓦桥关,升任昭州刺史。
B.崔彦进英勇善战,贬职还被重新重用。他征伐李筠时,因战功升任常州防御使。平定李重进,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因事贬职,太祖在西洛郊祀时,重新授任他为彰信军节度使。
C.崔彦进跟随太宗,征幽败契再立战功。崔彦进跟从太宗征伐幽州,因战功加官检校太尉。契丹军进攻遂城时,彦进与刘廷翰等人打败了他们,斩敌万余,在唐兴口再次击败契丹军。
D.崔彦进战功虽多,为人自负敛财财政。崔彦进征幽州、败契丹,屡立战功,但与曹彬等出征时,大军失利。他因违抗曹彬节制,被敌人打败,遭贬职。喜欢聚敛财货,所到各地没有善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蜀平,坐纵部下略玉帛、子女及诸不法事,左迁昭化军节度观察留后。
(2)端拱元年,被病,召归阙,卒,年六十七。赠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