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宗,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武皇之讨王行瑜,帝时年十一,从行。初令入觐献捷,迎驾还宫,昭宗一见骇之,曰:“此儿有奇表。”因赐鸂鶒酒卮、翡翠盘。贼平,检校司空、隰州刺史,改汾、晋二郡,皆遥领之。庄宗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十三习《春秋》,手自缮写,略通大义。及壮,便射骑,胆略绝人,其心豁如也。武皇起义云中,部下皆北边劲兵,及破贼迎銮,功居第一。由是稍优宠士伍,因多不法。或陵侮官吏,豪夺士民,白昼剽攘,酒博喧竞。武皇缓于禁制,惟帝不平之,因从容启于武皇,武皇依违之。及安塞不利之后,时事多难,梁将氏叔琮、康怀英频犯郊圻,土疆日蹙,城门之外,鞠为战场,武皇忧形于色。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今朱氏攻逼乘舆,窥伺神器,陷害良善,诬诳神只。以臣观之,殆其极矣。大人当遵养时晦,以待其衰,何事轻为沮丧!”太祖释然,因奉觞作乐而罢。及沧州刘守文为梁朝所攻,其父仁恭遣使乞师,武皇恨其翻覆,不时许之。帝白曰:“此吾复振之道也,不得以嫌怨介怀。且九分天下,朱氏今有六七,赵、魏、中山在他庑下,贼所惮者,惟我与仁恭尔;我之兴衰,系此一举,不可失也。”太祖乃征兵于燕,攻取潞州,既而丁会果以城来降。天佑五年春正月,武皇疾笃,召监军张承业、大将吴珙谓曰:“吾常爱此子志气远大,可付后事,惟卿等所教。”及武皇厌代,帝乃嗣王位于晋阳,时年二十有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B.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C.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D.帝因启曰/夫盛衰有常理/祸福系神道/家世三代尽忠/王室势穷力屈/无所愧心/物不极则不反/恶不极则不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对君主、长辈的名字避开不直称,死后名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授:授职、任命,古时表任命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谪”等。
C.迎銮:迎,迎接,对着;銮,銮驾,皇帝的车驾;迎銮就指迎接皇帝。
D.厌代:特指帝王逝世,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唐改“世”为“代”,后沿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多才多艺,能文能武。十一岁随父出征受到昭宗夸奖赏赐,十三岁学习《春秋》即略通大义,他精通音律,能射箭骑马。
B.庄宗不平则鸣,善于劝谏。武皇部下居功自傲,行为放纵,武皇没有禁止,庄宗感到不平,遂启奏武皇严惩,武皇依从了他。
C.庄宗明察秋毫,目光长远。安塞一战失利后,时事多艰,武皇忧心忡忡,他冷静分析利害关系,劝父亲韬光养晦,不用沮丧。
D.庄宗长于谋略,善抓机遇。刘仁恭因其子受困遣使来求救,武皇起初不同意,庄宗认为是他们重新振兴的机会,劝武皇出兵。
【小题4】将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15 02:1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挺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后擢扬州知府,又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轮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馀,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蠡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托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县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据立以俟,不意为汝也!”将疏劾,托合齐谢之乃已。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徵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B.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C.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D.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穀之事/则相宜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生:指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监生资格的人,自汉至清,名目各有不同,名义上是入国子监读书,实则只需经一次考试,即可授官。
B.守制:即丁忧,唐以后国家将居丧制度化,故称“守制”,居丧守孝共27个月,为父服丧叫“丁内艰”,为母服丧叫“丁外艰”。
C.布政使:即承宣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长官,与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分管一省的民政、司法、军事。清时为督、扰的属官。
D.驺从:驺,古代指养马兼管驾车的人。“驺从”指贵族官僚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与排场,出门时所带的骑马侍从,也叫驺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施世纶为官有方,尽心于民。在他治理之下,泰州政治修明,局势安定,不论是治水使者的随从,还是赴援过境的士兵,只要扰民他都设法使之受到制裁。
B.施世纶遇事偏执,得罪他人。总督范成勋请求朝廷,希望他能留任江宁府,但在御史胡德迈的弹劾下,他被迫免职,离官三年之后,才得以重新起用。
C.施世纶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他在任上做了革徭费、察积弊、劾贪弁、除蠡役等实事;他的惠政得到百姓的感激,治下百姓为之或立碑,或建亭,以表敬意。
D.施世纶不惧权贵,不徇私情。托合齐违制,他不顾对方正得宠幸,要上书弹劾;陕西总督鄂海以其子在会宁任职相威胁,他不为所动,终使鄂海获罪免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
(2)世纶抗声上:“国制,诸王始具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拱立以俟,不意为汝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忠,弘农华阴人也。高祖元寿,魏初,为武川镇司马,因家于神武树颓焉。忠武艺绝伦,识量沉深,有将帅之略。尝从太祖狩于龙门,忠独当一猛兽,左挟其腰,右拔其舌。太祖壮之。邙山之战,先登陷陈。时侯景渡江,梁武丧败。朝廷因之,将经略汉、沔,乃授忠都督十五州诸军事,镇穰城。以伯符为乡导,攻梁齐兴郡及昌州,皆克之。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察虽称藩附,而尚有贰心。忠自樊城观兵于汉滨,易旗递进,实骑二千,察登楼望之,以为三万也,惧而服焉。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之,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之。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诸城可传檄而定也。”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齐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以齐主昏虐滋甚,阴为自全之计,曲意抚循所部,请降于周。忠与柱国达奚武援之,从间道驰入齐境五百里。城四面峭绝,但闻击柝声。武惮之,不欲保城,乃多取财帛,以消难及其属先归。忠以三千骑为殿,到洛南,皆解鞍而卧。齐众来追,至于洛北。忠谓将士曰:“但饱食,今在死地,贼必不敢渡水当吾锋。”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武叹曰:“达奚武自是天下健儿,今日服矣!”天和三年,以疾还京。高祖及晋公护屡临视焉。寻薨,年六十二。谥曰桓。
(选白《周书·杨忠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B.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C.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D.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在这里指曾祖父的父亲,高祖也可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如文末的“高祖”。
B.藩,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唐朝中后期开始设立藩镇,掌管地方军政大权等。
C.“檄”是古代文书的一种,多指讨伐性的文告,文中指用来讨伐其他城池的文书。
D.柱国,又称上柱圉,战国时设置的官名,当时立消灭敌军杀将有战功者为上柱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忠勇猛异常,打仗身先士卒。打猎时,毫不畏惧凶猛的野兽,得到太祖的赞赏;在邙山一战中,杨忠最先冲入敌阵;攻打安陆时,杨忠亲自冲入敌阵。
B.杨忠见识精深,拥有将帅之才。为了让萧察不再怀有二心,杨忠用两千骑兵迷惑萧察,萧察因为畏惧而降服,安陆之战的进展也和杨忠所谋划的一样。
C.杨忠胆略过人,善于用计攻心。救援司马消难时,杨忠率领将士驱马迎击,以致齐军不敢进逼;治理归附地时,杨忠用宽缓的措施,很合归附者的心意。
D.杨忠战功卓著,颇受器重敬服。杨忠一生多立战功,他生病回到京师后,高祖和晋公宁文护多次亲临看望;被天下认为是勇士的达奚武也对他非常敬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曰:“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非计也。”
(2)齐兵阳若渡水,忠驰将击之,齐兵不敢逼,遂徐引而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孝穆,字道和,荥阳开封人。孝穆幼而谨厚,以清约自居。年未弱冠,涉猎经史。父叔四人并早殁,昆季之中,孝穆居长。抚训诸弟,有如同生,闺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参军,转七徒主簿。大统五年,行武功郡事,迁使持节、本将军,行岐州刺史、当州都督。在任未几,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骑常侍。王罴时为雍州刺史,钦其善政,遣使贻书,盛相称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孝穆下车之日,户止三千。留情绥抚,远近咸至,数年之内,有四万家。每岁考绩,为天下最。太祖嘉之,賜书曰:“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于是征拜京兆尹。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鮞称藩,来附,时议欲遣使,慎选行人。太祖历观内外,无逾孝穆者。十六年,太祖总戎东讨,除大丞相府右长史,封金乡县男,邑二百户。军次潼关,命孝穆与左长史长孙俭、司马杨宽、尚书苏亮、谘议刘孟良等分掌众务。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孝穆抚纳铨叙,咸得其宜。孝闵帝践祚,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为子,增邑通一千户。晋公护为雍州牧,辟为别驾,又以疾固辞。武成二年,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保定三年,出为宜州刺史,转华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转陕州刺史。頻历数州,皆有政績。复以疾笃,屡乞骸骨。入为少司空。卒于位,时年六十。贈本官,加郑梁北豫三州刺史。谥曰贞。
(节选自《周书•列传•卷三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粗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B.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C.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 贾琮誉蜇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D.知卿莅职近畿/留心治术/凋弊之俗/礼教兴行/厌乱之民/襁负而至/昔郭伋政成并部/ 贾琮誉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惭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季,即兄弟,与手足、昆仲近义,长为昆,幼为季。
B.解褐,就是指脱去粗布衣服,代指入任为官。
C.下车,原义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后指官吏退休。
D.践阼,亦作“践胙”、“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孝穆自幼为人宽厚。因为父辈去世早,兄弟之间,孝穆居长,他亲自抚养教育自己的几个弟弟,兄弟之间和睦友爱。
B.郑孝穆很有治政才能。他任通直散骑常侍时,安抚百姓,招纳流民,每年政绩考核都是最好,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与提拔。
C.郑孝穆颇具领导才干。军队驻扎潼关时,他独自处理军队的各项事务;对归附朝廷的人士,处理得非常妥当。
D.郑孝穆深得皇帝赏识。他多次受到嘉奖和加封,最终死于任上。朝廷给予了他很隆重的追封与褒奖的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所部百姓,久遭离乱,饥馑相仍,逃散殆尽。
(2)仍令孝穆引接关东归附人士,并品藻才行而任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