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黄昇
天上传新火,人间试裌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1)这首词上片虽未直言情恨,却句句情满恨溢。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词的最后一句写到“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何而“怕”。
(3)请赏析“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一句。(3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7-02 12:19: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太虛

(1)江右李太虚为诸生时,嗜酒落拓,而家甚贫。太仓王司马岵云备兵九江,校士列郡,拔太虚第一,引见之,谓曰:“吾固多子,择师无若子者。远在娄东,子能一往乎?”李许诺。次日即遣使送至家。

(2)时王氏二长子已受业同里吴蕴玉先生。蕴玉者,梅村先生父也。而太虚教其第四、五诸郎。两人共晨夕甚欢。梅村甫髫龄,亦随课王氏塾中。李奇其文,卜为异日伟器

(3)岁将,主家设具宴两师,酒半,出所藏玉卮侑酒。李醉挥而碎之,王氏子面加诮让,李亦盛气不相下。席罢后,谓吴曰:“我安可复留此!”遂拂衣去。吴知其不能行也,日蚤起,追于城闉,出馆俸十金为赠。乃附贾舶归。然所赠赀,大半耗于酒,及抵家,垂橐萧然,亟呼妇治具。妇曰:“吾绝粮已久,安所得粟?忆君去后,犹存故人酒一罂。请佐君软饱可乎?”妇往邻家觅薪,李即发罂。罂内产一芝如盘,紫光煜煜。喜且愕曰:“此瑞征也,顾酒败不可饮奈何?”挹之,则清冽异常。乃泛白独斟。妇负薪归,则罂已罄矣。

(4)是秋登乡荐,明年成进士,入词馆.数载后,以典试复命过吴门。王氏子谒于舟次,李亟询吴先生近状,是时梅村亦登贤书,因购吴行卷,携以北上,为延誉京师。辛未,村遂为太虚所荐登南宫第一,及第第二人,年仅弱冠。蕴玉先生享荣养者三十年,可为疏财敦友之报。而岵云诸子,自司马没后,家渐替矣。

(注释)①南宫:指礼部会试。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岁将 (2)翼日蚤起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1)远在娄东
A.顾忌
B.顾及
C.照顾
D.只是
【小题3】下列句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王氏子面加诮
A.讥讽
B.躲避
C.责备
D.谦让
【小题4】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所赠费 垂橐萧
B.喜愕 示赵弱怯也
C.司马没后   抚军不忘所
D.携北上 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梅村甫髫龄,亦随课王氏塾中。李奇其文,卜为异日伟器。
【小题6】李太虚是个有才,_____,_______的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候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傳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衛善术学,公车特征郎中,再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九,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阁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谚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遊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小题1】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B.(苏武)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房/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C.(范晔)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
D.(候风地动仪)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经”这里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六艺”这里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永和”是他的另一个年号。年号是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种名号,古代每个皇帝都有两个年号。
C.“下车”文中指官吏初到任,“视事”文中指官员到职工作,“乞骸骨”是封建社会里大臣老了请求辞职的意思。
D.“辟”即征召,“征”也是征召的意思。“迁”这里指升任,“转”指转任,“出”这里指调离京城或离开朝廷,即出京。【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形状像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有对皇帝说实话。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一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鹭奇其オ,累召不应。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同类题4

阅读了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承之,字奉世,李肃之季弟,幽州人,后迁濮州。生而孤,肃之鞠育诲道,至于成人。性严重,有忠节。从兄李柬之将仕以官,辞不受,而中进士第,调明州司法参军。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守怒曰:“曹掾敢如是邪?”承之曰:“事始至,公自为之则已,既下有司,则当循三尺之法矣。”守惮其言。尝建免役议,王安石见而称之。熙宁初,以为条例司检详文字,得召见。神宗语执政曰:“承之言制置司事甚详,非他人所及也。”改京官。他日,谓之曰:“朕即位以来,不轻与人改秩,今以命汝,异恩也。”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常平、农田水利、差役事,还奏《役书》二十篇。加集贤校理。又察访陕西,时郡县昧于奉法,敛羡余过制。承之曰:“是岂朝廷意邪?”悉裁正其数。迁集贤殿修撰,擢宝文阁待制,为同群牧使,纠察在京刑狱,兼枢密都承旨,出知延州,入,权三司使。蔡确治相州狱,多引朝士,皆望风自折服。承之为帝言其险诐之状,帝意始悟,趣使诘竟。迁龙图阁直学士,恳辞,乞授兄肃之,曰:“臣少鞠于兄,且兄为待制十年矣。”帝曰:“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商人犯禁货北珠,乃为公主售,三司久不敢决。承之曰:“朝廷法令,畏王姬乎?”亟索之。帝闻之曰:“有司当如此矣。”进枢密直学士坐补吏不当降待制知汝州未几为陕西都转运使召拜给事中吏部侍郎户部尚书复以枢密直学士知青州历应天府、河阳、陈、郓、扬州而卒。

(节选自《宋史?李承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肃之季弟   季弟:最小的弟弟
B.肃之鞠育诲道 鞠育:抚育
C.集贤校理   加:增加
D.知延州 出:出京城
【小题2】下列句式与例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例句:笆少鞠于兄。
A.渐见愁被迫
B.謇朝谇而夕替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小题3】对于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之独立性强,不求外援。本家哥哥李柬之想要直接给他个官职,却遭 到他的拒绝,后来他/是借科举考中进士,调任明州司法参军。
B.李承之做事认真,颏受赏识。曾经因建议免除百姓徭役而受到王安石的称 赏;熙宁年间,谈论制置司的倩况非常详细而受到宋神宗的恩赏。
C.李承之纠察诸事,尽职尽责。担任检正中书刑房,察访淮浙地区日常政务 及农由水利时发现郡县执法混乱,超标征敛赋税,便加以纠正。
D.李承之秉公执法,不畏权贵&有商人违法为公主贩卖北方的珍珠,因涉及 皇族,三司一直不敢追究,李承之秉公办理,立即下令缉拿案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守任情执法,人莫敢之忤,承之独毅然力争之。
(2)“卿兄弟孝友,足厉风俗。肃之亦当迁也。”即并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