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父相,晋开运中,应辟为魏王府记室参军。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
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准与知院张逊数争事上前,且互斥其短。帝怒,谪逊,准亦罢知青州。帝顾准厚,既行,念之,常不乐。语左右曰:“寇准在青州乐乎?”对曰:“准得善藩,当不苦也。”数日,辄复问。左右揣帝意且复召用准,因对曰:“陛下思准不少忘,闻准日纵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帝默然。
明年,召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贰,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天圣元年,徙衡州司马。初,太宗尝得通天犀,命工为二带,一以赐准。及是,准遣人取自洛中,既至数日,沐浴,具朝服束带,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设卧具,就榻而卒。
(选自《宋史·列传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B.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C.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D.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指皇帝聘用社会知名人士担任要职,或中央官署的官员任用属吏后再向朝廷推荐,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B.郎中,始于战国,帝王侍从官的通称;隋唐至清,分掌各司事务,是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的高级官员。
C.北面,古代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朝北,所以对人称臣为“北面”。在文中指的是寇准面向北跪拜。
D.榻,本意是指狭长而较矮的床形坐具,较为轻便,容易搬动,如“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此意,后来也泛指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准才智出众。少年时通晓《春秋》三传,19岁就考中进士。在讨论国事时,他极力陈说利害,深得皇上器重。
B.寇准忠义厚道。皇上贬他于青州,多次问及他在青州的情况,左右的人就说寇准可能也在想念陛下,皇帝默然赞同。
C.寇准正直敢言。冯拯劝皇帝立太子而被贬黜到了岭南,寇准建议皇帝立襄王为太子,却被立即采纳了,可见其仗义执言。
D.寇准忠诚敬上。皇帝曾经赐他一条通天犀做的腰带,寇准临终前非常庄重地穿上朝服,朝北面叩拜之后才离开人世。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
(2)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30 03:24: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党进,朔州马邑人。幼事魏帅杜重威,重威爱其淳谨,及壮,犹令与姬妾杂侍。重威败,进以膂力隶军伍。周广顺初,补散指挥使,累迁铁骑都虞候。宋初,转本军都校、领钦州刺史,迁马步军副都军头、领虔州团练使,改虎捷右厢都指挥使、领睦州防御使。乾德初,改龙捷左厢都虞候、领利州观察使。后四年,权步军。杜审琼卒,命进代领其务。
开宝元年,将征太原,以进将河东行营前军。开宝二年,太祖师临晋阳,置砦四面,命进主其东偏。师未成列,太原骁将杨业领突骑数百来犯,进奋身从数人逐业;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六年,改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镇安军节度。九年,又命将河东行营兵征太原,入其境,败太原军于城北。太祖崩,召还。太平兴国二年,出为忠武军节度。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进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胄,毛发皆竖。先是,禁中军校,自都虞候已上,悉书所掌兵数于梃上,如笏记焉。太祖一日问进所掌几何,进不识字,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尝受诏巡京师,闻里间有畜养禽兽者,见必取而纵之,骂曰:“买肉不将供父母,反以饲禽兽乎!”太宗尝令亲吏臂鹰雏于市,进亟欲放之,吏曰:“此晋王鹰也。”进乃戒之曰:“汝谨养视。”小民传以为笑,其变诈又如此。杜重威子孙有贫困者,进分月俸给之,士大夫或有愧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B.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C.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D.在镇岁余/一日自外归/有大蛇卧榻/上寝衣中/进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赠侍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贬谪,放逐。“累迁铁骑都虞候”中的“累迁”指多次升迁。
B.元年,特指帝王即位后的第一年。“开宝元年”指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的第一年。
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作比,从周代开始帝王之死便称“崩”。
D.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可记事,以防遗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进初入仕途,步步高升。他从广顺初期补任散指挥使起,历任过铁骑都虞候、本军都校、马步军副都军头等职,最后任忠武军节度。
B.党进作战勇敢,屡建军功。攻打晋阳时,部队还未列阵,敌将率几百骑兵来突袭,党进带领数人追杀;过了几年,党进带兵在太原城北打败敌军。
C.党进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他奉诏巡查京城,发现有百姓喂养禽兽的,就一定把他抓起来逐出京城;太宗的亲吏拿着幼鹰,党进却叫他认真养护,因此被人笑话。
D.党进幼事重威,重情重义。他起初侍奉杜重威,杜重威很喜欢他,后来杜重威的子孙有人生活贫困,党进就把月俸分给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急入隍中,会援兵至,缘缒入城获免,上激赏之。
(2)举梃以示于上曰:“尽在是矣。”上以其朴直,益厚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民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丕基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乘。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至田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B.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C.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D.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已为监不甚急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方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中:古代十二时之一,又名日正、中午,约相当于现在的上午11点至下午1点。
B.三军:周代天子六军,诸侯之大国三军。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此处是军队的通称。
C.持节:节,旄节、符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持符节以作凭证。
D.郊迎:一种古代礼仪,专指君王率领百官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穰苴熟悉军事。田穰苴被晏婴认为文才能使大家归服、武略能使敌人畏惧,与齐景公一起谈论军国大事,齐景公很高兴,后任命其为将军。
B.田穰苴热爱士卒。他亲自过问士卒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等问题,还把自己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
C.田穰苴执法如山。他下令斩杀了未能如约到达军门的齐景公宠臣庄贾:齐景公的使者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依律不当杀,故他将使者仆从斩杀。
D.田穰苴威震敌军。连病弱的士兵都争先奋勇地出发为穰苴战斗。晋国军队听到后,就撤回去了;燕国军队听到后,也撤到黄河北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2)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拳勇,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杭州八县,每县召募千人为一都,以遏黄巢之冲要。时有刘汉宏者,聚徒据越州,自称节度使,攻收邻郡;润州牙将薛朗逐其节度使周宝,自称留后。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率八都之士进攻越州,诛汉宏,回戈攻润州,擒薛朗。江、浙平,董昌为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
时孙儒、杨行密交乱,淮海烟尘数千里,镠常率师以为防捍,孙儒据宣州,不敢侵江、浙,由是镠勋名日著。朝廷以镠为镇海军节度,仍移润州军额于杭州为治所,又立威胜军于越州,董昌为节度使。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昌。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擒昌以献,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而两浙士庶拜章,请以镠兼杭、越二镇,朝廷不能制,因而授之。天复中,镠大将许再思、徐绾叛,引宣州节度使田頵谋袭杭州。田頵等率师掩至城下,镠激厉军士,一战败之,生擒徐绾,田頵遁走。
镠于临安故里兴造第舍,穷极壮丽,岁时游于里中,车徒雄盛,万夫罗列。其父宽每闻镠至,走窜避之,镠即徒步访宽,请言其故。宽曰:“吾家世田渔为事,未尝有贵达如此,尔今为十三州主,三面受敌,与人争利,恐祸及吾家,所以不忍见汝。”镠泣谢之。
在杭州垂四十年,穷奢极贵。钱塘江旧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凿石填江,又平江中罗刹石,悉起台榭,广郡郭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镠学书,好吟咏。江东有罗隐者,有诗名闻于海内,依镠为参佐,尝与隐唱和。隐好讥讽,尝戏为诗,言镠微时骑牛操梃事,镠亦怡然不怒,其通恕也如此。
节选自《旧唐书·世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丧乱属:恰好,适逢
B.自言身符谶应:符合
C.田頵等率师至城下掩:进军
D.镠在杭州四十年垂:将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仍移润州军额杭州为治所月出东山之上
B.昌军政委镠秦亦不城予赵
C.朝廷不能制,因授之籍吏民,封府库,待将军
D.一战败填然鼓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末乱世,钱镠统领八都士兵进攻越州,杀刘汉宏,又回兵擒薛朗;江浙平定后,董昌上奏朝廷让钱镠代自己做了杭州刺史。
B.董昌僭称尊号之后,任命钱镠为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任命,反而把情况上报朝廷,并且帮朝廷平息了叛乱,朝廷赏赐镠铁券。
C.钱镠在生活上极尽富贵,但他还乡时又能恭谨地听从父亲的教导,并且虚心改正自己的缺点,在属下面前也表现得宽厚通达。
D.本文叙述钱镠的几次征战,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又旁涉几个生活片段,生动地表现了他的复杂性格,文简意丰,耐人寻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
(2)广郡郭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初,祖宗时,差役行久生弊。王安石相神宗,改为免役。司马光为相,知免役之害,不知其利,欲复差役,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敛聚于上而下有钱荒之患。差役之害,民常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得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矣。”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韩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之。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
【小题1】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B.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C.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D.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时对一个人的称呼,一般应该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由乡中长老或贵宾所取,可以与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关,甚至相反。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长官为礼部尚书。
C.《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与《乐经》、《尚书》、
《诗经》、《礼记》合称“五经”。
D.举子即举人,授予通过乡试者。乡试在省城举行,每三年一次,皇帝亲派主考官,因在八月举行故称“秋闱”,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欧阳修在梅圣俞面前很是推崇苏轼,听到欧阳修这话的人刚开始都很厌烦,时间久了,大家才真正信服欧阳修的话。
B.苏轼勤政爱民。黄河决口,徐州城将要被洪水冲毁,苏轼说服卒长带领手下人尽力筑堤,自己住在城墙上,过家门不入,最终保全了徐州城。
C.苏轼敢于直言。苏轼和司马光就差役制和免役制的利弊争论不休、各执己见,司马光很愤怒,苏轼用司马光做谏官时的事情对他进行反驳。
D.苏轼仕途坎坷。苏轼自从中举以来,一直以爱戴君王为本,其忠心耿直、正直无畏远在群臣之上,但被小人嫉妒和排挤,不能安然在朝廷中任职。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嘉定十年,金人犯襄阳,驻团山,父宗政时为赵方将,以兵御之。珙料其必窥樊城,献策宗政由罗家渡济河,宗政然之。越翼日,诸军临渡布阵,金人果至,半渡伏发,歼其半。
珙以身镇江陵,而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诏以兵五千援淮,珙使张汉英帅之。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大元大将大纳至江陵,遣杨全伏兵荆门以战,珙先期谍知,达于枢密,檄两淮为备,两淮不知也,后果如所报。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
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
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壹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吏而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宋史·孟珙传》
【小题1】【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B.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C.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D.是月朔/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
B.书院是由民间设立,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有宋一代,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C.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文中孟珙因不满朝廷拒绝范用吉请降而辞官。
D.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的一种方式,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皆为“戊午年”。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珙作为将门之后,对战场形势洞若观火。金人进犯襄阳的时候,孟珙的父亲采用孟珙的计策布阵伏击金军,取得重大胜利。
B.孟珙身为武将,但非常注重文教事业。在防范蒙古军队入侵的时候,他设立公安、南阳两座书院,并请理宗皇帝题写榜文。
C.孟珙忠君体国,深受器重。他在治所去世,消息传到朝中,皇上震惊,停止朝廷政事追悼他,并为孟珙立庙且题名“威爱”。
D.孟珙眼光长远,见识非凡。他认为广西边地只需择人分布各地管理即可,一味增兵对防御并无补益,后来他的分析得到印证。
【小题7】【小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兄璟帅武昌,故事,无兄弟同处一路者,乞归田,不允。
(2)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