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侯景之乱,与兄悉达聚众保新蔡。梁元帝承制授晋州刺史。王僧辩之讨侯景也,广达出境候接,资奉军储,僧 辩曰:“鲁晋州亦是王师东道主人。”仍率众随僧辩。景平,加员外散骑常。
陈武受禅,授东海太守。华皎称兵上流,诏司空淳于量进讨。军至夏口,见皎舟师强盛,莫敢进。广达首率骁勇,直冲贼军。广达堕水,沉溺久之,因救获免。皎平,授巴州刺史。
太建初,招定安蜀等诸州镇,时周图江左,大造舟舰于蜀,并运粮青泥。广达与钱道戢等将兵掩袭,纵火焚之,仍还本镇。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及秩满,皆诣阙请,于是诏申二年。
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围寿春,诏遣中领军分部趣阳平、秦郡,广达率众入淮为掎角以击之。周军攻陷豫、霍二州,诸将并无功,尽失淮南之地,广达因免官,以侯还第。
至德二年,贺若弼进军钟山,广达于白土冈置阵,与弼旗鼓相对。广达躬擐甲胄,手执桴鼓,率励敢死而进,隋军退走。如是者数四。及弼乘胜至宫城,烧北掖门,广达犹督馀兵苦战不息。会日暮,乃解甲,面台再拜恸哭。谓众曰:“我身不能救国,负罪深矣。”士卒皆涕泣歔欷,于是就执。
祯明三年,依例入隋。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尚书令江总抚柩恸哭,乃命笔题其棺头,为诗曰:“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又制广达墓铭,述其忠概。
(选自《南史·鲁广达传》有改动)
注:①称兵:称,举,兴。动用武力,发动战争。②命笔:用笔。也指写作。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B.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C.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D.鲁广达/字遍览/少慷慨/志立功名/虚心爱士/宾客自远而至/时江表将帅各领部曲/动以千数/而鲁氏尤为多
【小题2】下列对文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曲,既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文中指后者。
B.受禅,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禅让,中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贤者。
C.表,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一种公文,包括章、奏、表、议四种。章以陈情,奏以按劾,表以谢恩,议以执异。
D.再拜,拜两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行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作拱状,低头至手,以表达敬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广达迎难而上,御敌骁勇善战。他带领勇猛的士兵,直冲敌军,激战时他落入水中,在水中沉了很久,因获救才没死。华皎被讨平,他被授予巴州刺史。
B.鲁广达忠贞爱国,国有难挺身出。在周将梁士彦包围寿春时,朝廷下令调遣中领军分路赶往阳平、秦郡,鲁广达亲率部众入淮,形成犄角之势以进击。
C.鲁广达顽强抵抗,深感重任在肩。他多次奋力反击敌军,当贺若弼乘胜追击,虽与余下士兵苦战不止,但他仍对众将士说:“我不能拯救国家,有大罪啊!”
D.鲁广达忠义刚直,宁死不事新朝,尚书令江总抚着他的灵柩大放悲声,提笔在棺材头上题:“黄泉虽抱恨,白日自留名,悲君感义死,不作负恩生。”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达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人便之。
(2)广达追怆本朝沦覆,遘疾不疗,寻以愤慨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2:48: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说曰:“悠悠之谈,何足虑也!”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说卒后,上思其言,召拜九龄为中书侍郎。常密有陈奏,多见纳用。寻丁母丧归乡里。二十一年十二月,起复拜中书侍郎。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硅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上特舍之。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藩。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御史中丞卢怡等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遇疾卒,年六十八,谥曰文献。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赠司徒,遣使就韶州致祭。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B.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C.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D.登进士第/拜校书郎/九龄以才鉴见推/当时吏部试拔萃选人/及应举者/咸令九龄与右拾遗/赵冬曦考其等第/前后数四/每称平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用年号纪年是古代纪年方式的一种,从汉文帝开始
B.昭穆,古代的宗法制度,即对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规则和次序,后泛指宗族辈份。
C.起复,文中指古代官吏遭父母丧守制未满应召任职;也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
D.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之时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九龄少年聪敏,善写文章.年幼的张九龄非常聪明,善于作文;13岁时上书求见广州刺史王方庆,被认为前途无量。
B.张九龄为官忠直,敢于劝谏。张九龄不仅劝说张说不要违规提拔亲近的官员,而且还反对李林甫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
C.张九龄富有谋略,深受信任,张九龄因为母亲去世回到故乡,被起用再次出任中书侍郎时,常常有密奏被皇帝采用。
D.张九龄明察秋毫,富有远见,张九龄在皇帝赦免安禄山的时候,就指出其有叛逆之心,将来必成祸患,应该借机除掉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
(2)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繇字正礼,东莱牟平人也。繇年十九,从父韪为贼所劫质,繇篡取以归,由是显名。举孝廉,为郎中,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遂弃官去。州辟部济南,济南相中常侍子,贪秽不循,繇奏免之。平原陶丘洪荐繇,欲令举茂才。刺吏曰:“前年举公山,奈何复举正礼乎?”洪曰:“若明使君用公山于前,擢正礼于后,所谓御二龙于长涂,骋骐骥于千里,不亦可乎!”会辟司空,除侍御史,不就。避乱淮浦,诏书以为扬州刺史。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术图为僭逆,攻没诸郡县。繇遣樊能、张英屯江边以拒之,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于是术乃自置扬州刺史,与景、贲并力攻英、能等,岁余不下。汉命加繇为牧,振武将军,众数万人。孙策东渡,破英、能等。繇奔丹徒,遂溯冮南保豫章,驻彭泽。笮融先至,杀太守朱晧,入居郡中。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融败走入山,为民所杀。繇寻病卒,时年四十二。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繇长子基,字敬舆,年十四,居繇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姿容美好,孙权爱敬之。权为骠骑将军,辟东曹掾,拜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权为吴王,迁基大农。权尝宴饮,骑都尉虞翻醉酒犯忤,权欲杀之,威怒甚盛,由基谏争,翻以得免。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选自《三国志吴志·刘繇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权大暑时尝/厅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佘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B.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C.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D.权大暑时尝/于船中宴饮/于船楼上值/雷雨权以盖自覆/又命覆基/余人不得也/其见待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下邑长”中的“除”是授予官职、任命官职之意,这和李密《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中的“除”意思完全一样。
B.“欲令举茂才”中的“茂才”又作茂材,是汉代的另一种察举常科,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C.“骋骐骥于千里”中的“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常用于比喻天生志向远大的人才,如荀子《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D.“会辟司空掾”中的“掾”通“椽”,是指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此处用来比喻位高权重的官员,和“如椽巨笔”的“椽”意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繇年少无畏,胆识过人。譬如他的本家叔叔被强盗抓去了,他竟然敢去强盗那里把叔叔再抢回来。
B.刘繇料事周到,防患未然。吴景、孙贲对他假意恭维,貌合神离。他们本是袁术手下的人,为绝后患,刘繇驱逐他们离开。
C.刘繇时而勇敢,时而怯懦。如他敢于深入匪窝抢人,揭露权贵贪婪污秽;却又因害怕袁术,不敢到扬州去上任。
D.刘繇家族荣宠,深受器重。刘繇父子深得君王的赏识,尤其他的长子刘基,有主见,有个性,又一表人才,深受孙权器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袁术在淮南,繇畏惮,不敢之州。欲南渡江,吴景、孙贲迎置曲阿。
(2)繇进讨融,为融所破,更复招合属县,攻破融。
(3)后策西伐江夏,还过豫章,收载繇丧,善遇其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也。六世祖根,慕容垂黄门侍郎。祖贵丑,平州刺史。父永,太中大夫,赠凉州刺史。弼少有大志,膂力过人。属魏室丧乱,语所亲曰:“丈夫生世,会须履锋刃,平寇难,安社稷以取功名;安能碌碌依阶资以求荣位乎?”魏永安元年,尔朱天光辟为别将,从天光西讨,破赤水蜀。以功拜征虏将军,封石门县伯,邑五百户。又与贺拔岳讨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皆破之。弼恒先锋陷阵,所向披靡,贼咸畏之,曰:“莫当李将军前也”。天光赴洛,弼因隶侯莫陈悦,为大都督,加通直散骑常侍。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弼谏悦曰:“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宇文夏州收而用之,得其死力,咸云为主将报仇,其意固不小也。今宜解兵谢之,不然,恐必受祸。”悦惶惑,计无所出。弼知悦必败,乃谓所亲曰:“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吾等若不为计,恐与之同至族灭。”会太祖军至,悦乃弃秦州南出,据险以自固。翌日,弼密通使太祖,许背悦来降。夜,弼乃勒所部云:“侯莫陈公欲还秦州,汝等何不束装?”弼妻,悦之姨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人情惊扰,不可复定,皆散走,争趣秦州。弼乃先驰据城门以慰辑之,遂拥众以归太祖。悦由此遂败。太祖谓弼曰:“公与吾同心,天下不足平也。”破悦,得金宝奴婢,悉以好者赐之。仍令弼以本官镇原州。寻拜秦州刺史。
(节选自《周书·李弼传》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B.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C.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D.太昌初/授清水郡守/恒州大中正/寻除南秦州刺史/随悦征讨/屡有克捷/及悦害贺拔岳军停陇上/太祖自平凉进军/讨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中国古代官名,西汉时为郎官之一,掌守宫廷门户,充当车骑随从皇帝。明清时代是政府各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B.丈夫,在古代指有所作为的人,如“大丈夫处世,当横行天下”等,这种用法沿用至现当代,如鲁迅“怜子如何不丈夫”等。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开说,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现在才成为国家的代称。
D.拜,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职位,或结成某种关系;指授予官职时,与下文“寻除南秦州刺史”的“除”用法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弼出身名门。李弼的六世祖是慕容垂的黄门侍郎,祖父李贵丑曾任平州刺史,父亲李永任太中大夫,赠授凉州刺史。
B.李弼少有大志。李弼少时正值魏室衰亡之际,他曾对亲近的人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不畏艰险,以安定社稷求取功名。”
C.李弼屡建战功。从魏永安元年开始,李弼随军攻打赤水蜀,讨伐万俟丑奴等,随侯莫陈悦出征,均取得了重大胜利。
D.李弼足智多谋。太祖征伐侯莫陈悦期间,侯莫陈悦坚守秦州,在李弼的劝说下,其部下归附太祖,侯莫陈悦最终失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岳既无罪而公害之,又不能抚纳其众,使无所归。
(2)宇文夏州才略冠世,德义可宗。侯莫陈公智小谋大,岂能自保。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民人,汉常山景王耳十七代孙也。家世孝廉,以儒学显。轨少明敏好学,有器望,姿仪典则,与同郡皇甫谧善,隐于宜阳女几山。

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时鲜卑反叛,寇盗从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

永兴中,鲜卑若罗拔能皆为寇,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余万口,威名大震。惠帝遣加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户。至是,张氏遂霸河西。

永嘉初,会东羌校尉韩稚杀秦州刺史张辅,轨遣中督护氾瑗率众二万讨之。先遗稚书曰:“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古之行师,全国为上,卿若单马军门者,当与卿共平世难也。”稚得书而降。遣主簿令狐亚聘南阳王模,模甚悦,遗轨以帝所赐剑,谓轨曰:“自陇以西,征伐断割悉以相委,如此剑矣。”俄而王弥寇洛阳,轨遣北宫纯、张纂、阴浚等率州军击破之,又败刘聪于河东。帝嘉其忠,进封西平郡,不受。

遣治中张阆送义兵五千及郡国秀孝贡计、器甲方物归于京师。令有司可推详立州已来清贞德素者,具状以闻。州中父老莫不相庆。光禄傅祗、太常挚虞遗轨书,告京师饥匮,轨即遣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毯布三万匹。帝遣使者进拜镇西将军、都督院右诸军事,封霸城侯,进车骑将军、开府辟如、仪同三司。俄而王弥遂逼洛阳,及京都陷,中州避难表者日月相继,轨分武威置武兴郡、晋兴郡以居之。

建兴二年,寝疾,遗令曰:“吾无德于人,今疾病弥留,殆将命也。文武将佐咸当弘尽忠规,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素棺薄葬,无藏金玉。善相安逊,以听朝旨。”表立于寔为世子。卒年六十。谥曰武公。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六章·张轨》有删改)

(注)①别驾:官职名。②安逊,张轨子张寔的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B.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C.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D.今天纲纷挠/牧守宜戮力/勤王适得雍州/檄云卿称兵内侮/吾董任一方/义在伐叛/武旅三万/骆驿继发/伐木之感/心岂可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有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本文中指“被举为孝廉”。
B.永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献帝刘协即位后首创年号,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
C.公,封建制度中的最高爵位,周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公也可敬称男子,本文中指爵位。
D.三司,是“三公制”的简称,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重要的中央行政体制。本文中的“三司”仅作为有功大臣的一种荣誉虚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轨治理有方。永宁初年,初任凉州刺史就平定了鲜卑贵族若罗拨能的反叛。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并设置专门的机构管理文化事业。
B.张轨谋略出众。在永嘉初年讨伐犯上作乱的东羌校尉韩稚时,以书信对韩稚晓之以理,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韩稚主动投降。
C.张轨为国分忧。王弥侵犯洛阳,张轨派北宫纯、张纂、阴浚等率领州军打败王弥。听闻京师饥荒匮乏,马上给朝廷献上马匹和毯布。
D.张轨心系百姓。王弥兵临洛阳,京都陷落,中州人纷纷逃到凉州避难,张轨分割武威一部分设立武兴郡和晋兴郡以收容流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
(2)古之行师,全国为上,卿若单马军门者,当与卿共平世难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犬吠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
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言必自称曰儒 发言:发表意见。
B.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   拘:束缚,拘束。
C.牧亦坐是    废:(被)罢免。
D.实宽良有治行  治行:政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果足以充儒名乎    句读不知
B.于外则不光 此志不在小
C.卒睢阳   从径道亡,归璧
D.将犬吠怪 为巡船物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对真正的儒者而言,读书不应雕章琢句,作文不应只追求辞藻华丽,而应抱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匡正时弊,有益社会的进步。
B.颜太初考中进士后,担任过临晋主簿和应天府户曹。主簿是县令的属官,户曹是知府的属官。县令的上级是州牧。
C.颜太初宽厚正直,才识过人,效法嵇康、阮籍,诗文讥刺时事,遭到利益集团的嫉恨排挤,终身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
D.文章叙议结合。作者在记叙颜太初生平经历中,表达了欣赏的态度并寄寓深切同情;在评价颜太初诗文创作时,充分肯定了其作品的价值。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2)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