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弻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一百八》,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B.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C.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D.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的人,及第者分三甲取士。
B.“视事”是指古代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中“视事三年”和本文的“强起视事”均是此意。
C.,“死”的一种说法。古代天子死称崩;诸侯之死,称为“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D.少保,官名。原本是专门辅佐太子的职官。隋唐之后,“少保”已经不再真正教诲、辅佐太子,而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称号,用作加官赠官的官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在广东广海卫抗倭斗争中,总兵刘焘谎报战绩,温纯以刘焘犯下欺君之罪上奏章弹劾他。
B.温纯忠于职守,为民言事。在担任兵科都给事中时,温纯极力反对矿税使逮捕关押许多人的行为,请求全部释放犯人。
C.温纯行事执着耿介忠贞。在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情况下,温纯参与了殿前集体跪请的行动。
D.温纯廉洁奉公,官声远播。温纯曾经多次主持南北的考察重任,并圆满完成任务。因整肃百官的风纪而为人称道。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2)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7 09:03: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柯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弧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涨,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节选自《战国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财政大权。
C.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造樊将军人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可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小题5】试结合选文与课文,概括荆轲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求:不超过70个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昌龄,字伯修,成都双流人。进士甲科,调荣州推官。熊本经制梓夔,辟干当公事。凡攻讨招袭,建南平诸城砦,皆出其画。本归阙,言其功,擢提举秦凤路常平。

神宗患司农图籍不肃,选官厘整,昌龄以使夔路入辞,留为寺主簿,遂拜监察御史。鄜延帅奏所部刘绍能与西羌通,将为患。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昌龄因请深戒守臣,毋生事徼赏,以靖边人之心。使还,赐五品服。

尚书建,以为比部员外郎。时官曹更新,统纪未立,昌龄悉力从事,虽抵暮亦程吏不止。具所立纲要,请于朝而行之。三司故吏狃玩弛,多不便,思有以中之。擿逻卒纠其宿直遣小吏取衾服事,大臣欲论以私役,帝以职事修饬,释不问。改吏部员外郎,出京西转运副使,召为左司员外郎。

送辽使至雄州,当宴,从者不待揖而坐,昌龄诮其使曰:“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使者阳若不服,而心悟其非,卒成礼去。

迁太常少卿,诏议郊祀合祭,论者不一。昌龄曰:“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后竟用其议。改直秘阁、知梓州,历寿州、河中府、邓、郓、青三州。

徽宗立,召为刑部侍郎,徙户部侍郎。陕西馈刍粮于边,旧制令内郡转给,为民病。昌龄建言止输其州,而令量取道里费助边籴,从之。岁省籴价五百万,公私便之。以宝文阁待制知开封府,复为户部侍郎,知青、杭、越三州。卒,年六十五,诏为封傅护送归,官给其葬费。

(选自《宋史•宇文昌龄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B.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C.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D.天地之数/以礼制则异宜/有辨而不乱/夫祀者必以气合气/合然后可以得而亲/今祭地于圜丘以气/则非所合/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品级的官员称为品官,品官等级不同,其官服的颜色等也不同,以示尊卑。
B.省,文中指官署名。“省”有“禁中”的意思,尚书等官署设于禁中,因而称为“省”。
C.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郊祀,文中指古代在郊外祭祀天地。郊祀典礼是中国古代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昌龄善于谋划,获得赏识。字文昌龄在熊本手下做官,很多事务都是他为熊本出谋划策,熊本回京后,提起昌龄的功劳,昌龄得以升官。
B.宇文昌龄积极进言,关心边地。有将帅上奏说郎下与外族人勾结,事情查明后,字文昌龄请求告诫守将不要无事生非,以保障边地安定。
C.宇文昌龄恪尽职守,遭到报复。他全力工作,勤于政事,请求建立纲纪,得罪一些官员,遭到报复,大臣们为他辩护,皇帝因此不追究。
D.宇文昌龄不满弊政,体恤百姓。陕西向边地送粮草的旧规定,给百姓带来痛苦,他针对弊端建议进行改革,被朝廷采纳,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察其不然,命昌龄即鄜州鞫之,果妄也。
(2)两朝聘好百年矣,入境置宴,非但今日,揖而后坐,此礼渠可阙邪?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父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文官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覆,婴坐高祖系岁余,掠笞数百,终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疲,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于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
(节选《史记》)
注:面雍树:大人面向小孩,小孩抱着大人的脖子好象悬在树上一样,可理解为安排好孩子,面,面向,面对;雍,通“拥”,抱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婴已而补县吏,与高祖相 爱:亲近
B.后覆,婴坐高祖系岁余  狱:案件
C.追至平城,为胡所困    北:向北
D.曰“近我”,以尊之    异:使…与众不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余,得脱   旦日飨士,为击破沛公军
B.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   独五人之皎皎,何?
C.终是脱高祖    方其系燕父子
D.高后崩,代王来 君所知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婴年轻时就和刘邦有交往,刘邦犯“伤人”罪,他不仅为刘邦开脱,而且替刘邦受过。
B.刘邦兵败而逃,夏侯婴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多次救护刘邦的儿女——后来的孝惠帝.和鲁元公主。
C.被胡人围困于平城而脱身时,夏侯婴劝刘邦慢行,让弓箭手拉满弓,防止敌人有诈。
D.夏侯婴以太仆的身份先后侍奉高祖、孝惠帝和高后,又与大臣共立汉文帝,在汉文帝八岁时去世,死后被谥文侯。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十九年春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王北中山之地,至于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召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阻漳、滏之险,立长城,又取蔺、郭狼,败林人于荏,而功未。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之,是社稷,奈何?夫有世之名,必有俗之。吾欲胡服。”楼缓曰:“善。”群臣皆不欲。

于是肥义侍,王曰:“简、襄主之,计胡、翟之利。为人臣者,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有补民益主之业,此两者臣之也。今吾欲继襄主之,开于胡、翟之乡,而卒世不也。为敌弱,用力少而功多,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往古之勋。夫有高世之功者,遗俗之累;有独智之虑者,骜民之怨。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奈何?”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无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志也,务以论德而功也。愚者成事,智者睹未,则王何疑焉。”王曰:“吾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于是遂胡服矣。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北中山之地    巡视
B.阻漳、滏之险    属于
C.而功未遂  成功
D.而无强之救兵
【小题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有世之名 高出
B.必有俗之累 背离
C.必有遗俗之牵累
D.简、襄主之壮烈
【小题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   节操
B.有补民益主之业 通达
C.此两者臣之也 分别
D.今吾欲继襄主之事业
【小题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世不也  通“现”,出现
B.而往古之勋  继承
C.遗俗之累    承担
D.骜民之怨    听任
【小题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殆无天下之议   考虑
B.非以养欲而志也 使……愉悦
C.务以论德而功也 约定
D.智者睹未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