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俞通海,字碧泉,其先濠人也。父廷玉徙巢。元末,盗起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结寨巢湖,有水军千艘,数为庐州左君弼所窘,遣通海间道归太祖。太祖方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亲往抚其军。

通海为人沉毅,治军严而有恩,士乐为用。巢湖诸将皆长于水战,而通海为最。从克宁国,下水阳,因以师略太湖,降张士诚守将于马迹山,舣舟胥口。吕珍兵暴至,诸将欲退。通海曰:“不可,彼众我寡,退则情见,不如击之。”乃身先疾斗,矢下如雨,中右目,不能战,命帐下士被己甲督战。敌以为通海也,不敢逼,徐解去。由是一目遂眇。

友谅大举围南昌,从太祖击之。遇于康郎山,舟小不能仰攻,力战几不支。通海乘风纵火焚其舟二十余,敌少挫。太祖舟胶,友谅骁将张定边直前犯太祖舟。常遇春射中定边,通海飞舸来援。舟骤进水涌,太祖舟得脱。而通海舟复为敌巨舰所压,兵皆以头低舰,兜鍪尽裂,仅免。明日复战,偕廖永忠等以七舟置火药,焚敌舟数百。逾二日,复以六舟深入。敌连大舰力拒。太祖登舵楼望,久之无所见,意已没。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摇若游龙。军士欢噪,勇气百倍,战益力。友谅兵大败。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是役也,通海功最多。师还,赐良田金帛。

从徐达平安丰,又从克湖州,略太仓,秋毫不犯,民大悦。围平江,战灭渡桥,捣桃花坞,中流矢,创甚,归金陵。太祖幸其第,问曰:“平章知予来问疾乎?”通海不能语。太祖挥涕而出。翌日,年三十八。太祖临哭甚哀,从官卫士皆感涕。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人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B.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C.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D.师次左蠡/通海进曰/湖有浅/舟难回旋/莫若入江/据敌上流/彼舟入/即成擒矣/遂移师出湖/水路结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如宋太祖、明太祖等。
B.金陵,即现在的南京,曾名“建康”“建邺”,史上曾是东晋、吴、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
C.“幸其第”中的“幸”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幸其第”的意思就是皇帝到他的宅第去。
D.卒,在《礼记》中指大夫的死;另外天子死称“薨”,诸侯死称“崩”,士死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俞通海遭逢乱世,力助太祖。他在太祖急需船只时受父命归顺太祖,令太祖喜出望外。
B.俞通海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胥口作战中,自己先带头迅速战斗,结果被敌军射伤右眼。
C.俞通海忠心耿耿,临危不惧。太祖在康郎山遇险,俞通海奋不顾身,独自营救太祖脱险。
D.俞通海治军严明,关爱百姓。在攻克湖州和攻取太仓以后,秋毫无犯,当地百姓十分欢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谋渡江,无舟楫。通海至,大喜曰:“天赞我也!”
(2)友谅不敢出,居湖中一月,食尽,引兵突走,竟败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9 06:10: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注:疏属,远方本家)也。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yuàn),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轊(weì,车轴头)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

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愍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有删改)

(注):①淖齿,楚国将军,楚国派他救齐,他却乘机杀掉愍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及燕使乐毅破齐( ) ②以即墨燕( )
③田单因宣言曰( ) ④令即墨富豪燕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田单,齐诸田疏属也  ②盈虚如彼
B.①唯田单宗人铁笼故得脱  ②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①当有神人我师  ②故观于海者难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得齐卒  ②盖余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田单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
②愍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③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
④田单日:“子勿言也!”
⑤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
【小题4】从句式角度,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淖齿既杀愍王于莒
B.不见知
C.为燕所虏
D.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2)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小题6】田单率领即墨军民最终打败了燕军,请结合选文内容,归纳获胜的原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王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汉王召让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将南游云梦。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为户牖侯。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绝”是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绝,断丝也”,其本义是把丝弄断。后来“绝”的意思延伸开来,文中“世世勿绝”中的“绝”是______的意思。随着词义的不断演变发展,现在“绝”已有很多意思,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是______的意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是______的意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弟,指兄弟,与昆仲、昆玉一样都是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
B.巡狩,即巡行狩猎,文中汉高祖借外出打猎的机会平定楚地。
C.郊迎,指到郊外迎接宾客,韩信为表示对皇帝的敬重到郊外迎接。
D.剖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初受重用,却遭谗毁。汉王任命陈平为都尉后,绛侯、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认为陈平是反复无常的奸臣,不可重用。
B.陈平思虑周全,行事谨慎。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诸将表示应立即发兵,而陈平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认为应以计平乱,不宜用兵。
C.陈平足智多谋,深受倚重。高祖问计,陈平建议高祖假装南游云梦,然后趁韩信到郊外迎接高祖时,派力士生擒韩信。
D.陈平屡出奇计,功勋卓著。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祖征讨陈豨和黥布,他一共出过六次奇计,因此被封为户牖侯。
【小题4】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限3处)。
今 兵 不 如 楚 精 而 将 不 能 及 而 举 兵 攻 之 是 趣 之 战 也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小题6】陈平为什么不主张发兵攻打楚王韩信?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各题。

邓艾字士载,少孤,为农民养犊。读故太丘长陈寇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大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迁尚书郎。

嘉平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将姜维。维迟,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

景元四年秋,召诸军征蜀。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出其右,司马师纂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还,曰:“贼未可击。”艾怒:“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

艾至成都,禅率群臣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葬。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日:“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日:“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选自《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注)①司马宣王,即司马懿(179一251),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②吴汉:东汉大臣,率军讨伐蜀地公孙述,攻入成都,纵兵烧杀抢掠,尽灭公孙氏,并将降将延岑灭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B.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C.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D.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
B.“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C.“关内侯”,爵位名,是古代君王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有封地,并有征收封地内租税的权利。
D.“面缚舆榇”,一种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面缚”指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指将棺材装在马车上,表示听凭处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不囿贫窘,努力上进。自幼失怙的他以陈蹇碑文自勉,不因口吃、家贫而自暴自弃,后得司马懿的赏识,被任命为太尉府属官。
B.邓艾善于用兵,智谋出众。嘉平年间与蜀军对峙,他料得姜维必先声东击西而后诈降还击,于是先发制人,占据洮城,得以避免失败。
C.邓艾艰苦卓绝,成功入蜀。景元间,他亲率魏军在荒无人烟处开山架桥,于濒临绝境中挺进江由,最终大破蜀军。:
D.邓艾绥纳降附,受到称赞。进人成都后他手持符节接受刘禅投降,督查约束将士,安抚众人,让他们恢复旧业,受到蜀人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2)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缄,字宣甫,泉州晋江人。举进士,调广州南海主簿。州领蕃舶,每商到,则择官阅实其赀,商皆豪家大姓,习以客礼见主者,缄以选往,商樊 氏辄升阶就席,缄诘而杖之。樊诉于州,州召责缄,缄曰:“主簿虽卑,邑官也,商虽富,部民也,邑官杖部民,有何不可?”州不能诘。再调阳武尉,剧盗囊橐于民,贼曹莫能捕。缄访得其处,萃众大索,火旁舍以迫之,李从中逸出。缄驰马逐,斩其首送府。府尹贾昌朝惊曰:“儒者乃尔轻生邪!”

交趾谋入寇,以缄为皇城使知邕州。缄伺得实,以书抵知桂州沈起,起不以为意,及刘彝代起,缄致书于彝,请罢所行事,彝不听,反移文责缄沮议,令勿得辄言。八年,蛮遂入寇,众号八万。缄闻其至,阅州兵得二千八百,召僚吏与郡人之材者,授以方略,勒部队,使分地自守。民惊震四出,缄悉官及私藏示之曰:“吾兵械既具,蓄聚不乏,今贼已薄城,宜固守以尺外援。若一人举足,则群心摇矣,幸听吾言,取越佚则孥戮汝。”缄子子元为桂州司户,因公事携妻子来省,欲还而寇至。缄念人不可户晓,必以郡守家出城,乃独遣子元,留其妻子。选勇士拏舟逆占,斩蛮酋二。

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逗留不进。缄又以蜡书告急于提点刑狱宋球,球得书惊泣,督守节。守节惶恐,遽移屯大夹岭,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蛮获北军,知其善攻城,啖其利,使为云梯,又为攻濠洞子,蒙以华布,缄悉焚之。蛮计已穷,将引去,而知外援不至,或教贼囊土傅城者,顷刻高数丈,蚁附而登,城遂陷。缄犹领伤卒驰骑占愈厉,而力不敌,乃曰:“吾义不死贼手。”亟还州治,纵火自焚。邕被围四十二日,粮尽泉涸,然讫无一叛者。

缄愤沈起、刘彝致寇又救患,欲上书论之,属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闻焉。神宗闻缄死,嗟悼,赠奉国军节度使,谥曰忠勇,赐都城甲第五,乡上田十顷,听其家自择。

(选自《宋史·苏缄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壁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救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B.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C.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D.邕既受围/缄昼夜行劳/士卒发神臂弓射贼所/殪甚众/缄初求求于刘彝/彝遣将张守节救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越南十世纪三十年建国,宋称其为交趾。
B.帑,收藏钱财的库房,泛指储藏物品的屋舍,可藏兵甲、战车,粮食、布匹等。
C.提点,官职名称,宋始置,含有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D.甲第,指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也指豪门贵族的宅第。本文中的意思是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缄讲求原则,坚守官民应有之礼。在负责核查商船货物时,他惩罚了轻慢无视的商人,并义正辞严地应对州官的责问。
B.苏缄处事机智,勇而无畏。在贼曹不能捕获剧盗时,他用火烧旁舍之法逼其现身,驰马追杀,毫不畏惧,不似一般儒生。
C.苏缄临危不乱,带头做出表率。在敌我悬殊之时,他召集人员加强防守,只送出儿子子元,留下其他子女与妻子以安民心。
D.苏缄忠职守,宁死也不屈服。邕州被攻陷,他带领伤兵坚持作战,力不能敌时,义不落贼手,最后纵火自焚,以身殉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节惶恐,遽移屯大夹岭,回保昆仑关,猝遇贼,不及阵,举军皆覆。
(2)缄愤沈起、刘彝致寇又救患,欲上书论之,属道梗不通,乃榜其罪于市,冀朝廷得闻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天一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其才,每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贫屋败,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已破,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谿。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谿,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归,嘱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女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诣上之;复作《吁天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而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义烈之士,无以也。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选自《四库全书》,有删改)

(注释)①金佥事公声: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崇祯年间(1628-1644)进士,授庶吉士,辞归,后授山东佥事,未就。清兵南下,于家乡起兵守御,相持累月,失败被俘,被杀于南京。②狼兵:以广西东兰、那地、南丹等地人组成的军队。该地少数民族强悍善斗,历史上称狼人,亦作俍人。明代后期,该地土司兵可由朝廷调用,世称狼兵。③内附:归附自己这一方,指降清。汪琬为清朝官员,故如此说。
【小题1】对下列各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县令傅岩其才  奇:奇特 大帅天一甚急 购:悬赏
B.天一为辨疏    赍:赏赐 祸且矣 族:灭族
C.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 焉:哪里 南向再拜讫:结束
D.天一知事不可为,归    遽:立刻 无以也 尚:崇尚
【小题2】下列各项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B.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C.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D.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谿/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天一注重品德的修养。他不在乎贫贱,以读书为乐,把为文与修身结合起来。
B.江天一勇敢善战。他虽为文人而出名,但是与叛兵激战,大获全胜,保一方百姓。
C.江天一足智多谋。他深谋远虑,建议在绩谿筑关,因此在清兵攻打时守住了城。
D.江天一崇尚气节。兵败之后不愿连累家人,不想逃避危难,与金声一起赴难。
【小题4】下列有关文中加点词语的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试”此处指乡试。乡试合格者为举人,之后才可以参加会试。
B.“疏”与“表”一样,都是古代臣子给君主的奏章。
C.“高皇帝”朱元璋谥号。谥号是帝王、大臣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D.“阙”古代皇宫、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泛指帝王的住所。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家贫屋败,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2) 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