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卫瓘字伯玉,河东安邑人也。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弱冠为魏尚书郎。时权臣专政,瓘优游其间,无所亲疏,甚为傅嘏所重,谓之宁武子。在位十年,以任职称。数岁转廷尉卿。瓘明法理,每至听讼,小大以情。邓艾、钟会之伐蜀也,瓘以本官持节监艾、会军事,行镇西军司,给兵千人。蜀既平,艾辄承制封拜。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诏使槛车征之,会遣瓘先收艾。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比至鸡鸣,悉来赴瓘,唯艾帐内在焉。平旦开门,瓘乘使者车,径入至成都殿前。艾卧未起,父子俱被执。俄而会至,乃悉请诸将胡烈等,因执之,囚益州解舍,遂发兵反。会留瓘谋议,乃书版云“欲杀胡烈等”,举以示瓘,瓘不许,因相疑贰。瓘如厕,见胡烈故给使,使宣语三军,言会反。及暮,瓘作檄宣告诸军。诸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事平,朝议封于瓘。瓘以克蜀之功,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太康初,迁司空。为政清简,甚得朝野声誉。惠帝之为太子也,朝臣咸谓纯质,不能亲政事。瓘每欲陈启废之,而未敢发。后会宴陵云台,瓘托醉,因跪帝床前曰:“臣欲有所启。”帝曰:“公所言何耶?”瓘欲言而止者三,因以手抚床曰:“此座可惜!”帝意乃悟,因谬曰:“公真大醉耶?” 瓘于此不复有言。贾后由是怨瓘,且忌其方直,不得骋己淫虐;又闻瓘与玮有隙,遂谤瓘与亮欲为伊霍之事,启帝作手诏,使玮免瓘等官。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左右疑遐矫诏,咸谏曰:“礼律刑名,台辅大臣,未有此比,且请距之。”瓘不从,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晋书·卫瓘传》)
(注)①玮:指楚王司马玮。②亮:指汝南王司马亮。③伊霍之事:伊霍,商伊尹和汉霍光的并称。后世往往以此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B.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C.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D.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因加艾罪/瓘知欲危己/然不可得而距/乃夜至成都/檄艾所统诸将/称诏收艾/其余一无所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是表示男子已具有成人资格的年龄称谓,女子到成人的年龄则以“及笄”称。
B.军司,指出征时主帅的主要僚佐,因为避司马师讳,改魏晋的“军师”一词而来。
C.平旦,指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比“鸡鸣”早,相当于现在的三时至五时。
D.矫诏中的“诏”指诏书,即皇帝的命令或文告,这里强调“收瓘”的诏书是诈称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卫瓘明理有识,处世为官有方。他入仕十年中,对权臣不亲不疏,深受傅嘏的推重;任职廷尉期间,通晓法理,大小案件都能依据实情判断。
B.卫瓘颇有谋略,成功平息叛乱。钟会谋反时,他先设法将此消息传到军中,后又作讨伐檄文宣告诸军,致使钟会的反叛因不得人心而失败。
C.卫瓘功成不居,谢绝朝廷加封。朝廷论功行赏时,他以自己在讨伐蜀国的战争中,并无拔旗斩将之功而坚决辞让,此举很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D.卫瓘忠于朝廷,反遭诬陷报复。他因太子鲁钝暗昧,借宴饮假托酒醉委婉劝谏废除太子,却引起贾后的怨恨。最终惨遭冤杀,祸及子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阴怀异志,因艾专擅,密与瓘俱奏其状。
(2)黄门赍诏授玮,玮性轻险,欲骋私怨,夜使清河王遐收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17 03:01: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府檄摄其县。及摄长洲、华亭,皆有声。
浙东提举常平王华甫辟主管帐司文字。时,钱唐孙守常,朱熠守平江,吴君擢守嘉兴,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震赞之也。
震曰:“民生蹶矣,岂宜重困之?”以没官田三庄所入,应之。补刻《六经》《仪礼》,修复朱熹祠,树晏殊里门曰“旧学坊”,置祭社稷器,复风雷祀,劝民种麦,禁竞渡船,焚一千三百余艘,用其丁铁创军器五百间。升提举常平仓司。旧有结关拒逮捕事系郡狱二十八年,存者十无三、四,以事关尚书省,无敢决其狱者。震谓结关犹他郡之结甲也,非作乱比况巳经数赦,于是皆释之。新城与光泽地犬牙相入,民夹溪而处,岁常忿斗争渔,会知县事蹇雄为政扰民,因相结焚掠,震乃劾罢雄谕,其民散去。初,常平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震谓收哺于既弃之后,不若先其未弃保全之,乃损益旧法。凡当娩而贫者,里胥请于官赡之。弃者许人收养,官出粟给所收家。成活者众。震论役法,先令县核民产业,不使下户受抑于上户。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及为豪右所占者复之。
移浙东提举,时皇叔大父福王与芮判绍兴府,遂兼王府长史。震奏曰:“朝廷之制,尊卑不同,而纪纲不可紊,外虽藩王,监司得言之。今为其属,岂敢察其非,奈何自臣复坏其法?”固辞长史,累进宗正少卿,皆不拜。尝告人曰:“非圣人之书不可观,无益之诗文不作可也。”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所著《日抄》一百卷,卒,门人私谥曰“文洁先生”。   
(节选自《续通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B.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C.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D.黄震/字东发/庆元府慈溪人/宝佑四年登进士第调吴/县尉吴多豪势家/告私债/则以属尉/民多死/尉卒手/震至/不受贵家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登进士第,即考中进士。
B.浙东提举,提举,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
C.《六经》是指《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这六部经典著作的全名依次为《诗经》《书经(即 《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论语》《春秋经(即“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D.“私谥曰‘文洁先生’”中的“谥”,即“谥号”,谥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 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官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震任吴县尉,曾权摄华亭、长洲县,为官有声望,得到百姓认可。
B.黄震不愧为中国古代集勤、俭、能、直于一身的清官、好官。
C.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可以看到黄震的思想境界和高尚人品,而且还可以了解黄震的治学和创新理念。
D.黄震不论担任什么官职,都心系百姓,为官正直,体现了“以民为本” 的处事准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倚嬖幸厉民,华甫病革强起,劾罢三人。
(2)居官恒黎明视事,事至立断,自奉俭,人有急难周之,不少吝。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烈妇传

(唐)李 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飞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于卑幼有慈爱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选文来自《语文读本》1《李文公集》)

注 ①爨(cuàn):烧火做饭。②陴(pí):城上的矮墙。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B.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C.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D.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县令李侃不知为 当其欣于
B.如不守,县贼所得矣 阿母汝求
C.非若吏人百姓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卑幼有慈爱者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2)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

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累转东海王越军谘祭酒,出补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以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迁治书侍御史、骠骑司马,拜散骑侍郎。

元帝召为镇东右司马。将征杜弢,加若思前将军,未发而弢灭。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出为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

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参军吕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顗、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简。

选自(《晋书·戴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B.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C.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D.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庙讳”是古代避讳方式中的一种,指为皇帝已故的父祖而避讳,如果普通百姓姓名、称号等不避讳是要判刑的。
B.“孝廉”,古代察举考试中用以选拔人才,任命官员的科目,是察举制常科中最主要、最重要的科目,始于汉代,明清时用作状元的雅称。
C.“投刺”,古代礼节,通报姓名来表示相见、祝贺、求官等,正式拜会会递上名帖。刺,也称之为“名刺”,即现在的名片。
D.刀笔,本指在竹简上写字的工具,后指法律案牍和文章,文中是指后一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若思很有指挥才能,曾经得到过陆机的赏识和举荐。年少时,他带领同伙抢劫了陆机的船只,指挥同伙时有条不紊,陆机赞赏他,与他交谈一番后,结下友情。
B.戴若思少有为官之才,曾多次被举荐,后因功加官进爵,先是被陆机推荐给赵王司马伦,后来又得到潘京举荐,被称为“宰相之才”,之后再因军功加官进爵。
C.戴若思两次辞去任命,备受朝廷关注。先是赵王任命,他没有赴任,后来朝廷任命,他也没有赴任;他领命镇守寿阳,皇帝亲临军营表达慰问之情。
D.戴若思受命平叛,却被叛贼杀害,王敦叛乱,他率命回兵镇守京城平叛,朝廷军队战败之后,他不惧安危去见叛军首领,最后被叛军王敦杀死。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
(2)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耻责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顺帝末,为侍御史。帝擢暠监太子于承光宫。中常侍高梵从中单驾出迎太子,时太傅杜乔等疑不欲从,惶惑不知所为。暠乃手剑当车,曰:“太子国之储副,人命所系。今常侍来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今日有死而已。”梵辞屈不敢对驰命奏之诏报太子乃得去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出为益州刺史。暠素慷慨,好立功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槃木、唐菆、邛、僰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后遂绝;暠至,乃复举种①向化。时永昌太守冶铸黄金为文蛇,以献大将军梁冀,暠纠发逮捕,驰传上言,而二府畏懦,不敢之,冀由衔怒于暠。会巴郡人服直聚党数百人,自称“天王”,暠与太守应承讨捕,不克,吏人多被伤害。冀因此陷之。传逮暠、承。太尉李固上疏救曰:“臣伏闻讨捕所伤,本非暠、承之意,实由县吏惧法畏罪,迫逐深苦,致此不详。比盗贼群起,处处未绝。暠、承以首大奸,而相随受罪,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梁太后省奏,乃赦暠、承罪,免官而已。
后凉州羌动,以暠为凉州刺史,甚得百姓欢心。被征当迁,吏人诣阙请留之,太后叹曰:“未闻刺史得人心若是。”乃许之。暠复留一年,迁汉阳太守,戎夷男女送至汉阳界,暠与相揖谢,千里不得乘车。及到郡,化行羌胡,禁止侵掠。迁使匈奴中郎将。时辽东乌桓反叛,复转辽东太守,乌桓望风率服,迎拜于界上。事免归。
征拜议郎,迁南郡太守,入为尚书。会匈奴寇并凉二州,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②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暠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
延熹四年,迁司徒。在位三年,年六十一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B.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C.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D.梵辞屈/不敢对/乔退而叹息愧暠/临事不惑/帝亦嘉其持重称善者/良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二府畏懦,不敢之|召有司
B.冀由衔怒于暠|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C.暠、承以首大奸|南取汉中,西巴、蜀
D.事免归|副有罪,当相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种暠为官胆大心细。在监护太子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大胆质疑中常侍不合常理的行为,让太傅杜乔自愧不如。
B.种暠为官敢作敢为。担任刺史时,他发现太守的不法行为后奏报朝廷,也因此遭到太守的报复,后来被免官。
C.种暠为官深受百姓爱戴。由凉州刺史任上升迁时,官吏百姓到朝廷请求留下他;调任汉阳太守时,凉州民众一直送他到汉阳地界。
D.种暠治边有道,先礼后兵。被提拔为度辽将军后,先宣扬汉朝恩惠,对不服从者再加以征讨。因此边境的百姓归顺汉朝,边地平安无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耻贵货利,人之进趣名利者,皆不与交通。
(2)臣恐沮伤州县纠发之意,更共饰匿,莫复尽心。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面小题。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辞。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②诸苗乘其后。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后文“臻剖”亦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按部 按:巡视
B.请听官民输银米  输:运送
C.十年,遭母忧 忧:父母丧事
D.本深已怀贰 贰:叛心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文焜忠于职事。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B.甘文焜运筹帷幄。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忠果”。“谥”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加给的具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2)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