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淳耀

(清)钮琇

黄陶庵先生少有盛名,馆于同里侯氏,以道义相切劘。虞山钱宗伯有一子名孙爱,甫成童,欲延师教之,而难其人,商之程孟阳。孟阳曰:“我有故人子嘉定黄蕴生,奇士也。与同里侯氏交三世矣。未可轻致。公雅与侯善,以情告侯,公可得也。”宗伯乃具厚币,遣门下客李生,至嘉定延之。李生见侯,道宗伯指。侯力为劝驾,黄意不悦,强而后可。遂与李偕至宗伯家,宗伯待以殊礼。

居浃月,孟阳出海棠小笺示黄。黄询唱者为谁。孟阳曰:“宗伯如君柳夫人作也。子于帖括之暇,试点笔焉。”陶庵变色曰:“忝居师席,可与小君酬和乎?”孟阳曰:“此何伤?我亦偕诸君子和之矣。”陶庵曰:“先生耆年硕德,与主人为老友,固可无嫌,诸君亦非下帷于此者,若淳耀则断不可。”孟阳惭退。

先是,曾馆某抚军幕府,有邑令闻先生在署,橐数百金,赂先生父,令致书,俾为之左右。先生复父书曰:“父生男之身,尤望生男之心。若行一不义,取一非有,男心先死矣,尚何以养父乎?”忠孝大节,岂临时激于意气者所能为乎!

(注释)①黄淳耀:字蕴生,号陶庵,嘉定人。崇祯十六年进士,诸进士悉授官,独淳耀不赴选。清兵入关后,被推为抗清义军领袖,终兵败自刭。②切劘(mó):切磨;切磋相正。③如君:旧称他人之妾为“如君”。柳夫人:指钱谦益之妾柳如是。④帖括:泛指科举应试文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与侯善    (2)道宗伯
(3)此何伤 (4)先是,曾馆某抚军幕府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欲延师教之,难其人  黄意不悦,强后可
B.侯力劝驾    黄询唱者
C.情告侯,公可得也    宗伯待殊礼
D.馆同里侯氏  岂临时激意气者所能为乎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宗伯乃具厚币,遣门下客李生,至嘉定延之。
(2)橐数百金,赂先生父,令致书,俾为之左右。
【小题4】分析黄陶庵不愿意和诗的原因。
【小题5】阅读全文,概括黄陶庵的为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21 01:40: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
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
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民耕种,以致殷富。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
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船欲遁去阴:暗中,暗地
B.赏罚必。信:坚信、相信
C.民耕种。劝:鼓励、劝勉
D.珍宝积山:名词作状语,像山一样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汉从之,示弱挑敌今其志乃反不能
B.见堪志操,常嘉于是余有叹
C.成都拔君为府吏
D.郡界静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各选项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吏民皆乐为用
A.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战死城下
D.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4】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能审时度势,把握大局,在关键时候帮吴汉出谋划策,进驻成都后安抚人心,受到百姓官吏的称赞。
C.张堪率兵入成都后,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并一一和皇上说明,没有半点私心。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且还辟田劝家,使百姓殷实富足。
【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
(2)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
(3)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帝不省。王贵妃,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帝是之。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正春求去,不许。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薨,是死的意思。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
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土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且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其义,太宗览而称善。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以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擢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 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致仕”是指潘承祐在刑部尚书任上退休。古代的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B. “淳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史书用年号纪年较少见,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都更改年号。
C. 文中的“学士”是潘慎修的官职名。学士在周代是指读书的贵族子弟,魏晋以后指以文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员的称呼,宋代翰林学士有当宰相的希望。
D. “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其中“有”是有某种权力的意思,“司”是主管的意思,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慎修擅长下棋,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下棋,于是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微言大义的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 景德初年,潘慎修上表说自己衰老了,请求朝廷放他到地方做官。宋真宗认为他风度儒雅应该留在秘府里。
C. 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谁说昏庸的人不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 潘慎修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
(2)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孔奂,字休文,会稽山阴人也。奂数岁而孤,为叔父虔孙所养。好学,善属文,经史百家,莫不通涉。
州举秀才,射策高第。入为尚书仓部郎中,迁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事连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丹阳尹何敬容以奂刚正,请补功曹史。
会侯景之乱,京城陷,朝士并被拘絷,或荐奂于贼帅侯子鉴,子鉴命脱桎梏,厚遇之,令掌书记。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或谏奂曰:“当今乱世,人思苟免,獯羯无知,岂可抗之以义?”奂曰:“吾性命有在,虽未能死,岂可取媚凶丑,以求全乎?”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高祖受禅。永定二年,除晋陵太守。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舱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素俭,乃饷衣一袭,毡被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初,世祖在吴中,闻奂善政,及践祚,征为御史中丞,领杨州大中正。奂性刚直,善持理,多所纠劾,朝廷甚敬惮之。深达治体,每所敷奏.上未尝不称善,百司滞事,皆付奂决之。时世祖不豫,台阁众事,并令仆射到仲举共奂决之。
世祖崩,高宗即位。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高宗嘉之。
性耿介,绝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后主实在东宫,欲以江总为太子詹事。高宗将许之,奂乃奏曰:“江总文华之人,今皇太子文华不少,岂藉于总!如臣愚见,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帝曰:“即如卿言,谁当居此?”后主时亦在侧,乃曰:“廓王泰之子,不可居太子詹事。”奂又奏曰:“宋朝范晔即范泰之子,亦为太子詹事,前代不疑。”后主固争之,帝卒以总为詹事,由是忤旨。其梗正如此。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
(节录自《陈书·孔奂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B.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C.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D.时景军/悉恣其凶威/子鉴景之腹/心委任又重/朝士见者/莫不卑俯屈折/奂独敖然自若/无所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在古代一般指幼年丧母或父母双亡,“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无人赡养的人。
B.“台阁”在东汉时期尚书省的别称。因汉尚书台在宫禁内,因此有这一称谓。后亦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功曹”是古代的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除掌人事外,得以参与一郡的政务。
D.“桎梏”是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为桎。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奂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他幼年被叔父收养。好学,善写文章,通读经史。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参加射策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孔奂为人刚正。任仪曹侍郎时,左民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牵连到朝廷中枢机关,人人都心怀忧惧,只有他敢于在朝堂上争辩此事,最终真相大白。
C.孔奂为官清廉自守。担任晋陵太守时,妻子儿女都没有随他赴任,孔奂只用一只船到达任所。他的生活朴素简约,所得俸禄都用来赡养孤寡之人。
D.孔奂虽逢乱世,却凭借自己的才能与品行受到君主的赏识。高宗时他对太子詹事的人选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并据理力争,最终高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贼徒剥掠子女,拘逼士庶,奂每保持之,得全济者甚众。
(2)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民有未周,不容独享温饱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梁肉,魔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出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龙令吏种称,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梗,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道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贵酒具,于半道栗里之间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称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官职升迁有拔、耀、陟;官职调任有转、徙、调;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C.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等风俗。
D.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男子18岁称“弱冠”,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头巾包住头发。葛巾比丝绸做的头巾便宜,大众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虽然做了州祭酒,但不能胜任这个职务,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他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小题4】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