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用“______,______ ”两句,以拟人手法写水草随波起伏,仿佛在向诗人点头致意。
②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认为,“真的猛士”的两个标准是“______,______ ”。
③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君子不应为此生气。他在《论语》中说:“______,______ ”。
④《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情景默写 更新时间:2019-12-25 09:4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度总投资额接近35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电视纪录片投资额约27亿元,政府机构投资额约5亿元,民营机构投资额约3亿元。2016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量:国内省级以上电视机构制作纪录片约2.2万小时,较2015年的1.9万小时增长15.8%;电视纪实类节目播出总量超过7万小时,同比增幅约14.8%;电视纪录片年度首播量约2万小时;纪录电影票房1.98亿元。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审查的纪录电影共31部,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4部。

综合来看,2016年出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人间世》《本草中国》等热门纪录片,但对照整体市场,纪录片与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2016年,主流视频网站(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腾讯)数据显示,全网视频总点击量为8000亿次,纪录片总点击量为80亿次,占比仅为1%。相比2015年占比为1.02%有所下降,但总点击量翻倍增长。

(摘编自高凯《中国纪录片的消费趋势已然成型》,中国新闻网2018年1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要促进纪录片发展,54.8%的受访者建议建立纪录片产业园区,50.5%的受访者建议出台关于纪录片产业的政策法规,41.2%的受访者期待加强优秀纪录片的宣传推广,28.7%的受访者觉得应当加强纪录片创作人才的培养。

中国纪录片质量问卷调查

认为质量提升

比例

认为存在问题

比例

素材质量

54.8%

制作不够精良

40.2%

摄影技巧

53.6%

选题局限性太大

40.1%

选题策划

52.9%

资金匮乏

35.4%

剪辑方式

34.7%

宣传推广手段欠缺

32.0%

知识容量

30.5%

叙事技巧有待提高

21.3%

宣传推广

25.6%

发展缺乏统筹规划

21.0%

新技术应用

24.2%

创作人员流失

15.2%

旁白配乐

23.9%

产业分散缺乏资源集中整合

14.8%

 

(摘编自《国产纪录片正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肯定》,《中国青年报》2017年8月8日)

材料三:

那些内容品质过硬、表达方式生动的纪录片,都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实作为《故宫》《故宫100》《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经典纪录片的总导演之一,徐欢和她的团队早已在“文物视觉化”领城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只要保证品质,观众自会在未来反复点击”。所以在进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创作时,创作团队把70%的时间花在了内容的创作上,寻找能让更多人感悟到的文物价值点。

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不浮躁、不跟风,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自带“吸粉”属性。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

(摘编自牛梦笛、蒲成《这才是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光明日报》2018年8月03日)

材料四:

2017年中国纪录片主要投资者依次为电视台、民营公司、新媒体机构和国家机构。其中,新媒体增长幅度最快,较之前年增长50%的投资规模。

新媒体正在改写纪录片的传播规则,重塑传播版图。相较电视媒介,新媒体平台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也为纪录片收获了相对稳定的受众人群。影响成为爆款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内容,一是渠道。而对纪录片来讲,内容比渠道影响力更大,应尽量选择受众面广的题材。纪录片若要走进市场,一定要注意对题材及整个链条的考虑。目前多数纪录片制作还停留在创作层面,没有第一

时间考虑项目能有多少受众。制作者普遍不太爱提及项目收益和受众,不太爱谈钱的问题。

(摘编自王瑜《当纪录片遇上新媒体,接地气才能成为“爆款”》,《工人日报》2018年8月13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年度制作量、电视纪实类节目播出总量、纪录电影票房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
B.受访者中,人们爱看的各类纪录片,人文地理纪录片和人物传记片的比例远高于新闻故事片和政论专题片。
C.2016年,纪录片总点击量为80亿次,占全网视频总点击量的1%,但比2015年纪录片总点击量翻倍增长。
D.相较电视媒介,新媒体平台为纪录片的传播提供了更加自由宽松的环境、相对稳定的受众人群。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度总投资额中,政府机构和民营机构之和不到三分之一。2017年中国纪录片主要投资者中,新媒体增长幅度最快。
B.创作团队在进行《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的创作时,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内容的创作上,因为纪录片只要内容品质过硬,都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C.根据图表,认为中国纪录片质量提升表现在素材质量、摄影技巧、选题策划三个方面的均超过五成,认为存在问题较大的方面是创作人员流失、产业分散缺乏资源集中整合。
D.在新媒体时代,影响纪录片成为爆款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内容和渠道。新媒体正在改写纪录片的传播规则,已经取代纪录片传统的传播方式。
【小题3】如何进一步促进纪录片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雪花那个飘

李德霞

一大早,天空就飘起了细碎雪花。

今天是腊月二十八,也是娘做年糕的日子。

这天,我是不会出门玩的,尽管二唤趴我家大门口喊我几次了,可我就是不挪窝。我爱吃现炸出锅的年糕,黄灿灿浸着油,皮子脆脆的,咬一口,“咔嚓咔嚓”响,那个香啊。我不出门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得看着娘,防止她给干姥姥送年糕。

干姥姥是个要饭的,常年在我们这一带乞讨。一只豁了边的碗,一根磨得乌黑油亮的打狗棍,晃晃悠悠来,晃晃悠悠去。今年冬天雪大,天气又冷,干姥姥干脆就住在我们村后面的破庙里。娘啥时认她做的干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娘时常偷偷摸摸给干姥姥送吃的,一块饼。一个窝头都送。

昨天晚上,娘从下房里端回了一盆糕面,我就知道,娘又要做年糕了。我悄悄对爹说:“爹你信不信,我娘一准会给干姥姥送年糕的。”爹不吭声,一口接一口地抽旱烟。我又说:“凭啥给她送?又不是我亲姥姥……爹你得拦着她。”爹嘿嘿一笑,拿烟袋锅轻轻敲一下我的头说:“你都六岁了,要拦,你自己拦。”

爹是村里的支书,忙,一大早就顶着雪花出门了。我记得,爹临出门时,意味深长地冲我一笑。我当然知道,爹这一笑是啥意思。

第一锅年糕炸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往碗里装了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三个年糕下肚,我就打起了响亮的饱嗝。这时,炸完年糕的娘对我说:“年糕也吃了,还不出去找二唤玩?”

娘的心思我知道。我抹抹嘴说:“才不呢。我爹说了,让我看着你,不让你给干姥姥送年糕……”

“你爹真这么说的?我咋没听到?”

“那是你耳背。”

娘懒得理我,往碗里装了好几个年糕,拿笼布包了。提着要出门。我抢先一步,拦在门口。我说:“不准你给干姥姥送年糕!”

“大人的事,要你小孩子管?一边去!”

我想,我是拦不住娘了。我眨巴眨巴眼说:“那你……给我五分钱。买糖吃。”

娘没难为我,爽快地给了我五分钱。我拿着钱要走,看见娘跟在我后面。我大人似的说:“娘啊,走大路你就不怕被爹撞见?”

娘咯咯一笑,转身从后门走了。

大朵大朵的雪花,还在不紧不慢地飙……

等我买糖回来,娘送年糕也回来了。看娘一脸失落的样子,我就知道,娘没把年糕送出去。

进了院,娘正要开门,爹闪身从屋里出来,门神似的堵在门口。爹看着娘,笑一下,再笑一下。娘说:“老四你笑啥?我不就给干娘送几个年糕吗?”

“你呢?”爹问我。吓得我“哧溜”把一颗糖呑进肚里。

“年糕送出去啦?”爹盯着娘,仍在笑。

娘突然变了脸:“明知没送出去,你还问?老四,我问你,干娘是你撵走的吧?她住破庙里。碍你啥事了?”

爹说:“我是支书,村里的事儿就归我管,大事,小事,我都管。”

“不就个破支书吗?管得太宽了……大过年的,你到底把她撵哪儿啦?”

爹还在笑。转身一把推开了屋门。

娘抻脖子一看,张开的嘴像洞开的门,眼泪紧跟着就淌下来。

屋里,暖烘烘的炕头上,坐着笑眯眯的干姥姥……

雪花那个飘……

(原载2017年第4期《百花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时刻防着娘给干姥姥送年糕,又趁机要挟娘给“我”五分钱买糖吃,可见“我”人小鬼大,十分调皮。
B.小说以干姥姥坐在炕头上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颇具艺术匠心。
C.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结尾处娘的神态变化中可以看出,爹娘之间因为没有沟通,娘不能理解爹的良苦用心。
D.发生在爹娘和干姥姥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人性人情的关注,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小题2】“我”这个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