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籍何以至此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D.此亡秦之续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2-15 09:43: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编自《孙中山选集》)

注①峨:险恶。②踬踣:跌倒,绊倒,比喻遭受挫折。③杌陧:不安定,困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B.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C.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D.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昌革命”即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B.“史迁”是对司马迁的一种敬称,是在司马迁去世以后才有的。司马迁在汉武帝时曾担任过太史令一职。
C.“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序”都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
D.“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部分组成。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高度评价了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司马迁那样的人才。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腐朽无能,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有鉴于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作者深感谋求“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必须发动民众力量,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参亭:参互和均匀。②樗栎(chū lì):指无用的木材。③矧(shěn):况且,何况。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水涤磨之( )    ②历园中竟日( )
类此   ( )    ④元素楷书( )
【小题2】选出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家人之哄然    延陵季子有上国之使
B.矧灵物者 涕泣谋禁卒
C.悲予志 终其身不弃
D.今士胡不幸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选出和“每不为造命者所知”句式相同的一项( )
A.史朝夕狱门外B.一旦异于今日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何哂之有
【小题4】选出和“不能一庐”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 )
A.予当引决B.与先君子
C.且庸人尚D.日思其位
【小题5】翻译句子。
①主人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
②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
【小题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B.文章第三段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表明作者的观点,画龙点睛。
C.阿留如此愚笨无能,尚有可取之处,有力地说明了世界上没有废物,更无废人的观点。
D.作者叙事简洁,笔下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议论则精辟深透,切中时弊,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