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封项  与籍避仇吴中
B.梁此奇籍楚    战士无不一当十
C.是何楚人多也  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王翳取头 奋私智而不师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6 06:33: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递旅也;光阴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天伦乐事。群俊秀,皆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块我以文章 假:借,这里可译为赐予
B.如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诗:写诗
C.天伦之乐事  序:顺序
D.群俊秀 季:弟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大块假我文章 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B.序天伦乐事  臣所好者道也
C.群季俊秀,皆惠连   愿诸君快战
D.光阴百代之过客也   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说明李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组是(   )
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③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④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⑤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⑤D.①③④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展现了文章的基本内容: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花园)、干什么(宴饮)等。
B.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序文中写出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的感叹,但主要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C.作者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效果。
D.文中用了不少典故,如“逆旅”“浮生若梦”“金谷酒数”等直取其词,或用古人古事,或把古事与今事相比,增添了本文的历史、文化内涵。
【小题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同类题3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则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岈然洼然 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
C.心凝形 释:解除束缚
D.引觞满酌 引觞:倒满酒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施施而行 于其身也,耻师焉
B.醉则更相枕卧   故为之文
C.自余僇人 朝歌夜弦,秦宫人
D.不培塿为类     客亦知夫水月乎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写游其他山水的心情抑郁是为了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B.我们不难看出西山高低起伏的异态与作者受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相映照。
C.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融合。
D.全文紧扣“始”字落笔,加上“始得”,宴游西山的特别之处才被揭示出来。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大纯墓表①

闽县郑君讳际熙,字大纯,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年三十六,终于举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君初为诸生,家甚贫,借得人地才丈许,编茅以居,日奔走营米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君意顾充然。邻有吴生者,亦介士,死至不能殓。君重其节,独往手殡之。将去,顾见吴生母老惫衣破,即解衣与母。母知君无馀衣,弗忍受也。君置衣室中出。
君既中乡试,将试京师,行过苏州。或告之曰:“有闽某举人至此,发狂疾,忽詈②大吏。吏系之,祸不测矣。”君瞿然曰:“吾友也!”即同行者,步就其系所,为供医药,饭羹至便溺皆君掖③之。适君有所识贵人至苏州,求为之解,某始得释。君即护之南行,至乍浦,乃遇其家人,君与别去。于是君往来苏州月馀,失会试期,不得与。

君文章高厉越俗,其乡举为乾隆丙子科。同考④知龙溪县阳湖吴某得君文大喜,以冠所得士。及君见吴君,吴君曰:“吾不必见生,见生文,知生必奇士也。然已矣!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君自是三会试,一以友故不及赴,再绌于有司。君意不自得,遂不试,往主漳州云阳书院,归谒吴君于龙溪,遂于龙溪卒。

君有弟字曰大章,少与君同学,同执家苦,长同有名。君殁八年,大章登进士为编修。去年,余与大章同纂修《四库全书》。大章日见余,每如欲有言止。今秋,余疾请假,大章乃凄然曰:“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吾兄鄙夷凡近人,而追慕古人,则忘寝食、弃人事,求其文之用意。惜乎不见君文,吾兄必爱之也。今吾兄没十四年矣,君又将去,安得君文传之?”余为恻。昔吾乡方望溪宗伯与兄百川先生至友爱,百川死而宗伯。吾乡前辈皆告余:宗伯与人言,一及百川,未尝不流涕也。今大章何以异是
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余固不惮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其诗文日《浩波集》,大章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

(《惜抱轩文集》卷十一)

(注释)①墓表: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碑文。②詈:骂。③掖:扶持。④同考: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阅卷的官员。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同行者 谢:辞别B.君置衣室中出   趋:疾走
C.君自是三会试  值:遇上D.百川死而宗伯   贵:看重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靡弗思     余为恻
B.虽奔走营米奉父母   求其文之用意
C.长同有名   每如欲有言
D.余固不惮辞 大章镌行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 于 举 人 终 于 成 为 举 人
B.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   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
C.再绌于有司 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
D.君 意 顾 充 然   郑 君 却 觉 得 很 满 足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
②今大章何以异是!
【小题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姚鼐为郑大纯撰写墓表的原因。
【小题6】郑大纯的学行符合《论语》中“君子”的标准,请从下面两则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①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