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箕踞骂曰 使使闻大王
B.秦遇将军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C.父母宗族皆戮没  何辞
D.倚柱笑  荆轲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0-11 12:44: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日“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煞,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漫灭 文:碑文B.盖音也 谬:错误
C.有而欲出者 怠:懈怠D.火尚足以也 明:明亮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距院东五里    ②既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④四人拥火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小题3】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亚父。会怒,不敢献。公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出,未也。辞:告辞。
B.闻大王有意督之。过:责备。
C.从郦山下,芷阳间行。道:取道。
D.沛公则车骑。置:安排。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令张良留谢②度我至军中,公
B.①会怒,不敢献②吾令人望
C.①公我献之②君我呼入
D.①玉斗一双,欲亚父②唉!竖子不足
【小题3】下列对节选部分的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而此时刘邦在樊哙的鼓动下已经逃离项羽的军营。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