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B.①蟹六跪二螯   ②序八州朝同列
C.①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②作《师说》贻之
D.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2 04:46: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张仆射①书
唐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②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凡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盂子有云,今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 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 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寅③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则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释】①张仆射: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贞元酔为徐州刺史,徐、泗、、凌三州节度使;十二年加检校右仆射,其任命韩愈为徐州节度使推官。②牒:任命的文书。③寅:十二时辰之一,凌晨3点到5点。辰:早上7点到9点。申:下午3点到5点。酉:下午5点到7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有疾病事故   事故:变古女
B.抑而行之 抑:压制,强迫
C.若宽假厚之     宽假:宽容、
D.执事之厚于故旧如此 厚:(感情)深厚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    ②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B.①则安得而不言 ②则耻师焉
C.①凡执事之择于愈者 ②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D.①若使随行而入 ②渔父见而问之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封书信是韩愈任徐州节度使推官时,因不堪忍受“晨入夜归”的规章制度,上书给张仆射商谈上班时间问题的,体现了他不平则鸣的耿直个性。
B.韩愈认为要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和才干,不拘一格地任用人,而不是用苛刻的作息制度来约束下属,并以孔孟之道来批评重用“闻命而奔走”者的错误。
C.韩愈釆用“欲擒故纵”的策略,先赞扬张仆射是善听意见的上司,然后运用对比手法请求对方同意自己的建议,最后表达了未能与之成为知己的遗憾。
D.韩愈表面上是在极力为“迟到早退”辩解,实际上是在抒发对自我价值没有被发现、人才被埋没的不满。行文直率大胆,气势雄伟,慷慨激昂,自然流畅。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哀其穷收之而己耳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②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同类题4

六国论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简注)
①六国世家:指《史记》中记载齐、楚、韩、赵、魏、燕六诸侯国事迹的文章。世家,《史记》中纪传体的一种。②山西:战国时称崤山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六国、秦国分别处山东、山西。③郊:与下句的“野”均指国土。周制,距都城五十里为近郊,百里为远郊,后以“郊”泛指城外、野外。④冲:交通要道。⑤范雎(jū):战国时魏人,后为秦昭王相。⑥刚、寿:分别在现在山东的兖州、东平附近。⑦委:舍弃。⑧折:屈服。⑨寇:敌寇,入侵者,这里指秦国。⑩出身:挺身而出。⑪委:对付。⑫疆埸(yì):边界。
(阅读指要)
本文从读史入手,开宗明义,提出六国破灭是“不知天下之势”而一味“赂秦”所致,从而得出必须团结一致对敌的历史教训,暗讽北宋王朝对外妥协投降,只求苟且偏安的现实。文章立意高远,针砭时弊,结构严谨,脉络分明,逻辑严密,有理有据。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未尝不其当时之士(______)   (2)而山东之诸侯(______)
(3)得以自于其间矣(______) (4)至于秦人得伺其(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于”与“秦之用兵燕、赵,秦之危事也”句中“于”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范雎用秦而收韩。B.而使秦人得出入其间。
C.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秦。D.贫者语富者曰。
【小题3】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之”、“其”的具体所指。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以蔽西。
“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2)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小题5】(1)本文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提出的六国应对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