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

陕 西 因 洪 水 下 大 石 塞 山 涧 中 水 遂 横 流 为 害 石 之 大 有 如 屋 者 人 力 不 能 去 州 县 患 之 雷 简 夫 为 县 令 乃 使 人 各 于 石 下 穿 一 穴 度 如 石 大 挽 石 入 穴 窖 之 水 患 遂 息 也 。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6-25 10:57: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渭,字得臣,昭州恭城人。幼孤,养于诸父。力学,工为诗。刘鋹据五岭,昭州皆其地也,政繁赋重,民不聊生。渭率乡人六百逾岭,将避地零陵。未至,贼起,断道绝粮,复还恭城,则庐舍煨烬,遂奔道州。为盗所袭,渭脱身北上。建隆初,至京师,为薛居正所礼。上书言时务,召试,赐同进士出身,解褐白马主簿。县大吏犯法,渭即斩之。上奇其才,擢右赞善大夫。时魏帅符彦卿专恣,朝廷选常参官强干者莅其属邑,以渭知永济县。彦卿郊迎,渭揖于马上,就馆始与相见,略不降屈。县有盗伤人而逸,渭捕获,并暴廋匿者按诛之,不以送府。乾德中,通判兴州。州领罝口砦多戍兵,监军傲狠,纵其下为暴,居人苦之。渭驰往谕以祸福,斩其军校,众皆慑服。渭在郡以简肃称,及还,吏民遮道泣留。太平兴国二年,为广南诸州转运副使。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渭奏去刘鋹时税算之繁者,重定田赋,兴学校。迁殿中丞。属有事交阯,主将逗挠无功。有二败卒擐甲先至邕州市,夺民钱,渭捕斩之。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移书交阯,谕朝廷威信,将刻日再举。黎桓惧,即遣使入贡。就加监察御史,在岭南凡六年。徙知扬州,进殿中侍御史,改两浙东、西路转运使,入为盐铁判官。出知亳州,赐金紫,俄换宋州。加职方员外郎,为益州转运使。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咸平二年,真宗闻其清节,召还,将复用,诏下而卒,年七十七。上闵其贫不克葬,赙钱十万,以其子建中为乘氏主簿。

(选自《宋史·周渭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B.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C.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D.初/渭之入中原/妻子留恭城/开宝三年/平广南/诏昭州访求/赐钱米存恤之/及是/渭始还/故里乡人以为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臣是周渭的字,寓意取自周文王在渭水之滨访得太公吕尚的古代传说。
B.解褐,意为脱去布衣服,担任官职。褐,粗布或粗布衣服,也代称贫贱者。
C.移书,即发布公文。这里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文书,也称“移文”。
D.赙钱,这里指真宗为表彰周渭为官清正,特在他死后赐钱十万以为褒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渭有胆有识,率众越岭北上。当时,昭州为刘鋹的地盘,政令繁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率领乡人想逃到零陵,连续遭遇盗贼,他独自脱逃到京师。
B.周渭精明强干,朝廷委以重任。当时名将符彦卿为魏博节度使,强悍专恣。周渭到永济县为令,对来迎的符彦卿,只在马上行拱手礼,表现出不卑不亢之风。
C.周渭勇于担当,多次为民除害。他斩杀军校,震慑为暴害民的戍卒;捕杀抢夺民钱的败兵,收到了惩一儆百之效。他离开州郡回京,吏民都拦道哭泣挽留他。
D.周渭为政简肃,一生高洁清廉。宋真宗听说了他的美德,想让他回京师予以,可“诏下”之际,他却寂然长逝。家贫不能下葬,是他生前“清节”的明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至者悉令解甲以入,讫无敢犯。
(2)坐从子违诏市马,黜为彰信军节度副使。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B.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D.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符节,发兵或派遣使者做凭证的东西,用竹、木等制成,分成两半,以两半相合为验,与《兰亭集序》中“契”相似。
B.乡,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春秋时期十连为乡,汉制十亭为乡,唐宋以后指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C.古代地理名词有许多习惯性的称呼或叫法,如“江”一般指长江,“河”多指黄河,本文中“关中”的“关”指函谷关
D.本纪,是指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纪》中只为帝王天子作纪,记录其生平政绩等。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有气量,做事有分寸,秦王子婴投降,有人主张杀死他,刘邦和将领们认为他已是投降之人,再杀不吉利。
B.刘邦知人善任,从善如流,刘邦入关后本想在秦宫休息,樊哙等劝谏他封府库,还军霸上,他都采纳
C.刘邦深谋远虑,善笼民心。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严明法纪,拒绝百姓酒食,大获人心,得到拥护。
D.刘邦审时度势,能屈能伸。项羽大怒欲击刘邦,刘邦见仅存十万兵力,敌众我寡,就亲赴鸿门谢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何物老妪,生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藉甚,倾动当世。炒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放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妻郭氏,贾后之亲,藉中宫之势,刚愎贪戾,聚敛无厌。衍疾郭之贪鄙,故口未尝言钱。郭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使不得行。衍晨起见钱,谓婢曰:“举阿堵物却。”其措意如此。

时齐王冏有匡复之功,而专权自恣,公卿皆为之拜,衍独长揖焉。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及越薨,众共推为元帅。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勒甚悦之,与语移日。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勒怒曰:“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苌曰:“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贵乎!”勒曰:“要不可加以锋刃也。”使人夜排墙填杀之。衍将死,顾而言曰:“呜呼!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王衍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B.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C.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D.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角,古时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指儿童时代。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长揖,旧时见面的一种礼节。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向对方表示敬意。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贻误天下苍生,事实证明山涛眼光独到。
B.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朝野上下一致认为他是“一世龙门”,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使虚浮妄诞成为风俗。
C.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D.王衍被俘后,因远近闻名,身居晋之重任,不肯参与石勒政事为其尽力,加上劝石勒称帝,致使石勒大怒,将他杀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导。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其祸至,燕太子丹之  患:担心
B.愿足下太子于宫 过:拜访
C.使于秦,以重利 窥:引诱
D.太子前顿首,固请无    让:责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希望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此来消除收留樊将军的借口。
B.太子丹礼贤下士,情系部属。为了国事,他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并和田光商量国事。听到田光死了,双腿跪行流涕。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认为杀死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光不敢以图国事,所善荆轲可使也。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相关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