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B.愿足下虑之 更:更加
C.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见:被
D.秋毫不敢有所 近:接触、沾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07 08:4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谢安,字安石。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善行书。少有重名。

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尝与孙绰等泛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余矣。

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

简文帝疾笃,崩,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坦之甚惧,问计于安。安神色不变,曰:“晋祚存亡,在此一行。”既见温,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遂笑语移日。坦之与安初齐名,至是方知坦之之劣。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玄,是日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折,矫情镇物如此。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弗能及,或手掩鼻以学之。

(选自《晋书·谢安传》,有删改)

注:①山陵:皇帝的陵墓。  ②户限:门槛。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生平,欢笑日  竟:从头至尾
B.安从容席,坐定  就:靠近,趋向
C.时苻坚强盛,疆埸多 虞:忧患
D.已别有 旨:皇上的旨意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安常棋劣玄  多南亩之农夫
B.名流爱其咏弗能及    惜其用武不终也
C.不觉屐齿折  师道不传也久矣
D.矫情镇物如此 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少年时便颇具声名,长大后寄情山水诗文,不愿做官;在弟弟谢万遭到废黜以后,他才考虑当官,这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
B.桓温非常看重谢安,请他做司马;谢安到了以后桓温和他相谈甚欢,等他走后还问左右,你们以前有没有看过我有这样的客人,意思是谢安这个人才实在难得。
C.淝水之战前,谢玄问计,谢安不作答,反而和他以别墅作赌注下围棋。谢安棋艺上本不如谢玄,加之内心紧张害怕,未能取胜。
D.谢安少时,当时很多人爱慕他,有些人摹仿他进行“洛下书生咏”的时候,竟连他因为鼻子的毛病而发出的浑浊的声音也一并摹仿。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放翁家训(节选)
陆游
吾生平未尝害人。人之害吾者,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谨避之,可也。若吾过者,尤当置之。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吾虽悔己不可追,以吾为戒,可也。
祸有不可避者,避之得祸弥甚。既不能隐而仕,小则谴斥大则死,自是其分,若苟逃谴斥而奉承上官,则奉承之祸不止失官,苟逃死而丧失臣节,则失节之祸不止丧身。人自有懦而不能蹈祸难者,固不可强。惟当躬耕,绝仕进,则去祸自远。
风俗方日坏,可忧者非一事,吾幸老且死矣,若使未遽死,亦决不复出仕,惟顾念子孙,不能无老妪态。吾家本农也,复能为农,策之上也。门穷经,不应举,不求仕,策之中也。安于小官,不慕荣达,策之下也。舍此三者,则无策矣。汝辈今日闻吾此言,必当不以为是,他日乃思之耳。暇日时与兄弟一观以自警,不必为他人言也。
吾少年交游,多海内名辈,今多已零落。后来佳士,不以衰钝见,往往相从,虽未识面而无定交者亦众,恨无由遍识之耳。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今既屏居不出,遂不复有邂逅之期,吾于世间万事,悉不贮怀,独此未能无遗恨耳。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吾过者,尤当置之 中:造谣中伤
B.门穷经,不应举 杜:堵塞
C.不以衰钝见鄙     鄙:轻视
D.勿令与浮薄者处 游:交往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陆游认为大多情有可原,不必去怨恨,但要注意避开这类人,不再与之交往。
B.人的天性中都有懦弱的一面,面对灾祸时便不能以强者姿态同命运抗争。于是,厮守田园成为唯一选择。
C.面对日益败坏的世风,陆游反复叮嘱子孙以务农为上策,即使不得不踏入仕途,也要不慕荣华,不失臣节。
D.才气过人的年轻人最容易变坏。作父兄的一定要勤加检查约束,督促其读圣贤之书,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行。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但能寡过,勿与贵达亲厚,则人之害己者自少。
(2)又有道途一见,心赏其人,未暇从容,旋即乖隔。
【小题4】陆游是从哪几个方面训诫子孙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日喻

苏轼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眇(miǎo):这时泛指双目失明。②籥(yuè):管乐器,形状如笛。③没人,潜水的人。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烛而得其形   扪:_____(2)然则道不可求欤   卒:______
【小题2】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小题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
(1)作者借盲人识日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作者以_____________为论据,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
(3)作者借“北方之学没者”来类比_______________的人。